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夏澤水庫的前期籌備工作有序推進,計劃2027年動工開建。
夏澤水庫建成蓄水后,這里的自然山水將改顏換貌,盆地變身為湖泊,湖光山色,風光優美。
![]()
夏澤水庫區域,柯橋區湖塘街道夏澤村、銅井村、永聯村等村莊,田園平曠,四面群山環繞,典型的盆地地貌,謂之夏澤盆地。
![]()
夏澤盆地唯一的豁口,地處夏澤村與夏履鎮蓮增村之間,蓮花崗與紫巖山兩山夾峙,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狹長峽谷,相當于一道天然隘口,鎖住了小盆地,具有修建水庫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夏澤水庫的大壩,擬建于蓮花崗與紫巖山之間的峽谷中,一道大壩,將鎖住盆地咽喉,堵住盆地之水,將使盆地變水庫。
![]()
夏澤水庫工程估算總投資約33.5億元,初定總庫容3684萬立方米,核心任務在于防洪和灌溉,同時結合生態景觀打造,兼顧應急備用等多種功能,通過攔洪消峰,優化紹興南部山區的防洪總體布局,為下游紹虞平原的防洪能力提升創造條件,同時也可調峰補枯,提高下游夏履江的生態下泄,對提升當地水利治理能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峽谷中有座單孔石拱橋,名為寨口橋,始建于清代,現存之橋重建于光緒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經歷歲月風雨,巍然屹立。
寨口橋之名,一說來源于大禹扎寨治水,另說來源于南宋扎寨駐軍。
橋全長30米,寬2.6米,橋孔直徑15.4米,矢高6.5米,采用90塊長條石橫向并列砌筑而成,結構獨特,工藝精湛,是紹興市內唯一的并列砌筑式半圓拱橋。
![]()
橋北仍存清代路亭,亦稱橋亭,供過往行人躲避風雨,歇腳休息,亭柱上的對聯耐讀而富有深意。
成橋成亭成就諸公千古德,可渡可憩可安沈子久愿心。
遺跡尚存十二人纘禹之緒,建功不朽數百年流汝之源。
清光緒十二年的“橋碑記”,碑文字跡多已模糊難認,令人感嘆歲月流逝無情。
![]()
寨口橋曾是紹興、諸暨、蕭山交界地帶的水陸交通要道,曾將多少行人送抵彼岸。
船運年代,船只可以沿溪上行至夏澤村,橋洞石壁上仍可見纖痕累累,木蓮覆蓋,斑駁迷離,人類前行的步伐,艱辛而滄桑。
![]()
夏澤水庫的大壩,擬建于寨口橋上游兩山夾峙的最窄處,峽谷風貌將因此而變化。
峽谷中的溪流稱為里山溪,發源于柯橋區與諸暨市交界的涼帽尖,匯聚夏澤盆地之水,是鑒湖江的源頭之一。
峽谷中山環水繞,環境清幽,有幾家農莊和露營基地,從錢清鎮通達漓渚鎮茅秧嶺的錢茅線公路穿越峽谷,交通便利,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
水庫區域的夏澤盆地,這里原是四面環山的大湖泊,相傳大禹治水,在蓮花崗與紫巖山之間開鑿引流,把大湖泊變成了沃野連綿的盆地,遷徙而來的人民安居樂業,田園綿延,屋舍儼然。
![]()
大禹治水,湖泊變盆地,將重新堵峽建水庫。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田園重新變湖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