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完《》后,群友說同期上海也有個類似的事情。不過沒有深圳這么血腥,只是兩個孩子起沖突,一個孩子用飲料潑另一個孩子,口中喊著:你知道我爸是誰嗎?你敢這么和我說話?
你知道,他爸是誰?
這是咱們國內最為敏感的一句話,上個喊出這句話的人,在2010年霸榜各大平臺頭條小一個月。這句話也成為了2010年之后,膾炙人口的一個梗。因此這個視頻一發出來,且不說是與深圳那事的聯動。單純這句話,也足以引發討論。
![]()
不過事情倒是沒有如網友的預期,這個爸爸不是什么特別厲害的人,這個學校也不是什么特別好的學校。更具上海網友的網絡分享,這個高境一中,也就是個普通學校。這個女生口中了不起的爸爸,被挖出來也僅僅是黃埔交警支隊的中隊長,而非什么特別厲害的人物。
根據目前官方的回復來看,官方認定這就是兩個普通職工家庭孩子的糾紛,且僅僅是因為口角爭執,目前已經達成諒解。并沒有網評期待的貧富問題,也沒有熱議的男女之中。
但是這件事
確實有幾個點很有意思,
值得說協商一篇文章來聊一下。
![]()
首先第一個點,很多人在看到說這個女孩子的父親僅僅是一個交通中隊長的時候,就覺得好像沒什么。感覺不是什么大官,甚至于在通告中的認定,就是個普通職工家庭。所以會讓這個女孩子說出:你知道我爸是誰,有點奇怪。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從表面來看,在上海這個地方,交通中隊長確實算不上什么人物。但是拋開上海這個點,交通中隊長在自己轄區內,對于交通問題的處理,某種程度上的影響力是不低的。雖然在現在的行政管理體系下,想要像以前一樣,解決一些醉駕跑路撈人的事是不可能了。但是處理一些交通違章,以及一些“交管相關的便利”是完全不是問題的。
所以女孩子
為什么會說出這句話?
因為雖然孩子對于權力沒有明確的認知,她不知道權力大小怎么判斷。但是她知道有多少人會來家里找她爸爸辦事,那些人和他爸爸說話的時候,是什么語氣與態度。
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很容易就會出現“社會等級差”的對比。因此孩子會很準確的判斷出,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異。而在對比小男孩的父母與找他爸爸幫忙的人中相似的點,再加上家庭對于來訪人群的介紹,以及或主動,或不經意間漏出的評價,都會直接造就了這個女孩子的認知“哪些人,自己是可以得罪起的”。
所以我常說,孩子只是單純不是傻,家庭相處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孩子最先具備的特性是動物本能,而非社會化特征,家庭相處中的很多細微的信息,都會影響孩子的發展與未來。
從這點來說,這個小女孩的爸爸還是挺“成功”的。至少在這個小女孩的世界中,認定她爸爸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只是說如果父母真要是選擇這條教育方向,那么父母就要加油了。畢竟如果小女孩的父親如果真的厲害,真的成功。這事也許就不會爆出來,小男孩也不敢反抗,這話,說了也就是說了。說穿了,還是這個爸爸不夠厲害。但卻給孩子造就了一個“很厲害”的假象,導致于真出了事情,也就破相了。
然后是第二個點,網友熱議為什么女孩子潑男生飲料的時候,同學不拉著。但是男生忍無可忍暴起鎖喉的時候,同學趕緊上來勸著了。覺得這有什么男女問題,或者教育問題一類。
其實很簡單,男生之間就和小獅子一樣,總有打鬧的環節。鎖喉抱摔,也是打鬧過程中常有的事情。因為男生對于鎖喉這個動作,是有傷害預期的。不管是鎖過別人,還是被別人鎖過,都知道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嚴重傷害。
正常打鬧的時候,還能收著點力氣,不會出什么事情。但是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就很難說了,特別是這個男孩子已經忍耐到了極限的情況下,對于力度的控制大概率已經失控。如果同學不去拉著,就很難說會出點什么事情。
所以這些同學的處理方式是沒有問題,這不是在救這個女孩子的,也是在救這個男生。至于說網評問:為什么潑飲料的時候不攔著?
這話就得問網評自己了,你們不是一直宣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莫要干涉他人因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同學沒有去干涉,倒是完美按照符合環境要求的方向去成長了。
至于說最后能沖上去制止,避免出現極端情況,而不是看戲一樣,說想看“血流成河”,就已經說明這個學校的教育算不錯了,孩子的素質也很可以的,上個時代的教育還留有一些余暉。
某則看看其他地區,最近不是有個新聞:臺北車站一個女游客被當眾性侵,持續十分鐘無人制止。這種情況,才是按照網評期待的未來去發展的方向。別說什么打架沒人去拉了,就算是更極端一些的情況,也一樣都是默默走開。
![]()
最后說一下第三個問題,不管是深圳捅女同學案,還是上海這件事。其實現在很多人都不懂一個道理: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體面的社會。體面不是一個虛詞,而是一個涵蓋了很多社會化東西的代詞。
因此駁斥別人面子風險很高的,《一代宗師》里面不是有個經典臺詞么:面子受損了,里子就要包著。不要覺得扒下別人的體面很好玩,也不要覺得說小孩子就沒有面子了。在任何社會化環境之下,面子這東西實際上等同于群體定位。
去打破別人的體面,就是要毀了他在社會群體中的位置,這相當于是要在社會層面殺死這個人。社死這個詞,早些年大家當成梗來玩。但是這幾年要慎重了,因為沒有了社會群體定位,就等于失去了社會興生存的機會。
你要殺人誅心,
那就要做好別人魚死網破的準備。
因此現在很多人總是愛占理不饒人了,特別是在人多的地方,總覺得真要是出了什么事,總有其他人會拉著。但是請注意,你以為這個環境,可能正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慢慢改變。
一方面可能不會有人拉著了,想看“戲”,以及遵從“莫沾他人因果”的越來也多。理這個東西,已經沒多少人認了,也沒多少人愿意去守護了。真出什么事,你得自己做好承擔的準備。
一方面是小時候學的成語,網開一面還記得么?就是說打獵都知道不要把野獸逼急了,不然野獸要和你拼命。你的目的是打獵回家吃飽肚子,而不是要當武松去揚名天下。以承擔揚名天下的風險,去進行一個吃飽肚子的博弈。這不叫勇氣,這叫愚蠢。
更別說,
中國還有句古話,
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所以呢,這件中他爸爸是誰,對于你我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給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規避到這些問題。當然,按照我的一貫觀點,就是熱搜這么貴,不會請你看戲的。
。那么上海這個“她爸是誰事件”,又是奔著什么事去的呢?以及又有什么東西要推出來了呢?這個猜想,下期在和大家聊聊。
關聯文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