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AI專利占全球60%,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專利擁有國。只是數量取勝嗎?答案得從數據和實踐里找。
10月19日第二十二屆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上,百度專利事務部總經理崔玲玲拋出的這個數字,讓不少人好奇:這些專利是真能落地的硬技術,還是紙面上的數字游戲?
![]()
先看最新的行業動態。就在論壇召開前一天,從同場論壇捕捉到更具體的細節:中國AI專利擁有量是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1.5倍,上海一地的AI專利授權量就超過2萬件。
而財聯社和新浪財經當天同步報道,崔玲玲強調這背后是越來越多創新者投身AI領域,技術迭代速度肉眼可見。
更有說服力的是細分領域的數據。生成式AI是近幾年的熱門賽道,2024年全球新增4.5萬件相關專利,中國占了2.7萬件,比例達到61.5%。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表現更直觀:全球生成式AI專利最多的20家公司里,中國占了11家,騰訊、百度都在列;中科院一年新增492件專利,把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一起送上全球學術機構前三的位置。
能有這樣的積累,政策、產業和科研的配合很關鍵。國家早就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把2030年建成世界AI創新中心作為目標,還設了600億元專項基金,修訂《專利審查指南》明確AI專利怎么申請。
![]()
地方也跟著發力,稅收減免、研發補貼讓企業敢投錢。像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領域拿了1.2萬件專利,核心技術指標連續18年國際領先,就是產學研結合的結果——實驗室的研究能快速對接市場需求,自然能催生出專利。
不過這些專利不是擺著看的。工業車間里,AI集成的智能數控系統讓加工精度提升30%,生產效率也漲了5%-10%;
醫院里,AI大模型一天能解析3萬份醫療報告,幫醫生揪出高危病例。
具身智能領域更突出,中國以21.99萬件專利申請量居全球第一,人形機器人、智能終端的技術突破越來越多。
網友們的討論倒是很實在。
從事AI研發的@代碼小馬達 說:“我們公司去年申請8項專利,全是自動駕駛感知算法的實際改進,不是為了湊數。現在申請流程比以前快多了,國家有快速審查通道。”
但也有理性聲音,@數據攻城獅 提到:“美國在Transformer架構、英偉達GPU這些基礎領域還是強,我們在應用層專利多,核心硬件還得追。”
還有網友@科技觀察者 貼出對比數據:“2024年美國企業AI研發投入672億美元,比我們國內企業總和還多,這差距得正視。”
客觀說,60%的占比確實不是終點。正如網易科技指出的,部分專利還存在轉化難題,真正能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高價值專利仍需挖掘。但從國家知識產權局4月披露的157.6萬件AI專利總量,到如今生成式AI領域的持續領先,能看出中國AI正從“量的積累”往“質的飛躍”走。這些專利既是技術儲備,更是突破“卡脖子”的底氣,只有把技術攥在自己手里,才不怕外部限制。
查理·芒格:除了跟中國開展相對自由的貿易,我們別無選擇,強國更替、中國崛起是自然規律,何必惱火?
美經濟學家薩克斯:美國正試圖損害中國經濟,通過關稅、技術禁令、全面信息戰圍堵中國這些招數,注定失敗!
印度出息了!莫迪宣布將派空軍教員赴英國擔任英皇家空軍教練!網友:日不落帝國沒落成這樣了?
特斯拉FSD落地緩慢,馬斯克說是因為中國車企阻撓!網友:全球都驗證了不行,潑臟水給中國第一名
被稀土卡脖子?美國將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