10月21日剛剛消息,10月20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公開表示,2030年前會拿出比預期更多的錢,投入國防和航空航天研究,目標是建成全球第四大國防工業體系。
韓國能喊出這樣的目標,根本是因為武器出口已經實現了跨越式增長,這是最基礎的支撐。
2000年的時候韓國武器出口還排在全球第31位,連主流市場的門檻都摸不到,可到了2024年,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數據直接把韓國推到了全球第四的位置,出口額從之前不起眼的小數目漲到了56.91億美元,跟意大利就差0.01億美元,還把德國、瑞典這些傳統軍工國家甩在了后面。
這可不是突然爆發的,2022年韓國就創下了173億美元的出口紀錄,比前五年暴漲了74%,是全球前十大武器出口國里增速最快的一個,到2025年甚至有望突破200億美元大關。
能有這樣的增長,靠的是一筆筆真金白銀的訂單在撐著。對韓國軍工來說,波蘭市場就是打開歐洲大門的鑰匙,從2022年開始,他們在波蘭簽下的訂單已經超過260億美元,里面包括K2主戰坦克、K9自行榴彈炮、FA-50戰斗機這些全系列裝備,這也是韓國軍工第一次打入北約核心市場。
中東市場也沒落下,從阿聯酋35億美元的“天弓”Ⅱ導彈訂單開始,沙特、伊拉克這些國家的大額合同一個接一個落地,慢慢形成了區域輻射效應。
而且這些訂單不只是簡單賣裝備,韓國玩的是“交鑰匙工程”,給波蘭出口K2坦克的時候,連技術轉讓和本地化生產支持都一起打包,給阿聯酋提供的也不只是導彈,還有全套的維護保障體系,就是這種靈活的模式,讓他們好幾次在競標里打敗了法國、德國這些傳統強國。
有了出口這塊硬底氣,李在明才敢在預算投入上“超預期”。他已經明確說了,到2030年要累計投入32萬億韓元用于國防研發,還得額外追加7萬億韓元專門攻航空航天領域,這么做的核心就是砸錢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現在韓國軍工看起來風光,但“組裝廠”的帽子還沒完全摘掉,比如KF-21戰斗機的關鍵部件得靠進口,導彈制導系統的核心芯片也還得從外面買,這也是他反復強調要“確立技術主權”的原因。
往航空航天領域投錢更有戰略意義,一方面是要把“世界”號運載火箭的技術鏈條補完整,另一方面是想通過衛星研發反過來幫軍事偵察體系升級,畢竟現在的國防工業早就離不開太空能力的支撐了。
這種戰略布局說到底,是從安全、經濟、外交三個方面考慮的。安全上,雖然有美韓同盟在,但朝鮮的“火星炮-16B”等高超聲速導彈一直在發展,這讓韓國越來越覺得“核心防御得靠自己”。
年底就要服役的“玄武”V彈道導彈就是直接回應,這款武器被叫做“怪獸”,能攜帶9噸重的彈頭,射程能覆蓋1000公里,專門針對地下設施設計,目的就是構建對朝鮮的威懾力。
經濟上,現在韓國的半導體、汽車這些傳統產業增速慢了,軍工就成了新的增長引擎,它不光能直接拉動出口,還能帶動鋼鐵、電子、人工智能這些上下游產業升級,像現代重工就計劃把大型艦艇的年產量從1艘提到5艘,背后全是政府在幫著擴產能。
外交上,軍售早就成了韓國的“硬通貨”,通過給北約國家提供武器拉近和歐洲的關系,通過給中東賣裝備鞏固能源合作,這種“防務外交”正在幫韓國從“經濟大國”往“中等強國領跑者”轉型。
不過想真正坐穩“全球第四”的位置,韓國還得闖過三道難關。第一道是技術自主的關,法國能靠187億美元的出口額穩穩占著第三的位置,靠的是“陣風”戰機、梭魚級潛艇的全產業鏈都能自己搞,可韓國現在還在為國防專用半導體攻關,兩者的差距很明顯。
第二道是外部約束的關,美韓同盟既是支撐也是限制,美國不會允許韓國在核心技術上完全脫離自己的掌控,比如KF-21的發動機到現在還得靠通用電氣,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道是高端競爭的關,全球70%的國防工業資源都集中在北美和歐洲,美國《防務新聞》2025年的百強榜單里,光美國就有48家企業上榜,中國航天科工單憑387億美元的營收就排到了第三,韓國企業還沒有這么有分量的巨頭撐場面。
但李在明有信心也不是沒道理,韓國軍工的后發優勢確實很突出。比如K9自行榴彈炮,性能跟德國產品差不多,價格卻便宜30%,還能兼容北約的裝備標準;FA-50戰斗機因為和F-16的零部件通用,大大降低了用戶的維護成本,這些精準瞄準中低端市場的產品,正是韓國突圍的好武器。
再加上政府建立了“國防產業快速通道”,鼓勵三星、現代這些民用領域的巨頭跨界參與研發,這種“舉全國之力”的模式,說不定真能讓韓國在2030年交出一份不一樣的答卷。
但有個前提,它得在美韓同盟的框架和自主發展之間找到平衡,真正甩掉“別人給零件、自己裝整機”的尷尬處境才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