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笑妍/文
全球經貿格局的深度“洗牌”,攪動著產業鏈的重構浪潮,我國紡織印染行業站在了發展的關鍵節點,挑戰如影隨形,而以“強鏈接”破局突圍的契機也愈發突顯。
![]()
為助力行業破霧前行,推動印染與紡織化學品領域深度融合、協同共進,10月13—15日,“傳化·第二屆中國紡織化學品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廣東佛山啟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林琳,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紡織化學品分會會長、傳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徐迅等領導嘉賓出席大會。
大會以“鏈啟新質 融創新態”為主題,直擊行業熱點與痛點,從紡織化學品政策風向,到綠色低碳印染技術突破,再到人工智能的巧妙賦能,全方位、多層次探尋產業鏈融通發展新路徑。
![]()
協同突破,引領未來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致辭表示,今年以來,紡織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高度復雜,外貿形勢更趨嚴峻,出口壓力逐步加大。在此背景下,近年來,我國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印染技術整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全球比較優勢和引領能力;紡織化學品行業規模質量穩步提升,相當一部分助劑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替代進口。印染與紡織化學品行業是紡織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關鍵環節,二者相互依存、協同發展。
聚焦印染和紡織化學品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李陵申提出幾點意見:一是注重應用研究與產業化推廣,打造產創融合供應鏈。搭建“化學品-印染數據”共享平臺,打通“配方開發-工藝驗證”閉環。二是注重功能化與高附加值化,打造高端高值供應鏈。為印染企業提供更全面的配套染整工藝和相關技術解決方案。三是注重綠色化和可持續化,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深刻把握綠色低碳供應鏈的內涵特征,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統一。四是注重構建全球化產業體系,打造協作共贏供應鏈。全面增強我國紡織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同時行業龍頭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產業規則重塑,構建起高效、穩定、安全、共贏的國際化供應鏈體系。
![]()
佛山市三水區委副書記、區長黃海首先對與會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當前三水正以“三箭齊發”路徑,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新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布局,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區位交通優勢、產業載體升級、產業鏈集群、產業升級煥新等方面蘊含重大機遇,為企業提供廣闊投資機會與市場空間。
他指出,三水作為廣東重要的紡織印染產業集聚地,始終把紡織印染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的特色產業,現已集聚規模以上企業超 105 家,年產值超200 億元,從業人員超 1.3 萬人,逐步形成了體系完善、鏈條完整的紡織產業集群和綠色循環經濟體系。2025年,三水區出臺并實施了紡織印染產業煥新三年行動方案,以“時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數智化、低碳化、國際化”為導向,全力推動全區紡織印染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希望以此次大會為紐帶,三水能與產業鏈企業、專家學者等建立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的友好合作,三水將始終秉持“企業有所需、政府有所應”服務宗旨,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和最具活力的產業生態,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共同打造全國紡織化學品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示范高地。
