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大美界》獨家專訪原創
作者 | 楊楊楊
脂肪,在很多人看來是“贅肉”是“廢物”,從醫學角度看,自體脂肪卻被稱為“人體軟黃金”。
一位中國脂肪醫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從業40余年,開展了大量將脂肪變“廢”為“寶”的科研工作,并成功完成數萬臺脂肪相關手術。
他,就是宋建星——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會長、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脂肪學會分會會長、組織工程國家研究中心脂肪聯合研究室主任、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今年65歲的宋建星會長精神矍鑠,閑暇時他會跑步、踢足球來鍛煉身體,以更好地在醫教研上發力。
宋建星對《大美界》表示:“醫學是個經驗學科,做得越多,越熟練、越精準、越自然。我覺得這是人生的第二春,經驗豐富、體力充沛,由于年齡限制、體制的原因離開部隊醫院,逐漸走向社會進入到地方大學附屬醫院或民營機構,這是我們人生二次創業的最好時機,也是對臨床對醫學做出更大貢獻的最佳時期。我現在還是正在奔跑的追夢人。”
1
跟跑者:學習從不停歇
“當我走進醫院,看到穿白大褂的人,我就覺得弟弟有救了。”這是宋建星對醫生群體的最初印象,那年他10歲。
當時正值“文革”時期,父母在“五七干校”接受勞動改造,宋建星與差他兩歲的弟弟相依為命。那次,弟弟發燒,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多虧鄰居大叔幫忙送醫,弟弟才被治好。
從那時起,一顆學醫的種子便在宋建星心中悄然埋下。
同時,出身軍人家庭的宋建星,也曾懷揣參軍夢。1978年他如愿考上第二軍醫大學軍醫系,18歲的宋建星第一次穿上了軍裝。
![]()
▲宋建星18歲時拍下的人生第一張軍裝照片
1983年大學畢業后,宋建星進入石家莊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骨科,擔任住院醫生。
“我個人偏愛藝術,在醫學各個專業中,整形外科恰恰融合了醫學、科學與美學,是最能體現藝術感的醫學專業,且跟我個人喜好也最貼近,所以畢業以后我就選擇了這個學科作為人生事業方向。”宋建星對《大美界》說。
1986年,宋建星又考取了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整形專業的研究生,在我國著名整形外科專家郭恩覃教授門下攻讀碩士學位。1989年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他的畢業論文以填補空白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全國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在此期間,宋建星主要聚焦整形與修復領域的工作,重點涉及燒傷疤痕治療、創傷修復、畸形矯正、顯微外科、斷指再植等。
在碩士生答辯時,宋建星碰到了他的另一位“伯樂”——聞名全球的顯微外科專家陳中偉院士(當時稱學部委員,即現在的“院士”)。
陳院士曾在1963年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斷肢(前臂)再植手術,這在醫學歷史上有劃時代意義,讓我國斷肢斷指再植的水平已跨入了國際領先水平。
“陳中偉院士作為我的研究生答辯委員會主席,期間感觸頗深,鼓勵我繼續深造,并詢問我是否愿意到國外去學習。”宋建星乘上“東風”,陳中偉院士親筆書信給世界顯微外科學會主席,愛才舉賢,并到法國波爾多(Bordeaux)第二醫科大學Tondu醫院深造。
在法國,宋建星師從國際著名的整形外科、顯微外科專家J.Baudet 教授旗下學習,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
1991年,宋建星正式開啟留學生涯。在波爾多第二醫科大學,顯微外科、整形外科、手外科共同組成了大科室,獨立位于一座城堡里的醫療病區。
“在法國學習到非常多,那邊顯微外科與整形外科不分家。我博士研究課題是顯微外科領域,臨床主攻整形修復,但同時做了大量美容手術,比如吸脂手術、乳房整形、面部除皺等。在國外可以獨立做手術是最讓我開心的事。”宋建星回憶:“那段經歷在我的人生中非常關鍵,無論是技術還是理念,都對手術的境界取得了長足進步。”
2
領跑者:填補醫學空白
完成在法國的學業后,宋建星主動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國投身整形美容事業。彼時,正值中國整形美容行業的起步與發展期。
他談道:“我國的美容外科起步晚,醫療水平、手術技術都還是有一個很大的缺口。當時,整個行業還比較滯后,只有文藝團體等特殊職業的需要才能做整形手術,而且要經過單位介紹信、醫院審批等重重手續。”
但中國整形美容行業從未停止追趕的腳步,發展很快。“目前(我們)在某些項目已經完成從‘跟跑者到領跑者’角色的重大轉變。”
