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侖山腳下的一張諜照,把雷軍和小米的第三款新車YU9推上了熱搜。
2025年10月11日,雷軍在社交媒體發(fā)布了“XIAOMI YU9”在新疆塔縣昆侖山測試的現(xiàn)場照片。
![]()
從曝光的現(xiàn)場陣容來看,小米汽車高級顧問胡崢楠、副總裁張劍慧、產品部總經理于鍇等核心人物全數(shù)到場,完美復刻了此前SU7、YU7發(fā)布前的高管督測流程。
這一熟悉的操作模式釋放出明確信號,被市場期待已久的小米第三款車型,已正式進入研發(fā)后期,距離公開亮相僅剩最后沖刺階段。
據(jù)了解,與SU7和YU7純電車型不同,小米YU9是一款大六座增程式SUV,直接對標理想L9與問界M9。
![]()
在我看來,雷軍上線大六座SUV這步棋背后,至少透露出三個信號。
第一個信號是小米要從“年輕人市場”全面殺入“家庭用車腹地”了。前兩款車SU7是純電轎跑,YU7是運動型SUV,都是盯著追求駕駛樂趣的年輕人,訂單數(shù)據(jù)炸得離譜——SU7當天賣了近9萬臺,YU7一小時就沖了28.9萬大定,把“年輕人的第一臺好車”這塊地站穩(wěn)了。但雷軍顯然不滿足,這次YU9直接換成了方正硬朗的“方盒子”造型,搞起了大六座增程式SUV,明擺著要搶中產家庭的生意。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中大型SUV銷量里,六座車型占了七成以上,二胎家庭對大空間的需求太剛了,而這塊市場一直是理想和問界的地盤,理想L9新款賣四十萬左右,問界M9也牢牢抓著技術派家庭用戶,小米這步棋,就是要在別人的核心地盤上切蛋糕。
第二個信號是小米的“跨界打法”已經玩明白了,速度和精準度都讓行業(yè)慌。比起蘋果庫克造車磨磨蹭蹭、恒大許家印折戟沉沙,雷軍堪稱跨界造車的“天選之子”,從SU7到YU9,短短幾年就完成了從個人用車到家庭用車的布局,這“互聯(lián)網速度”在汽車圈簡直是降維打擊。
更關鍵的是,YU9的參數(shù)全是沖著競品短板來的——增程式路線剛好踩中家庭用戶“無續(xù)航焦慮”的痛點,400公里純電續(xù)航、1500公里綜合續(xù)航,直接把理想L9和問界M9都甩在了后面。這種“精準打擊”的套路,跟小米當年做手機時“性價比擊穿行業(yè)底線”的邏輯如出一轍,先用爆款站穩(wěn)腳跟,再針對核心市場推出“參數(shù)碾壓”的產品,老玩家們想反應都來不及。
第三個信號是新能源市場的“技術路線之爭”要變天了,增程式成了必爭之地。
之前小米一直押純電,SU7和YU7都是純電車型,但這次YU9果斷選了增程式,還特意保留了排氣管設計,顯然是想通了“家庭用戶最在意續(xù)航安全感”。
理想靠增程式把“奶爸車”做成了金字招牌,問界也靠增程式車型打開了市場,現(xiàn)在小米也加入戰(zhàn)局,說明增程式不再是“過渡技術”,而是實打實的“市場剛需技術”。尤其是對三四線城市和經常長途出行的家庭來說,加油充電都方便的增程式車型,比純電車更實用,小米這步轉型,其實是看透了不同用戶群體的真實需求,不再死磕單一技術路線。
當然,YU9的曝光也透露出行業(yè)最核心的趨勢:沒有永遠的“護城河”,只有跟不上的“反應速度”。
理想靠六座SUV熬了這么多年,才把“家庭用車”的標簽貼牢;華為問界靠技術加持站穩(wěn)了腳跟,但小米一進來就帶著“爆款基因”和“參數(shù)優(yōu)勢”,直接攪動了格局。
就像當年小米手機顛覆功能機市場一樣,它進入任何領域都擅長用“用戶需求精準定位+產品力硬剛”的組合拳,這次進軍家庭用車市場,很可能會讓原本穩(wěn)定的競爭格局重新洗牌。畢竟小米的用戶基礎擺在那兒,只要YU9價格合適,那些原本糾結理想和問界的家庭用戶,大概率會轉頭試試這個“新玩家”。
雷軍的厲害之處,從來不是跟風做產品,而是能精準踩中市場的下一個風口。從個人到家庭,從純電到增程,小米的每一步都在跟著用戶需求走。
汽車市場早已不是“造好車就能賣”的時代,像小米這樣“快速迭代、精準卡位”的玩法,才是真正的生存法則。畢竟用戶的需求一直在變,能跟上節(jié)奏的,才能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