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能回到當年簽房貸合同的那天,我可能會勸勸自己——別急著買房,想清楚點。因為那一筆簽下去,不只是貸款,更是往自己身上套了一副枷鎖。
我和老公是2019年買的房,在廣州。那時候房價正熱,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曬“網簽”、“拿到房本”的照片。那時候的我們,也怕被落下。家里掏空了六個錢包,東拼西湊湊夠首付90萬,貸款190萬。
簽字那天,我的手都有點抖,但心里還挺興奮。想著終于有了自己的家,再苦幾年也值得。可沒想到,這一“苦”,是苦到連呼吸都發緊。
我們倆的月供是一萬三。剛開始還覺得還能扛,后來房價跌了,利率也高,工資卻一分沒漲。每個月一發工資,就眼睜睜看著卡里瞬間少掉一大半。房貸一劃走,整個人都空了。
我常說,房貸是最沉默的壓力。它不吵不鬧,卻能讓你夜里失眠、早上發愣。
前幾天我算賬,一家五口每個月吃穿用度都要控制到極致。菜要挑打折的買,衣服一年也不舍得添幾件。孩子想上個興趣班,我都得猶豫半天。老公有時候抱怨我太摳,可我也沒辦法。你不摳一點,這個家真撐不下去。
我媽看我愁眉苦臉,總說:“你們這代人真辛苦,哪像我們那時候,沒房也能活。”
我笑笑沒回。她不懂,現在這社會,沒房就像沒底。可有了房,又像被綁在原地。
我身邊的朋友,也一個個被房子壓得喘不過氣。
我大學同學阿雪,前幾年在天河買了套小三房。當時信心滿滿,天天在朋友圈曬裝修進度,說“這輩子最驕傲的事,就是靠自己買了房”。
可才三年,她的笑就變成了嘆息。她跟我說:“我現在每天睜眼第一件事,就是看銀行余額。以前覺得房子是歸宿,現在覺得是負擔。”
她老公被公司降薪后,壓力全壓到她一個人身上。她說那陣子晚上經常哭,怕房貸斷供,也怕孩子看見她掉眼淚。
“以前我以為有房就有安全感,”她說,“現在我只想還完貸款那天,能睡個好覺。”
我還有個發小阿軍,在佛山買的房。前幾年做外貿賺了點錢,就買了套120平的。結果疫情一來,生意黃了,收入少了,一下子還不起房貸。那陣子他跑去送外賣、干裝修,什么都接。
我有次跟他聊天,他苦笑著說:“我不是在掙錢,我是在贖身。”
那句話我至今都忘不了。
其實我們這些有房的人都一樣。買房時是意氣風發,以為這是人生的轉折點;可過幾年才發現,那根本不是轉折點,而是深淵的起點。
你不敢生病、不敢辭職、不敢停下來。哪怕有一天真的累到不行,也得告訴自己:“不行,房貸還沒還完。”
有時候我看到網上有人曬“提前還清貸款”的視頻,都會羨慕得想哭。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那簡直像是一種奢望。
有人說:“房貸讓人變得成熟。”但我覺得,它只是讓人變得麻木。
你不再敢沖動消費,不敢隨便出游,甚至不敢對未來有太多幻想。生活被分成了一個個賬單周期,每個月都在等發工資、等還貸、等下一個月的輪回。
有一次深夜,我老公看著天花板突然說:“要是當初我們沒買房,現在的生活是不是會輕松點?”
我沉默了很久,只說了一句:“是啊,但我們也不會有現在這副焦慮的模樣。”
他笑了笑:“焦慮也算一種擁有吧。”
聽著他那句話,我心里一酸。
其實有時候我也明白,房子不是罪,真正讓人痛苦的,是那種被壓得無法喘息的生活感。我們以為房子能給家庭安全感,能讓日子更穩定,可現實告訴我們,很多人被“穩定”壓垮了。
你以為自己買的是家,其實是把未來三十年的自由抵押了出去。
房貸不是貸款,是枷鎖。它套著你的人生、時間和夢想,讓你變得謹慎、克制、害怕、疲憊。
我們這些有房的人都懂,這份“擁有”其實一點也不輕松。
我們嘴上說著“家”,心里卻清楚——那不是依靠,那是負重。
而人生最心酸的事,大概就是:你拼盡全力買下的房,最后卻住進了你的焦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