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是癌癥治療的終局形態~”,這句豪言壯語在業內一直流傳甚廣!
怎么會這么牛氣沖天呢,還得從機制說起。早期的化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有效但是副作用太大,改成 ADC 后通過抗體”精準遞送化療彈”,直接把無差別轟炸變成了定點清除的特種作戰!
最近 ESMO 上 ADC 藥物風云又起,好消息頻傳,ADC 的江湖怕是又要起風了!
![]()
所以,接下來,很可能制藥巨頭們又叒要到處去找ADC管線了!
不過胖貓拉了一下數據,發現了一個訝異的事實:即使到了2025年,MNC依然有一半在ADC上“空倉”或“淺嘗輒止”。
讓胖貓用一張圖,幫大家伙兒看清楚這場戰爭的“三類玩家”。
![]()
PS:歡迎到胖貓的星球(個人社區)獲取完整表格
01
拔得頭籌:自研平臺“筑城者”
代表玩家:輝瑞、艾伯維、第一三共
這些家伙們是ADC世界的“地主”,早早布局了ADC,公司技術從平臺、生產到靶點、payload一應俱全。
比如,Pfizer擁有最多已上市產品(Besponsa、Mylotarg、Adcetris),是ADC藥物的大哥大。
這三家公司的能力,不僅在于技術,更在于體系。能自研,也能共研。能 license out,也能并購消化。
這類公司,像是自建了一座城——城外風起云涌,他們城內穩坐中軍帳。
![]()
02
合作共贏,“商人型玩家”
代表玩家:Roche、Sanofi、Merck KGaA、AstraZeneca
AstraZeneca靠著與 Daiichi Sankyo 合作開發Enhertu,一戰封神;
Merck則是“輕資產外包高手”,和國內企業科倫博泰密集合作,搞了一攬子管線。
這些公司,手里有錢,但平臺薄弱,靠“買資源”補技術。
Roche 曾經是“ADC之父”(Kadcyla、Polivy),但現在有些“吃光老本”的感覺,在新一代 ADC 上顯得滯后。
Sanofi 則在中國企業如豪森的幫助下,快速補課。
Merck KGaA 更像是 ADC 世界的“中間商”——到處布局合作,卻鮮有標準化自主平臺。
“開放創新”——我不全做,但我投很多。
03
觀望,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代表玩家:Amgen、Eli Lilly、J&J、Novartis
他們的故事,是“ADC 的下一個機會”。
這些公司在其他腫瘤領域(免疫、細胞治療、小分子)風光無限,但在 ADC 上,卻顯得格外平靜。
Amgen的AMG 133 還只是孤獨前哨,Lilly有錢、有研發體系,卻動作不大(它的 BD 邏輯咱們也剛寫過《》
J&J、Novartis甚至連臨床前管線都看不到。
雖然他們的現金流能力讓他們在 ADC 博弈中“不急”,但地主家余糧實在太多保不齊哪天就出手了。
所以,這是未來 3 年在 ADC 領域最具 BD 動力的一群大佬。
如果你是一家擁有獨特 ADC 平臺或者管線的 Biotech,現在正是“上桌的時機”。
不過胖貓客觀看來,未來買家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中短期最積極的買家:Lilly、Amgen、 Gilead、J&J。他們有 cash、有壓力、沒 pipeline。正在尋找從 IO 和細胞治療之外的新增長點
第二類,講求技術驗證的買家: Merck、AstraZeneca。傾向于合作共研,而不是整個買入。
![]()
PS:完整版本表格可見胖貓的星球(個人社群),老朋友自取,歡迎新朋友加入)
從 BD 實操層面來說,什么分析不分析的,只要不是太離譜,但凡有一點可能性都必須要link下 MNC 公司,不是海王,做不好 BD。
04
黃金賽段第二賽程即將開始!
有的公司已在深水區游泳;有的公司正下水適應;還有的公司,才剛在岸上綁鞋帶。
但風起于青萍之末。舊巨頭不會睡太久,新玩家不會等太久。
未來三年,ADC 戰場估計會又熱鬧起來。平臺型公司是“賣水的”,制藥巨頭是“淘金的”。
誰能成為下一個 Enhertu 時刻?這,也許正是新一輪黃金時代的起點。
歡迎加入胖貓星球(私人社群),獲取本文的完整自制表格和各類寶藏 資料。
![]()
近期關于 ADC 的寶藏文章歡迎戳下方鏈接(超多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