2004年3月宋建星受邀到韓國首爾國際大會講課,成為第一位為韓國整形美容手術演示的中國學者。
![]()
▲宋建星與韓國助手合影
以宋建星研究的領域為例,其將吸脂塑形、脂肪移植,加之基礎科學研究和未來脂肪干細胞、脂肪冷凍儲存等應用,形成了一個系列體系——脂肪醫學,填補了醫學領域的空白,并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二、三等獎6項。
拿脂肪移植來說,小劑量脂肪可以充填面部凹陷進行微塑形,同時移植脂肪組織中的SVF、外泌體、生長因子等多種活性蛋白還能夠產生發揮醫學的效應,持續不斷的產生膠原蛋白,從而有效補充真皮層厚度,恢復皮膚的彈性和保水性,有效改善皮膚質地,獲得除皺面部年輕化的神奇效果;大劑量脂肪移植可以豐乳、翹臀,大幅度提升形體形象。
“脂肪是個‘寶’,它能替代玻尿酸、乳房假體以實現整形塑形,還能通過其再生醫學功能,改善女性皮膚的色澤、厚度等,達到很好的抗衰效果。”宋建星表示。
但光有技術突破還不夠,科學、規范的行業標準才是重要支撐點。
“脂肪移植之前有個金標準,后來打破了。因為脂肪醫學是個相對新興專業,它在實踐中不斷地肯定、否定和再肯定中發展,最終要實施技術化標準或者教材,來推動和升級整個行業的進步。”宋建星強調。
為了填補國內的畢業后教育和專業教學技術的空白,宋建星從規范醫生的臨床操作能力,提高實踐技能為目的,來制定高水準的醫療美容專業的教科書或者技術標準。
為此,宋建星領銜組織專家團隊,編制了我國整形美容行業第一個團體標準:2脂肪注射移植團體標準。最近的一項是2025年7月23日,由其領銜完成的《減脂形體塑形中心規范化建設》團體標準已正式發布,成為脂肪領域的新“燈塔”。
該標準不僅明確了醫美行業中的醫療本質和屬性,還設立技術操作和醫生資質的具體要求,以保障醫美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如在技術操作和醫生資質方面,要求形成一個包含藥物、設備、手術三件套在內的組合拳,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個性化治療。
目前,宋建星同時擔任過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和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三大權威學術組織中脂肪醫學項目的學術帶頭人,被譽為中國脂肪醫學領軍人物,實至名歸。
同時,他創辦的“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每年吸引全球頂級專家教授踴躍參會,各國學者都以能夠在大會發言為榮。
![]()
▲左圖:宋建星與吸脂技術發明者Dr.Fisher
▲右圖:宋建星與脂肪移植FAMI技術發明者Dr.Amar
如今,“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權威性國際品牌,是國際脂肪醫學專業會議的三駕馬車之一。
“在脂肪醫學領域,我們中國學者做了許多基礎研究工作,發表了大量SCI文章,并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可以說是在世界學術交流舞臺上逐步走向中央的位置,有了相當大的話語權。”宋建星說。
3
陪跑者:與學生同行
宋建星介紹,自體脂肪沒有排異反應,安全,取材方便,恢復快,療效持久,而且它還有再生醫學的效果——年輕化,這是假體、充填劑所不具備的。
“一次吸脂,多次使用,長期收益”,把吸出脂肪冷凍儲存起來,今后20年內,隨時可以把凍存脂肪或脂肪干細胞注入人體,使求美者能長久受益。
“我總想把脂肪醫學作為一個旋轉門,讓求美者走進這道旋轉門,出來后變得年輕、健康、美麗……”宋建星對脂肪醫學有著一腔熱血和追求,“我享受我的職業,它像一個藝術家創作出來一個作品,可以去欣賞。而且不是單方面的欣賞,求美者會給正反饋,成就感是雙倍的。”
除了鉆研技術,宋建星始終關心著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
比如對于社會上常常討論的公立與民營醫院的關系問題,他認為:“民營機構是公立醫療體系的重要補充。對一位醫生來說,無論在公立醫院還是在民營機構執業,神圣的職業都是一樣,都是中國醫務工作者一個部分,應該是平等的。”
在宋建星看來,現在有大量在公立醫院有成就的行業骨干或領軍人物,正在逐漸走向體制外,使民營機構越來越規范,從而推動整個行業朝著“讓美更持久、更自然、更健康”的方向邁進。
宋建星亦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至今,其已培養醫學領域碩士、博士50多人,并一直堅持醫生要對美學有深刻理解和感悟,才能做好整形手術。
為此,他嚴格教導學生要以醫療為核心,服務廣大求美者。
“德不近佛者不為醫;才不近仙者不為醫。”這是宋建星始終信奉的一句話。“醫德醫技都很關鍵,二者兼備才是一個好醫生的標準。”
而令他欣慰的是,其身后已站起一批批年輕醫生,他們踐行著這個標準,不斷為整形醫學打開更多可能。
誰是你眼中的中國醫美泰斗?留言滴滴《大美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