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安徽合肥,是楊振寧先生的故鄉(xiāng),他的心中,也一直藏著一份深深的故鄉(xiāng)情。10月18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聯(lián)系上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章玉政,作為曾面對面采訪楊振寧先生的前媒體人,其向大皖新聞記者回憶起2001年跟隨楊振寧在合肥活動的經(jīng)歷時,細節(jié)依然清晰。
本報“牽線”,促成楊振寧三河之行
2001年10月24日,楊振寧從黃山參加論壇后途經(jīng)合肥三河,章玉政當時作為《新安晚報》記者全程跟隨采訪。而這一次楊振寧的三河行,也緣于章玉政的一份細致。
“當時我是跑口中國科大的,偶然在官網(wǎng)上看到楊振寧要回校參加求是獎學金頒獎的消息。”章玉政聯(lián)想到肥西三河正在籌備發(fā)展水鄉(xiāng)旅游,而楊振寧幼年曾隨母親在三河居住過,便立即聯(lián)系時任三河鎮(zhèn)黨委書記孫明權(quán),建議邀請楊振寧先生重返三河。
“沒想到老先生滿口答應。”章玉政說,2001年10月24日,當楊振寧抵達三河時,小鎮(zhèn)萬人空巷,都在等待這位“合肥之子”的歸來。
![]()
右一拍照人為章玉政。
“那天老先生很高興,一路走一路看,興致很高。”在三河舊居前,楊振寧還欣喜地看到了自己兒時打翻油燈,在門上留下的焦痕。當天,楊振寧應邀揮毫寫下“六十多年前曾在三河居住,今天重來三河,喜見許多新建筑。希望今后更能高速發(fā)展”的寄語。
三河之行經(jīng)新華社等全國媒體報道后,為三河旅游帶來了廣泛關(guān)注。“我想老先生心里是愿意當家鄉(xiāng)代言人的。”章玉政說,當時《新安晚報》也以《本報熱情牽線,楊振寧今回三河》為題頭版頭條刊發(fā)了此事。
![]()
當年本報報道版面。
那幾天,章玉政全程跟隨著楊振寧先生的腳步。“老先生很樸素和善,說話不緊不慢,還有就是他對家鄉(xiāng)的感情、關(guān)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舊邦新命”,揮之不去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
在章玉政的記憶中,2001年10月25日,楊振寧先生在安徽大學的訪問中,為徽學研究中心題詞道,“我十分喜歡馮友蘭先生的舊邦新命之說,為了發(fā)揚新命要對舊邦多所認識。今天高興看到貴校特設(shè)中心研究徽學。”在大禮堂演講時,楊振寧還特意“秀”了幾句合肥話,分享了他少年時在合肥四古巷的成長經(jīng)歷,盡顯游子歸鄉(xiāng)的松弛與親切。
![]()
楊振寧為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題詞。圖片來源:安徽大學
令章玉政印象深刻的還有楊振寧的大師風范。他舉了一個例子,在合肥科技館籌備期間,計劃設(shè)立楊振寧紀念館,老先生答應了出席開館儀式,但臨近開館時,夫人杜致禮病了,楊振寧先生沒有如約參加。“他專門打來道歉電話,這種謙遜、真誠令人感佩”。
章玉政后來參觀合肥科技館內(nèi)的楊振寧陳列館時,看到館中有不少實物展品,比如先生赴美留學的護照等,原來,這些都是先生親自捐贈。
還令章玉政欽佩的是,楊振寧先生始終心系國家、家鄉(xiāng)的教育。曾多次到訪中國科大并受聘名譽教授、親筆題名還擔任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名譽院長、授權(quán)合肥一中創(chuàng)辦全球唯一的“楊振寧班”、為合肥一六八中學題校名等等。
談及先生逝世,章玉政惋惜地感慨:“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科學貢獻自有歷史評價,我始終難忘的是他念茲在茲的‘舊邦新命’, 是他的愛國愛家,那份揮之不去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
“希望合肥能更深入挖掘先生的文化資源,讓青少年記住這位從合肥走出的科學巨匠。”章玉政最后呼吁說。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