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衛生部長克萊門斯·霍赫(Clemens Hoch,47歲,社民黨SPD)近日提出一項 頗具爭議的醫療改革倡議 ——他建議:今后員工生病后 可在兩周內無需醫生病假條(Krankenschein) 。
![]()
改革目的:減輕醫生負擔,削減醫療支出
霍赫此舉支持了德國醫生協會(Kassen?rztliche Bundesvereinigung)主席安德烈亞斯·加森(Andreas Gassen)的早前提議。加森曾建議,將病假條的強制出具時間由第3個病假日延長至第4天,以減少不必要的門診量并抑制不斷上漲的醫保支出。
不過,霍赫的方案更為激進——
“我甚至希望討論將這一期限延長至兩周。”
——克萊門斯·霍赫在美因茨表示。
他認為,這將有助于“減少醫生診所的行政負擔”,讓醫務人員有更多時間照顧真正需要治療的患者。
信任員工,而非懷疑他們
面對“會不會導致員工濫用病假”的質疑,霍赫強調應當對勞動者抱有信任:
“這個國家的人民勤奮、敬業、樂于工作。我們應當在他們生病時給予必要的信任。”
企業界強烈反對:恐引發“藍單潮”
雇主方對此警鈴大作。最新數據顯示:
DAK 健康保險報告每位參保人年均病假19.7天;
Techniker Krankenkasse 統計為19.1天;
均為歷史新高。
經濟學家警告稱,病假天數繼續上升將嚴重影響生產力。
系統性負擔:每年1.16億份病假證明
目前,德國每年約簽發1.16億份病假條。加森指出,這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如果改為從第4個病假日起才需醫生證明,理論上可為醫療體系節省約1億歐元。
現行規定與其他方案
按照現行法律,員工必須在第三個病假日前提交醫生病假證明。但雇主在特殊情況下仍可要求更早出具。
與此同時,另一種完全相反的思路也在流傳——
保險巨頭安聯(Allianz)總裁奧利弗·拜特(Oliver B?te)年初提議重啟“病假等待日(Karenztag)”:病假第一天不再支付工資,從第二天起才開始工資照付。這樣,員工在每次病假時都要自付一天工資。
結論:
從“延后兩周才需病假條”到“首日自付無薪病假”,圍繞“生病誰來付賬”的辯論,正在讓德國的勞動與醫保制度面臨新的政治與社會拉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