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軍隊
烏克蘭戰場局勢正發生顯著變化,俄軍不僅牢牢掌握主動權,而且已在全線發起進攻,推進速度不斷加快,相較之下,烏軍則陷入日益被動的局面,早前烏軍尚能組織反攻,但近一個月幾乎完全失去進攻能力。
此前,烏軍曾從蘇梅地區抽調精銳部隊,在紅軍城以北的多布羅皮利亞方向發動猛烈反攻,一度奪回部分失地,然而,這次反攻付出巨大代價,損失大量有生力量和裝備,導致整體戰斗力顯著下降,俄軍趁勢展開反擊,在兩周多的持續進攻后重新奪回大片區域,多布羅皮利亞突出部進一步擴大,烏軍陷入困境。
俄軍不僅穩定了陣地,還繼續推進,對沙霍沃形成包圍,沙霍沃是重要后勤樞紐,一旦被俄軍控制,將顯著改善其補給體系,為進一步攻向多布羅皮利亞創造條件,同時,在紅軍城以北的羅金西克方向,俄軍攻勢激烈,已奪下該地一半區域,紅軍城內部戰斗持續,俄軍在進攻火車站的同時,謹慎推進以避免高額傷亡。
紅軍城西面和西南方向的合圍態勢基本形成,東南方向的新帕夫羅夫卡也已被俄軍占領,衛星城季米特羅夫正在激戰之中,烏軍形勢愈發不利,要扭轉局勢,烏軍需投入大量兵力與裝備,但目前兩者皆嚴重短缺。
北約援助力度下降是關鍵原因之一,盡管美歐簽署了新一輪援烏協議,但歐洲因經濟疲弱、財政拮據,難以承擔持續支援的重任,據統計,北約援助規模較上半年下降約43%,裝備與物資短缺,使烏軍在前線難以有效抵抗。
![]()
俄羅斯軍隊
在東部戰線,俄軍正大規模進攻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扎波羅熱,烏軍防御薄弱,工事簡陋,加之地廣人稀的地形,有利于俄軍展開快速推進,頓涅茨克地區堅固的防線都已被逐一突破,更遑論防御條件較差的第聶伯羅與扎波羅熱,哈爾科夫、蘇梅等地情況同樣嚴峻,庫皮揚斯克城區大部分被俄軍控制,該地作為交通與補給樞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庫皮揚斯克,烏軍在哈爾科夫的防御將更加困難,而俄軍則獲得穩固的后勤基礎。
此外,俄羅斯修復了連接本土與克里米亞半島的沿海鐵路,使補給路線更加順暢,顯著增強后勤能力,這不僅穩定了克里米亞的補給線,也鞏固了俄軍在頓巴斯、扎波羅熱和赫爾松方向的作戰能力,后勤改善、兵力補充順暢,使俄軍攻勢持續增強。
隨著戰爭進入第四年,戰場格局已出現根本性轉變,俄軍處于全面進攻階段,而烏軍的戰略地位日趨被動,理性來看,烏克蘭此時若尋求和談,或許仍能保留部分政治體面;若繼續硬撐,只會陷入更深困境,俄羅斯方面則顯得更加穩健,戰略目標清晰,優勢不斷擴大。
北約內部對援烏態度愈加消極,歐洲國家疲憊不堪,美國也更傾向于扮演軍火商角色而非直接援助者,事實證明,即便整個北約聯合烏克蘭,也難以在軍事上擊敗俄羅斯,在北約不直接出兵的前提下,烏克蘭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
外界常稱俄軍推進緩慢、占地有限,但這一認識并不全面,沖突初期,頓巴斯地區烏方控制約六成,如今盧甘斯克已近乎全部被俄方掌握,頓涅茨克也超過七成,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的控制比例均超過七成,而哈爾科夫、蘇梅方向俄軍也已穩占大片區域,俄軍的推進雖然近年速度放緩,但累計控制的領土極為可觀。
事實上,俄軍通過在頓巴斯、扎波羅熱和赫爾松設立作戰重點,有效“放血”烏克蘭,不僅消耗其裝備,更重創有生力量,烏軍損失巨大,兵員補充困難,北約援助減弱,導致整體戰力下滑,歐洲經濟衰退,美國態度搖擺,也進一步削弱烏克蘭的外部支撐。
![]()
烏克蘭軍隊
據俄方統計,僅在過去一天,烏軍傷亡超過1400人,長期高強度損失對烏克蘭而言已難以承受,綜合來看,俄烏沖突已進入關鍵拐點,烏軍在戰略與資源上全面被動,而北約缺乏進一步升級的意愿,即便美歐提出向烏提供“戰斧”導彈或其他高端裝備,更多仍停留在政治表態層面。
當前戰局表明,俄羅斯的戰略節奏和后勤體系已形成穩定循環,烏克蘭的反攻能力則持續衰退,除非外部局勢出現根本變化,否則烏克蘭難以扭轉戰場被動的總體態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