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伙楊高聳走了,年僅29歲。
身高188,長相帥氣,婚禮攝影師,兩年新婚,妻子叫他“小金魚王子”。聽起來,這是人生贏家的標準配置,年輕、體面、有愛、有前途。
![]()
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人,卻在某個無人看見的瞬間,選擇了從高處一躍而下。
妻子在信里哭問:“為什么不為了我們堅持堅持?”
這句話讓人心碎,也讓人警醒。我們總以為,愛能戰勝一切,陪伴能驅散陰霾。可抑郁癥不是普通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種會吞噬理智的疾病,哪怕治療有效,哪怕明天有光,患者也可能在某一秒,被內心的黑洞徹底吞沒。
![]()
楊高聳不是個例。
29歲網紅“瘋狂的腿毛”,同樣因抑郁離世;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名字,在沉默中消失。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年輕、優秀、外表光鮮、事業上進。
![]()
可正是這些“優秀”,成了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妻子表示:“大環境不好,但他超級努力,超級上進。”這句話藏著悲劇的根源。
一個29歲的年輕人,背負著創業的壓力、收入的波動、婚姻的責任、社會的期待,還要時刻保持“上進”的姿態。他不敢停,不能輸,更不能說自己“累了”。
![]()
于是,他白天團團轉,晚上焦慮到睡不著;閑下來比忙時更痛苦,因為一安靜,負面情緒就涌上來。
這不是軟弱,是現代生活的慢性絞殺。我們歌頌“內卷”,贊美“奮斗逼”,把“996”當勛章,把“全年無休”當本事。
![]()
可沒人告訴年輕人:你可以停下來,你可以失敗,你可以不那么優秀。社會只問你“為什么不像別人那樣成功”,卻從不問“你還能撐多久”。
楊高聳的問題,從來不是他不夠努力,而是他太想證明自己。他怕辜負妻子,怕讓父母失望,怕被人說“年紀輕輕就混不好”。
![]()
可越是優秀的人,越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旦創業遇冷,項目低迷,自我懷疑就會像野草瘋長,最終把人拖入深淵。
更痛心的是,他的妻子其實早就發現了異常,也帶他治療,甚至看到了好轉。可她沒想到,抑郁癥的“好轉”可能是假象,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
她自責“沒有時刻守在他身邊”,可這不該是她的錯。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家屬都成為心理醫生,也不能指望愛情能治愈一切。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社會,對心理健康太漠視了。
![]()
多少人還在說“抑郁癥是矯情”?
多少公司把員工的心理咨詢記錄當把柄?
多少家庭勸孩子“想開點就好了”?
我們有免費的心理熱線嗎?
有普及的心理健康教育嗎?
有允許員工請“心理假”的制度嗎?
![]()
沒有。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優秀的年輕人,在無聲中崩潰。
他們不是不想活,而是太想活得好。
他們不是不愛家人,而是太怕讓家人失望。
他們不是脆弱,而是被“必須成功”的枷鎖勒得太緊。
![]()
楊高聳走了,留下一個心碎的妻子,一段戛然而止的人生。
我們悼念他,但不能只停留在眼淚。我們要問:為什么29歲就成了“高危年齡”?為什么越努力的人,越容易被情緒反噬?為什么我們總在悲劇發生后,才想起“要關注心理健康”?
![]()
防微杜漸,不是靠“旅游放松”“大醉一場”就能解決的。
真正的預防,是建立一個允許脆弱的社會。
允許年輕人說“我累了”,
允許他們失敗而不被嘲笑,
允許他們在30歲前不必買房結婚,
允許他們在職場中坦白“我需要心理支持”。
別再用“優秀”綁架下一代了。
人生不是賽道,不需要永遠沖刺。有時候,慢下來,喘口氣,才是真正的勇敢。愿每一個“小金魚王子”,都能被溫柔接住,而不是獨自墜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