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738期】
2025年10月16日9時33分,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隨著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刷新為“600”,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中國人自此叩開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門。55年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先后將近1400個航天器送入太空,發射可靠性和入軌精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六度完成“百次發射”,分別用時37年、7年多、4年多、2年9個月、2年、1年10個月。用時的縮短不僅表明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已實現常態化,也反映出我國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
我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立以來,逐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了專業齊全、功能配套、設施完備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了從常溫推進劑到低溫綠色環保推進劑、從串聯式到捆綁式、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飛船、從國內運用走向國際合作的發展進步,形成了能滿足高、中、低軌道不同有效載荷發射需求的運載火箭家族。
![]()
下面
讓我們一起看看長征家族的成員吧
![]()
長征一號,三級運載火箭,我國首枚運載火箭,1970年4月24日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目前已退役。
長征二號丁,兩級常溫液體運載火箭,可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1.3噸,支持單星、多星并聯、串聯 、堆疊 、搭載等多種形式的發射需求。
長征二號F,兩級常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主要用于發射神舟飛船和大型目標飛行器到近地軌道,被稱為“神箭”“航天員專列”。2003年10月15日首次進行載人發射,將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 ,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長征三號乙,三級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主要用于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發射任務,是承擔高軌道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與長三甲 、長三丙組成的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將北斗組網衛星送入太空,被稱為“北斗專列”。
長征四號丙,三級常溫液體運載火箭,我國首型具備末級兩次起動能力的常溫液體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遙感衛星發射任務。
長征五號乙,我國在役唯一的一級半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主要完成載人空間站核心艙及兩個實驗艙的發射任務。
![]()
長征六號,三級低溫液體運載火箭,700 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1噸,支持單星發射、多星發射、星座的組網和補網發射。2015年9月采用“一箭二十星”發射方式首飛,是我國首型成功發射的液氧煤油運載火箭。
長征六號甲,我國首型固液捆綁運載火箭,主要用于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和低軌衛星發射,2024年8月將我國首批千帆星座18顆衛星發射升空。
長征七號,兩級中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主要用于發射天舟貨運飛船,為載人空間站和航天員運送物資,被稱為“貨運專列”。2017年4月,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七號甲,三級中型高軌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主要用于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7噸。
長征八號,兩級中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主要用于近地軌道衛星發射任務,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5噸級。
長征八號甲,針對未來中低軌道巨型星座組網發射需求研制而成,與通用氫氧末級搭配,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7噸級,可覆蓋未來主流軌道任務載荷的發射需求。
長征十一號,四級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用于1000公里以下太陽同步軌道和近地軌道中小型航天器的單星和多星組合發射。
長征十二號,低溫液體運載火箭,主要用于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和低軌衛星發射,可采用并聯或串聯發射方式完成一箭一星或一箭多星發射任務。
面向未來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的研制正在穩步推進,朝著可重復使用、大運載能力、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更強勁、更安全、更聰明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飛得更遠、更穩、更準,為航天強國建設注入新動力、譜寫新篇章。
來源 | 人民日報
編輯 | 賴雅崧
校對 | 劉心繼
主編 | 張文軍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