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合山鎮的生牛交易市場內,一場騷動因一頭特殊的水牛而起。這頭即將被送往屠宰場的牲畜,前腿根部竟懸垂著一條無法落地、卻隨步伐晃動的 “第五腿”。當地居民陳伯湊近觀察后連連感慨:“活了七十多年,還是頭一回見到五條腿的牛!” 從現場畫面來看,這頭水牛體格健壯,行動并未受多余肢體影響,但當買家發現這一異常后,交易當即中止。就在它即將面臨屠宰命運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地人果斷買下了它,暫時為這頭特殊的水牛保住了性命。
![]()
陽江這頭五腿水牛并非個例,類似的動物畸形現象在國內外屢有報道。2018 年,四川瀘州一頭新生五腿奶牛曾快速走紅,經獸醫檢查,這頭奶牛健康狀況良好,只是多余的肢體并無實際功能;2021年,河南南陽一頭出生就帶著雙尾的小牛吸引了村民圍觀,專家解釋,這是胚胎發育早期尾部區域細胞分裂異常導致的;2023 年,山東菏澤誕生了一只六腳羊羔,其中兩只小腳懸在腹部,診斷結果顯示這屬于典型的 “寄生性連體” 現象。
![]()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李教授對此類現象作出解讀:“這類多肢畸形在學術上被稱為‘多肢畸形’或‘寄生性連體’,核心成因是雙胞胎胚胎在發育早期未能完全分離。” 當同卵雙胞胎中的一個胚胎發育停滯,其部分組織可能附著在另一個正常發育的胚胎上,最終形成看似 “多余” 的肢體或器官。有統計數據顯示,牛類出現此類明顯體表畸形的概率約為萬分之三;全球動物遺傳學研究也表明,所有哺乳動物都存在一定自然畸形率(約 0.02%-0.05%),而人工選育較為集中的牲畜群體,畸形率可能會略高一些。
![]()
盡管多數五腿牛在初期生活不受影響,但潛在隱患不容忽視。北京動物園獸醫院劉院長分析:“隨著動物逐漸長大,多余肢體的重量或許會壓迫內臟或脊柱,進而引發慢性疼痛或運動障礙。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通過手術切除多余組織,才能保障動物的生存質量。”
“畸形不等于怪物,它只是生命多樣性的意外注腳。” 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張博士強調,“每一次異常發育都在提醒我們,生命系統遠比想象中復雜精密。面對自然變異,人類應保持敬畏之心,而不是簡單地以‘有用與否’作為衡量生命價值的標準。”
來源:七彩云南、第一現場、百姓關注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