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商業&貝多財經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公告,上市委員會將在10月21日召開第43次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議寧波健信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健信超導”)的科創板IPO申請。目前,健信超導已遞交招股書(上會稿)。
![]()
健信超導深耕醫療影像核心部件多年,成功打破了國際壟斷,保障國產磁共振產業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但在其“超導磁體獨立供應商”的光環之下,核心業績指標波動、毛利率低于同行、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仍然高懸于頂。
除此之外,在存貨規模日漸走高、現金流不穩定的情況下依舊連續多年堅持高額分紅,以及兩輪問詢壓力之下刪除的“補充流動資金”項目,也令外界對健信超導上市募資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產生了質疑。
一、研發投入與技術領先悖論
據招股書介紹,健信超導主要從事醫用磁共振成像(MRI)設備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主要產品包括超導磁體、永磁體和梯度線圈,占MRI設備核心部件成本的比例在50%左右。
根據灼識咨詢數據,以裝機量口徑統計,2024年全球超導磁體前五四名廠商依次為西門子醫療、GE醫療、飛利浦醫療和聯影醫療,健信超導排名第五,在國內企業中僅次于聯影醫療。
![]()
但需要指出的是, MRI設備頭部整機企業較早進行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并采取自產超導磁體的供應模式,從而形成了較高技術和競爭壁壘,在全球超導磁體市場中占比超80%,而健信超導的市占率僅4.2%,難以與上述頭部企業相匹敵。
健信超導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通過多年的持續研發與積累,在目前主流的零揮發超導技術領域追平了與國際巨頭約20年的技術差距,1.5T無液氦超導磁體在核心參數、性能指標與產品成本等方面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不過,健信超導在研發領域的實際投入與其重點強調的技術創新能力并不匹配。2022年、2023年、2024年度和2025年上半年(同“報告期”),健信超導研發費用分別為2033.18萬元、2441.93萬元、2764.54萬元和1675.22萬元。
![]()
報告期同期,健信超導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66%、5.42%、6.50%和6.65%,這一數值遠不及同行業均值的14.44%、14.41%、18.36%和17.65%,同時與其同行業可比公司普遍的高研發投入形成了鮮明對比。
![]()
由于研發投入不足,健信超導的專利儲備也遠不及同行,截至2025年6月末該公司共擁有授權專利85項,其中發明專利45項,僅是聯影醫療3475項專利數量的零頭。而健信超導給出的解釋,則是后者資金實力較強、研發產品線較多。
研發投入力度的異常,引來了監管對其“技術含金量”的拷問。上交所在兩度問詢中直指健信超導的技術成色,要求該公司說明其技術與產品性能是否具備明顯優勢,“打破壟斷”“國產替代”“卡脖子”等披露信息是否嚴謹、準確等。
二、銷售、供應端共同壓縮毛利
2022年、2023年、2024年度和2025年上半年,健信超導分別實現收入3.59億元、4.51億元、4.25億元和2.52億元,其中2024年收入出現了5.58%的同比下滑,2022年至2024年期間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僅為8.88%。
![]()
健信超導解釋稱,其2024年收入的下滑,一方面是因永磁產品收入受磁鋼原材料價格回落影響而下降,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超導產品收入增速受國內醫療采購市場整體承壓及醫療設備更新政策落地節奏影響而放緩。
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無液氦超導磁體新產品業務增長、GE醫療等大客戶合作的切入和國內醫療設備更新政策落地及MRI設備國產化進程推進,健信超導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7.10%至2.38億元。
報告期同期,健信超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63.50萬元、4873.47萬元、5578.39萬元和3191.84萬元,單年盈利增速由2023年的40.71%降至2024年的14.46%,業績成長性和可持續性依舊有待觀察。
健信超導對其未來業績走向持樂觀態度,預計其將在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3.90億元至4.15億元,同比增長36.19%至44.92%;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650萬元至4950萬元,同比增長34.40%至43.07%。
![]()
但需要注意的是,健信超導的主要客戶相當集中,報告期內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2.65億元、3.46億元、3.39億元和2.10億元,占比分別達到73.75%、76.68%、79.62%和83.43%,其中第一大客戶富士膠片集團占比穩定在30%以上。
![]()
雖然健信超導表示其不存在嚴重依賴單一少數供應商的情形,但該公司的供應商集中度也當仁不讓,報告期內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比分別達到66.60%、65.94%、58.60%和53.32%,其中寧波韻升、寧波仝川還與該公司存在關聯關系。
![]()
過度集中的銷售與供應運營體系下,健信超導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趨于薄弱,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9.56%、22.84%、24.94%和24.84%,僅為46.27%、45.59%、45.17%和47.41%行業平均值的一半。
![]()
三、大額分紅與募資補流并行
資產質量方面,由于健信超導的超導產品相對標準化且生產周期相對較長,預計后續超導產品需求增長較多,該公司提前進行了原材料及產品儲備,導致存貨賬面余額由2022年末的1.88億元飆升至2025年6月末的3.38億元。
報告期各期末,健信超導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分別為632.32萬元、696.41萬元、718.03萬元和776.03萬元,亦呈逐年上升趨勢;存貨周轉率則從2022年末的1.63次降至2025年6月末的1.12次,面臨存貨管理風險。
![]()
健信超導的現金流狀況也相當嚴峻,報告期各期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675.73萬元、6983.15萬元、-2060.27萬元和6950.29萬元,曾在2022年、2024年兩度出現現金流出情況。
![]()
雖然核心財務指標不甚穩定,但健信超導出手卻相當闊綽,分別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分紅1999.97萬元、1999.96萬元和1999.96萬元,三年內累計分紅5999.89萬元,占同期凈利潤總和的約43.12%。
耐人尋味的是,熱衷于大額分紅的健信超導曾在招股書(申報稿)中透露,此番沖刺科創板IPO該公司計劃募集資金約8.70億元,其中9000萬元將被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占其募資總額的10.35%。
![]()
一面持續多年為股東發放分紅福利,一面向A股市場募資補流,這種行為引發了監管的重點關注,上交所在問詢中要求其結合報告期內持續現金分紅、募投項目已包括較大規模鋪底流動資金等,說明補流規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片質疑聲中,健信超導調整了募資方案,最新招股書(上會稿)顯示,其9000萬元補流項目被刪除,募資規模也減少至7.75億元,分別用于年產600套無液氦超導磁體、年產600套高場強醫用超導磁體技改和新型超導磁體研發項目。
![]()
面對監管收緊的挑戰,通過刪除補流項目的方式規避“上市圈錢”質疑的確不失為一種直截了當的解決方法,但在業績表現和財務指標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健信超導的上市之路依舊布滿荊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