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又和老公吵架了。
其實也不算吵架,就是兩個人的情緒都積壓太久,一句話不對就炸了。起因很小,他加班回來太晚,我嘴上嘀咕了兩句:“天天加班也沒多拿幾百塊,何必把自己累成狗。”
他放下包,沉默了幾秒,說:“那你來還房貸啊。”
那一刻,我真的被噎住了。
空氣凝固了幾秒,我聽見窗外的風在呼——可屋里安靜得像沒人。我看著他眼底的疲憊,突然就說不出話了。
我們這套房,貸款一共180萬,月供一萬三。每個月一發工資,他先把卡里的那部分轉走,說是“不能動的命根子”。剩下的錢,我們要吃、要生活、要養孩子。
所以我們連爭吵都顯得小心翼翼,仿佛一不小心,吵的不是氣,是那一萬多塊錢。
以前的我們不是這樣的。剛結婚那幾年,雖然沒什么錢,但日子過得輕松。那時候租房,房租不過三千塊,偶爾吵架了,最多冷戰兩天就和好。可自從有了這套房,一切都變了。
吵架變成了奢侈品。
他脾氣越來越壓抑,我也越來越不敢多說。每當他煩躁時,我就自動閉嘴。因為我知道——他不是不想理我,他是太累了。
每個月一到扣款日,他都要把賬戶對上三遍。公司年終獎沒了,孩子的興趣班要停,他的父母也來問能不能幫點錢,我看到他攥緊拳頭、額頭冒汗。
他爸媽那邊,其實也不容易。
老家那邊的房子前年還在跌價,他們原本想著賣了幫我們還點貸款,結果房子掛了半年都沒人問。公公身體不好,常年吃藥,婆婆在家照顧他,也沒什么收入。
他們總是嘴上安慰我們:“年輕人嘛,慢慢來。”但我知道,他們心里也焦慮。
有一次回老家,我無意中聽見婆婆和鄰居聊天:“他們貸款一萬多一個月,哪敢松口氣啊。”那語氣里,既有心疼,又有一點自責。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房貸不僅綁住了我們,也綁住了整個家。
我身邊好多朋友都一樣。
前幾天,我大學同學阿玲來找我聊天。她家貸款一萬二,孩子上小學,老公的公司今年效益不好,獎金全沒了。她說那天她老公在家抽煙,一根接一根,她小聲提醒他少抽點,他突然拍桌子吼:“我不抽煙還能干啥?”
阿玲說,她愣了幾秒,最后只是輕輕說了一句:“我懂。”
她說的“懂”,我太懂了。
這不是單純的婚姻矛盾,是被生活壓到喘不過氣的兩個人,誰都想找個出口,卻誰都沒有力氣。
朋友小張也一樣。她家房貸更夸張,一萬五。她告訴我,她老公去年被裁員,那兩個月她天天睡不著覺。銀行卡余額像個倒計時器,每天都在提醒她:你要斷供了。
她說,那時候她連老公說話的語氣都不敢頂。她怕他崩潰。怕他哪天真不想活了。
“我們現在活得像機器。”她說,“每個月發工資、還貸、再等下個月。好像整個人生都被這套房子套牢了。”
我聽完只嘆了口氣。因為我自己,不也一樣嗎?
有時候我在想,這套房到底給了我們什么?
房子確實是自己的了,可自由沒有了。以前還能隨口說:“要不辭職出去玩玩?”現在想都不敢想。生病不敢請假,想換城市更不敢。房貸成了隱形的鎖,鎖住了夢、鎖住了選擇、鎖住了情緒。
甚至連吵架都變得奢侈。
因為你知道,無論吵多兇,明天還得一起去上班、還貸、過日子。沒有人能真躺平。
我們這一代人啊,真的太難了。上一代人靠努力能看到希望,而我們努力了,只是能“勉強維持”。
說白了,房子不是家,是負擔;不是幸福的象征,是壓力的來源。
有時候夜深人靜,我看著熟睡的孩子,心里會閃過一絲荒唐的念頭:要是能重新選擇,我寧愿不要這套房。
可話說回來,這個年代,誰又能逃得掉呢?
房子像一個魔咒,所有人都被困在其中。有人拼命往上爬,有人偷偷崩潰。
我不止一次聽人說:“還房貸的婚姻,最怕的不是沒愛,而是沒錢。”
我現在越來越明白這句話。
每個月1萬多的房貸,讓我連吵架的資格都沒有。
也許,等哪天我們還完貸款,能有一場真正的吵架,都算是一種奢侈的幸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