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至5月,中埃空軍“文明之鷹- 2025”聯合訓練在中東上空拉開大幕,成為中國空軍遠洋戰力的一次硬核亮相。中國空軍首次成體系跨亞非大陸部署,7000公里航程從西北戈壁直抵埃及,全程零失誤展現遠程投送硬實力。編隊穿越喀喇昆侖山脈的復雜氣流,在阿聯酋完成油料與物資補給后,精準降落在埃及盧克索空軍基地,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成熟的遠洋作戰保障能力。
![]()
此次聯訓最具震撼力的亮點,藏在紅海空域的一次“隱秘穿行”。殲- 10C與殲- 10S組成的戰機編隊,在紅海航道近距離掠過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全程未觸發美軍任何防空預警。這一“隱身穿越”現象曾引發國際軍事圈熱議,直到央視披露核心技術邏輯——殲- 10C的“隱身”并非傳統氣動外形隱身,而是基于尖端電子戰技術的電磁域隱蔽能力。
![]()
在空警- 500預警機搭建的戰場感知體系支撐下,殲- 10C的電子戰系統展現出顛覆性效能。其搭載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與電子戰吊艙協同,既能強力壓制美軍雷達頻段,又能生成多批次虛假目標信號。這些仿真度極高的假信號讓美軍雷達屏幕陷入混亂,根本無法分辨真實目標的航向、高度與機型,最終實現“敵在明我在暗”的戰術優勢。
![]()
為期18天的聯訓中,中埃兩軍解鎖了多項深度協同科目。制空權爭奪、跨機型空中加油、防空系統壓制、聯合戰場搜救等實戰化課目密集開展,混合編組飛行突破兩軍合作紀錄。運油- 20為埃及空軍米格- 29戰機實施精準空中加油,空警- 500引導中埃戰機混合編隊低空飛越金字塔,鏡頭下的畫面不僅彰顯兩軍互信,更傳遞出中國軍事力量的和平存在價值。
![]()
將視線轉向國際軍貿領域,這次聯訓成為殲- 10CE(殲- 10C出口型)叩開中東市場的關鍵契機。埃及空軍正面臨主戰裝備“性能桎梏+成本壓力”的雙重困境,急需高性價比先進戰機完成換裝。其現役200余架F-16因美方政治捆綁,被閹割了中距攔射能力;40余架米格- 29航電系統老舊,難以適配現代空戰;已訂購的法國“陣風” F3戰機單價高達1.5億美元,高昂成本讓后續采購難以為繼。
![]()
而殲- 10CE早已在國際軍演中打響口碑。從“印度河之盾- 2023”到卡塔爾“吉扎爾- II”演習,殲- 10CE先后與F-15SA、F-16C/D、EF2000等主流戰機同臺對抗,均以戰術優勢勝出。值得一提的是,埃及空軍曾派員觀摩“印度河之盾- 2023”聯演,親眼見證殲- 10CE的超機動性能與電子戰優勢,為此次深度體驗埋下重要伏筆。
![]()
聯訓期間,埃及空軍飛行員獲邀登上殲- 10S雙座戰機后座,全程參與戰術飛行與操作演練。沉浸式試駕讓埃及軍方直觀掌握殲- 10CE的多任務能力、人機工效與維護便利性,為采購決策提供第一手數據支撐。相較于“陣風”的高昂造價,殲- 10CE的性價比優勢顯著,恰好契合埃及空軍的換裝預算與實戰需求。
![]()
此次中埃空軍合作的輻射效應,或將撬動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軍貿格局。中國戰鷹飛越金字塔的背后,是中式“預警機+戰機+電子戰”一體化空戰體系的首次區域亮相。這種不依賴單一裝備、強調體系協同的作戰模式,為中東國家提供了美俄之外的全新軍事解決方案。
以殲- 10C為核心構建的“偵-擾-打-保”作戰鏈條,深刻改寫了現代空戰的制勝邏輯。殲- 10C在紅海實現的“戰場感知單向優勢”,印證電磁頻譜主導權已成為現代空戰的核心制權。傳統隱身依賴外形設計規避雷達,而中式電子戰技術直接癱瘓對手感知體系,更具戰略威懾力。
![]()
現代空戰的規則早已不是“誰飛得更快、誰載彈更多”。誰能掌控電磁頻譜、切斷對手“感知-決策-打擊”鏈路,誰就能在戰場中占據絕對主動。殲- 10C機群悄無聲息突破美軍航母防空圈,正是這一軍事變革的生動實踐,也為全球空戰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