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1月,楊開慧遭到軍閥何鍵殺害,犧牲后被鄉親們收尸,埋在了長沙板倉老家。
時間一晃而過,20年后,她的大兒子毛岸英回鄉省親,來到親愛的母親墓前放聲大哭。
誰能料到,幾個月后,毛岸英前往朝鮮,就此埋骨他鄉,大哥犧牲了,給母親掃墓的重任交到了弟弟毛岸青的肩上。
![]()
1962年,毛岸青與新婚妻子邵華回到北京看望毛主席,對這個兒媳,毛主席很滿意,囑咐二人道:“你們有時間就回湖南看看吧,去見見岸青的媽媽,給她掃掃墓。”
不久后,毛岸青和邵華回到了湖南,他們先去看了外婆,又和親戚們一起閑聊,等聊得差不多了,毛岸青便打算第二天去看看母親。
可晚上下起了小雨,到第二天早上雨勢還是比較大,空氣中飄著一層雨霧。看到這個天氣,邵華擔心毛岸青的身體,便提議等雨小點或者改天再去。
毛岸青搖了搖頭,他等不及了,想早一點見到母親。他曾多少次夢見母親,對母親的記憶一直藏在心底,屋外的雨再大,也阻擋不了他的腳步。
毛岸青說道:“還是今天去吧,我等這一天很久了,不想再等了,想早點見到母親。”
邵華只好同意,幾人撐著傘便出門了,踏過泥濘的小路,總算到了楊開慧的墓前。
毛岸青撫摸著母親的墓碑,又拔除墓上的雜草,等做得差不多的時候。毛岸青準備跪下祭拜一下母親,這時,邵華卻走上前拉住了丈夫,對他搖了搖頭。
![]()
毛岸青看到妻子充滿擔憂的眼神后,便知道妻子是擔心自己的身體,地上泥濘不堪,跪下去難免弄濕衣服,一旦著涼就不好了。
毛岸青頓時明白了妻子的用意,隨即改為三鞠躬寄托哀思。
在鞠躬時,毛岸青在心里默念道:“媽媽,我帶您的兒媳婦邵華來看你了,我好想你啊……”
三鞠躬完畢,毛岸青早已淚流滿面,對母親的思念如淚水一般止不住。
邵華阻止毛岸青跪拜,既是擔心他的身體,也是因為當時黨和政府主張破除封建迷信,提倡新式禮儀。
作為毛主席的兒子,他要帶頭實行。因為這兩點原因,邵華才拉住了毛岸青,阻止他下跪。
其實,下跪只是個形式,祭拜在于心,不在于采用哪種方式。邵華雖然拉住了毛岸青,但擋不住他對母親無限的思念。
毛岸青對母親的懷念,從他回鄉的次數就能看出。上世紀60年代到2000年,毛岸青回去了近30次,基本上每次都要去母親墓前祭拜,作為唯一的兒子,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
楊開慧犧牲時,毛岸青才7歲,正是記事的時候,他對母親的記憶雖然有些模糊,但對母親的懷念是真實的,是感人的!
![]()
在祭拜時,毛岸青的眼里總是滿含淚水,他強撐著不讓淚水流下。當三鞠躬的時候,淚水再也難以克制,滴落在母親的墓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