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王耳朵 圖|網絡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可可姐導讀:
某種程度上說,嫉妒,就是人性之中最深的惡,是各種悲劇慘案里,最大的殺人兇手。勸你善良,從來就不只是一句玩笑話。
![]()
金庸在「天龍八部」里,寫到馬夫人和段正淳偷情那段時,我印象非常深刻。
用現在的話說,馬夫人是全書里最具「性張力」的女人,可也是最危險的女人,她的心機和美貌一樣致命。
可馬夫人,到底是因為什么,才成長為一名蛇蝎美人?
這就不得不提她跟段正淳調情時,講的那段童年往事了。
![]()
馬夫人和段正淳小酌后,嬌嗔地白了段正淳一眼,然后說:
“你想呢,段郎,我小時候家里很窮,想穿新衣服,爹爹卻做不起,我成天就是想,幾時能像隔壁江家姊姊那樣,過年有花衣花鞋穿,那就開心了。”
段正淳說:“你小時候一定長得挺俊,這么可愛的一個小姑娘,就是穿上一身破爛衣衫,那也美得很啊。”
隨后馬夫人就敞開心扉了:
“不,我就是愛穿花衣服……你從小大富大貴,自不知道窮人家孩子的苦處。那時候啊,我便是有一雙新鞋穿,那也開心得不得了。”
“我七歲那一年,我爹爹說,到臘月里,把我家養的三頭羊、十四只雞拿到市集上去賣了過年,再剪塊花布,回家來給我縫套新衣。我打從八月里爹爹說了這句話的時候起,就開始盼望了,我好好的喂雞、放羊……”
可有句話,我們都在書上聽過無數遍,也在現實里看過無數遍: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臨近年關的一天夜里,忽然下起了大雪,壓垮了家里的羊圈。
幸好羊兒沒壓死,但失去了羊圈,羊就失去了保護。
那天后半夜,村里進了狼。
三只羊都被叼走了,十幾只雞也被咬死大半。
馬夫人坐在雪地里嚎啕大哭,她的父親只能安慰說:
“咱們趕明兒再養幾頭羊,到明年賣了,一定給你買花衣服。”
那一年的新年,馬夫人隔壁的江家姊姊穿了一件黃底紅花的新棉襖,一條蔥綠色黃花的褲子,馬夫人瞧得發了癡,氣得吃不下飯。
于是,大年三十的晚上,馬夫人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
她偷偷摸摸溜進了隔壁江伯伯家,江家姊姊在炕上睡著了,她的新衣新褲蓋在身上,紅艷艷的燭火照著,更加顯得好看。
7歲的馬夫人呆呆的瞧了很久很久,然后拿起桌上針線籃里的剪刀,將那件新衣裳剪得粉碎,又把那條褲子剪成了一條條的,永遠縫補不起來。
“剪爛了這套新衣新褲之后,我心中說不出的歡喜,比我自己有新衣服穿還要痛快。”
![]()
出身皇室,自小衣食無憂的段正淳自然不能理解馬夫人,還在打趣說,“哎唷,我只道咱們小康會偷漢子,原來還會偷衣服呢。”
馬夫人鄭重地搖了搖頭說,接下來這句話,令人不寒而栗,也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話題:
“我從小就是這樣,要是有一件物事我日思夜想,得不到手,偏偏旁人運氣好得到了,那么我說什么也得毀了這件物事。”
![]()
說馬夫人的故事,是因為昨天的一條新聞。
深圳初三女生被害案,昨日開庭。
案件的發生時間,是今年的4月8日。
初三女生潘某,在自家樓棟門口,被同住一小區的同班男同學鐘某,持刀殺害。
潘某媽媽說,女兒被殘忍地捅了26刀。
行兇后,鐘某手上有傷,跑回家被問時,還謊稱是“見義勇為”弄傷了雙手。
![]()
但這件事,最讓人憤怒和后怕的地方,還在于潘某母親透露的一個細節。
因為是同班同學,又是同小區鄰居,潘某一家與鐘某一家早就相識。
而潘某母親,還曾因為兇手鐘某母親的要求,連續三年無償順帶接送鐘某上下學。
其實很多人平常都不太在意,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強奸、兇殺案,都是熟人作案。
但作案,總得有動機吧。
哪怕這是一個白眼狼的故事,但狼也是餓了才會咬農夫。
可人就不同了,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么叫做嫉妒。
原來潘某不僅家庭條件更優越,自己還很優秀。
她的成績,是班級前五,還多才多藝,鋼琴過了9級,長相也漂亮清麗,落落大方。
相比之下,一直被潘家人照顧的兇手鐘某,就顯得處處不如人。
這種深埋心底的自卑,讓他嫉妒,也讓他泯滅了人性。
![]()
因為人,雖然不會憎恨遠在天邊,過得比自己好很多的陌生人,但卻會對近在咫尺,過得比自己哪怕只好一點的人,恨得咬牙切齒。
所以我們身邊總是少不了潑冷水的人,少不了背地里暗暗對你下絆子的人。
鐘某的嫉妒壓抑已久,她的行兇同樣蓄謀已久。
