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標關注獵聘公眾號 探尋職場的另一種可能
工作三年,我摸清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律 。
每到季度末的績效復盤期,辦公室的低氣壓就能凝出水珠。
茶水間里此起彼伏的嘆氣聲,工位上深夜亮著的電腦屏幕,朋友圈里秒刪的吐槽文案,還有不間斷的微信狀態更新,不是 " 疲憊 " 就是 " emo " 。
成年人的焦慮,從不會大聲嚷嚷,卻在每個細節里暴露無遺。
![]()
前陣子和發小聊天,她的吐槽帶著點哭笑不得:"我大學室友,年薪三十萬還天天焦慮,說擔心被人替代。我一個月薪八千的,居然還要耐著性子安慰她,現在想想,這簡直是乞丐勸富翁想開點。"
我笑著反問:"那你就不焦慮嗎?"
她沉默兩秒,嘆氣道:"怎么不焦慮?房租要漲,通勤要擠,看到同學考公上岸安穩度日,看到朋友創業盈利買車買房,我連給自己報個興趣班都要算半天預算。"
![]()
是啊,焦慮哪里分什么貧富高低,剛畢業那會兒,我拿著五千塊的月薪,在公司里做著最基礎的審核工作,整理表單、復印文件,活成了標準的"職場透明人"。
每天重復的瑣事磨掉了最初的熱情,更讓人焦慮的是錢包的窘迫,交完房租后,連喝杯奶茶都要猶豫半天。
那時候總覺得,只要薪資漲了,一切焦慮都會迎刃而解。
為了這個目標,我每天主動加班學習,周末泡在技能培訓班,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斜杠青年"。
![]()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后跳槽的我,薪資直接翻了一倍,終于能昂首挺胸地走進曾經舍不得進的餐廳,也能隨心所欲地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
可喜悅的保質期遠比想象中短暫,新公司里人才濟濟,第一次獨立負責的項目就因為考慮不周被客戶駁回,開會時看著同事們妙語連珠,我卻只能握著筆桿緊張到手心冒汗。
深夜里,我開始反復琢磨,自己是不是真的配得上這份薪水?如果下次再出錯,會不會被公司淘汰?
原來,焦慮從不是一道可以一次性通關的選擇題,薪資的上漲,只是把焦慮的內容從"如何生存"換成了"如何立足",工作的晉升,不過是讓焦慮的維度從"能力達標"升級到了"持續優秀"。
就像有人說的:"生活就像升級打怪,我們打敗了一個焦慮Boss,總會有更強的焦慮等著我們。"
![]()
真正讓我對焦慮改觀的,是認識了一位自由插畫師小白,她北漂五年,前三年一直掙扎在溫飽線上,常常為了接不到訂單而失眠。
最艱難的時候,她甚至想過放棄夢想回家鄉考編制。但去年,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暫停所有商業合作,花三個月時間去云南旅居寫生。
我問她:"不怕這段時間沒有收入,反而更焦慮嗎?"
她笑著回答:"之前我總被必須賺錢的焦慮困住,畫出來的東西全是功利感。后來才明白,焦慮不是洪水猛獸,逃避解決不了問題,不如正視它。現在我雖然還是會為訂單焦慮,但不再被它牽著鼻子走了。"
旅居回來后,小白的畫風變得通透靈動,反而吸引了更多優質客戶。
她在朋友圈寫過一段話:"以前看到別人的成功,總急著追趕,生怕自己落后。現在才懂得,每個人的節奏不同,與其焦慮未發生的未來,不如專注當下的腳步。"
![]()
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越努力,反而越焦慮?"
高贊回答說:"焦慮的本質,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但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旅程,正是這些不確定性,才讓每一次進步都更有意義。"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被問到如何緩解對未來的焦慮,他回答:"居安思危不是壞事。"深以為然。
焦慮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焦慮裹挾,失去了行動的勇氣。
那些為薪資輾轉的夜晚,為能力不足付出的努力,為未來迷茫做出的探索,終會在某個時刻,成為我們對抗生活的鎧甲。
![]()
亦舒說:"人最應該崇拜的是自己,只有自己能幫自己度過一山又一山。"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徹底擺脫焦慮,但可以學會與它共處。
在焦慮中反思,在焦慮中成長,在焦慮中慢慢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不必羨慕別人的花期,也不必焦慮自己的成長,在與生活的拉鋸戰中,那些讓我們輾轉反側的焦慮,終會成為塑造我們的養分。
畢竟,我們終會在與焦慮的博弈中,活成自己的靠山。
作者丨好多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