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學生過早地接觸互聯網或許真不是什么好事,也不能怪現在的家長太敏感,實在是現在的網絡環境太復雜了,尤其是在小學生三觀尚未形成,也沒有明確是非觀念的時候,就更容易被帶偏。
最令家長深惡痛絕的,當屬互聯網的飯圈文化了,現在的小學生一旦接觸到飯圈文化,就極容易被其中的負面信息所影響,說出、甚至做出毫無理智的行為,別說家長看不下去了,就連成年網友都表示沒眼看。
![]()
小學生奇葩飯圈發言:曹植抄襲羽生結弦,李商隱都難逃網暴
小學生接觸的飯圈文化有多沒底線呢?竟然能讓一幫連作文都寫不明白的小學生,開始為了維護粉絲抵制抄襲了,當然了,抄襲肯定是不對的,無論任何領域,都應該抵制抄襲。
可問題的小學生口中的抄襲,簡直就是無稽之談。有一名小學生在網上發言:曹植的《洛神賦》抄襲了羽生結弦的形容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這名小學生簡稱這句話是用來形容羽生結弦的,洛神賦就是抄襲。
![]()
至于羽生結弦是誰?關注花滑比賽的家長們可能聽過這個名字,他是日本的花滑運動員,實力不俗,比賽的表現也是相當亮眼,小學生把運動員當成偶像本來是好事,只是他們對于偶像的喜歡,早就脫離了“把偶像當榜樣學習”那么簡單。
小學生對偶像的喜歡,更像是基于飯圈文化的一種無腦跟風,他們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詞匯都用來形容自己的偶像,甚至恨不得把自己的偶像捧上神壇,就拿這句“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來說吧,形容羽生結弦在賽場上的表現固然沒錯。
![]()
可也不該因為有人用過這句話形容羽生結弦,就說曹植的《洛神賦》抄襲羽生結弦吧?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曹植寫《洛神賦》的時候,別說羽生結弦還沒出生了,甚至花樣滑冰還沒被納入奧運賽事呢,這不純屬扯淡嗎。
不過要說小學生的飯圈文化,除了曹植抄襲羽生結弦外,還有更離譜的在后面,那就是小學生網暴李商隱,原因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一名小學生在網上喊話:“誰有李商隱的微博?李商隱抄襲霹靂的《夜雨寄北》,必須要網暴李商隱”。
![]()
喜歡沒有錯,有毒的是飯圈文化
別說家長看到這些話懵了,就連筆者也懵了,李商隱自然知道,可這霹靂又是啥?至于《夜雨寄北》這不是李商隱的詩詞嗎?什么時候淪為霹靂的作品了?這又是啥跟啥啊?
查閱之后才知道,霹靂是一種布袋戲,但判斷誰是原創、誰是抄襲不得先分一下先來后到嗎?李商隱是唐代的詩人,他寫下《夜雨寄北》的時候,布袋戲還沒出現呢。
![]()
當然了估計這些小學生也不知道布袋戲是什么時候的產物,語文都學不明白的人估計歷史也好不到哪里,布袋戲作為傳統戲曲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清代,這可比李商隱寫下《夜雨寄北》的唐代晚了幾百年呢。
先有“曹植抄襲羽生結弦”,后有“李商隱被小學生網暴”,這些離譜的操作不禁令人感慨:飯圈文化還有底線嗎?小學生無論是喜歡運動員還是喜歡傳統的戲曲形式這都是好事,可這種喜歡不該以飯圈文化為主要形式。
![]()
真正三觀正確的喜歡,應該是以榜樣為力量,或是努力成為像榜樣一樣優秀的人,或者是把興趣當成動力,在感興趣的領域繼續深入學習、挖掘,以后也為該領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和力量,這才是真正的喜歡。
而不是像那個小學生一樣,在得知真相之后還在嘴硬,說什么“不認識李商隱這種冷門詩人”。
![]()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