調查顯示,鐘某作案前曾搜索“15歲殺人刑事責任”、“無色無味毒藥”、“捅刺頸部致死方法”等。
而行兇那天,鐘某在潘某家樓下埋伏了很久。
那一天,距離潘某15歲生日僅僅一個月,而她的母親,還計劃等中考結束,趁著暑假帶上她去新疆旅游。
![]()
這些年,我看過了太多這類慘劇。
某種程度上說,嫉妒,就是人性之中最深的惡,是各種悲劇慘案里,最大的殺人兇手。
比如前年,轟動全國的香港名媛蔡天鳳碎尸案。
比如清華大學朱令案。
比如湘潭大學室友投毒案…
一定要說區別,就是上面那些案件,是發生在成年人身上,而今天說的深圳慘劇,是一起未成年人嫉妒殺人案。
可這,也正是誤導了很多人的認知偏差。
中國人自小都讀過「三字經」,覺得「人之初,性本善」。
但人之初,到底善不善,其實科學上從未有定論。
甚至這些年,看多了未成年犯罪的案例,我越發覺得:
有些人性深處的惡,是從遠古時代叢林法則下就刻進基因里的,孩子與成人之間并沒有太大差別。
承認別人的優秀,就相當于認同了自己的平庸和無能,這是很多人的劣根,從小便如此。
比如馬夫人,7歲的時候就剪碎了鄰居姐姐的新衣服,因為她骨子里就是一個“得不到的就毀掉”的人。
比如深圳的鐘某,14歲就殺了又是鄰居又是同學的潘某,因為他骨子里就是一個“見不得身邊的人過得比自己好”的人。
我再舉一個例子。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說「孤勇者」這首歌,明明歌詞里一直講的都是戰斗、孤獨、廢墟、傷口、絕望、暗巷、槍口,這些暗黑的內容,為什么最后卻在孩子的世界里火了,成為流傳最廣的兒歌?
答主@鈴蘭不語 的回答,特別有啟發,他說:
如果留心過真正在兒童間口口相傳的兒歌,就會發現,兒童其實并不喜歡大人為他們定制的兒歌,他們真正喜歡的兒歌都沒什么童趣,甚至其中一些非常的不和諧。
所謂共同記憶中的黃金兒歌,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捉泥鰍》等等,其實在兒童中沒什么傳唱度,反而是“你的頭像皮球,一腳踢到百貨大樓”、“背起炸藥包,我要炸學校”等等暗黑歌曲,更加流行。
兒童有強烈的長大欲望,這份欲望甚至有些野蠻。
《孤勇者》正好契合了這一點,歌詞直白,戰斗感很強,曲調也不復雜,受到兒童歡迎很正常。
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大人,在一廂情愿的把兒童想象成單純可愛的小白兔。
這種對童年的美化,是人類流傳長久的認知偏差。
不然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校園霸凌,會有那么多的未成年犯罪?
甚至,你只用想想自己小時候,班上那個不合群的人,是不是都沒人跟他說話,有時候放學了都回不了家,因為有人會堵在路上打他。
![]()
說了這么多嫉妒的惡,不是為了宣揚惡,反而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要杜絕這種惡。
人類自詡高級動物,我想高級之處,就在于應該有自查自糾的能力。
再講一個故事,作為今天的收尾吧。
清朝雍正年間有個白泰官,是當時的八大武術家之一。
成親后他因故離家多年,一直都在江湖上流浪,那天他終于決定回家。
就在回家途中,他遇到了一個小孩對著石頭練功。
小孩一招一式的力度、準確度,都非常到位,白泰官看到后心生嫉妒:
如此偏僻之處,竟然有如此天賦異稟的孩子,比我小時候還厲害。假如放任他長大,以后一定會遠遠超過我。
一念至此,他果斷出手,把那個孩子打得五臟俱裂,倒地不起。
孩子在斷氣之前,對著他說了句:
“我爹爹白泰官一定會找你報仇的!”
白泰官一聽,頓時五雷轟頂,眼前的小孩竟然就是他自己的孩子,卻被他親手打死了。
善惡終有報,在這個到處是天眼攝像頭的時代,作惡者不可能逃過科技的法眼。
勸你善良,從來就不只是一句玩笑話。
PS.碎片化時代,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在文章結尾給我們點一個“”和“”,你的支持就是繼續創作的動力!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 可讀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系作者。(*聲明:文章內容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評論區留言進行刪除。)
![]()
你若喜歡,點個 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