![]()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化學品管理技術部(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博士陳瑛對國內外紡織化學品管理最新政策進行了深入地解讀。她表示,化學品環境管理已邁入新污染物治理階段。為適應新形勢要求,我國正不斷深化系統性建設,逐步構建“篩、評、控”“禁、減、治”的環境風險管理體系。基于國際國內化學品環境管理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我國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的深入落實,陳瑛建議,紡織印染行業,應將新污染物管控納入園區、企業管理體系建設,加強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和信息傳遞,開展風險識別,探索有效控制措施。
創新產品鏈接可持續未來
當可持續發展從一道“選擇題”變為“必答題”,整個紡織印染行業正經歷著發展邏輯的深刻重構。這不僅是產品技術的競賽,更是企業理念、產業價值的全面革新。
![]()
Tanatex Chemicals產品技術部經理Tugce Tokat在會上分享了兩個可持續發展案例。一是環保前處理劑,公司應客戶要求開發出無磷、高生物基含量的新產品,該方案使客戶用水量降低約40%,化學品消耗減少20%—40%,同時改善了織物品質和廢水處理效果。二是研發中的無氟整理劑,為滿足客戶對防水和防污的雙重需求,這款新產品無需含氟化學品,在更低溫度下即可達到優異的防水效果,并且僅用清水擦拭就能去除咖啡、紅酒等污漬,性能超越傳統方案。這兩個案例表明,從客戶需求出發、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技術創新,能同時實現商業價值和環保效益。
![]()
青島大學教授房寬峻帶來“綠色低碳印染技術創新——從經驗工藝到分子設計的范式轉變”主題分享。近年來,房寬峻帶領團隊深耕染色與噴墨印花過程中的分子間相互作用機制,成功開發出活性染料無鹽連續軋染、濕態高速噴墨印花兩項核心技術。據介紹,這兩項技術大幅降低了印染生產中的水、能源及化學品消耗,從源頭實現了生產流程的綠色化與低碳化。其中,染整過程中分子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為開發原創性印染技術提供了新路徑。談及未來規劃,房寬峻表示,團隊將進一步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從分子尺度闡釋染料助劑分子與纖維的作用機制,持續探索新型綠色低碳印染技術,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
傳化智聯股份有限公司紡化業務副總裁、全球應用技術總工程師金澤作“基于科技創新助力紡織印染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公司聚焦印染全過程,成功開發了多項節能降耗關鍵技術:在前處理環節,創新應用低溫低堿技術,顯著縮短流程并減少了水耗與化學品使用;在染色環節,推出高效“染色三件套”方案,實現染色后無需水洗,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同時,配套的低溫熒光增白劑也有效降低了能耗。在提升產品附加值方面,公司布局了無氟防水、聚氨酯硅油、水分管理等復合功能整理技術,并針對數碼印花、萊賽爾纖維等提供了全鏈路解決方案。
面向未來,傳化正積極探索智能面料開發,并應用AI技術輔助研發創新。公司將通過在自身運營與產品中踐行綠色理念,與產業鏈伙伴協同,共同推動行業向紡織強國邁進。
![]()
寧波潤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楊振表示,針對印染行業節能減排需求,公司開發了系列創新技術:其滌棉專用低溫精練劑將前處理溫度降至60-80℃,實現退煮漂一步法加工;寬溫退漿酶與高效除蠟劑配合,有效降低COD排放并消除布面瑕疵等。在材料創新方面,潤禾推出了生物基含量達63%的無氟防水劑,并通過藍標認證;非硅柔軟劑系列采用棕櫚果原料,生物基占比達65%-80%;有機硅產品專注低環體、低VOC特性,滿足綠色紡織標準。未來,潤禾將繼續依托三大生產基地和材料研究院,為行業提供全流程低碳解決方案。
![]()
生態功能化學品、智能織物的話題近年來備受行業關注。深圳大學材料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元豐聚焦于纖維基智能潤濕材料界面的能量與信息傳遞,通過材料設計和結構調控,實現了智能織物在溫度調節、能源采集、水處理等多方面的創新應用。該項研究不僅推動了智能織物在人體舒適度調節領域的應用,更搭建起生態功能化學品與智能織物融合的技術橋梁,助力行業突破材料性能與場景適配的雙重瓶頸。
![]()
為攻克酸性染料在尼龍纖維上濕牢度差的問題,晉江萬興隆染織實業有限公司組織資深技術人員歷時2年攻關,最終大幅提升尼龍及尼氨面料的染色色牢度,且在不同織物、厚度上均驗證工藝成熟。該公司總工程師張彬浩在“化學品賦能紡織面料功能創新與價值提升”報告中表示,該技術方案主要通過優選染料、突破常規染色工藝原理并優化工藝管理,實現濕牢度完全不掉色且多次洗滌也不易掉色,同時工藝環保,滿足“0雙酚”的嚴格要求。
管理與戰略的雙輪驅動
發展理念無疑是驅動產業升級與變革的核心力量之一。從生產流程的精細管控、生態鏈條的系統構建,到戰略驅動的化學品管理,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無限的創新可能。
![]()
今年6月,盛虹集團在紡織行業內率先發布了紡織品生產全流程 PFAS 管控方案,實現了全流程綠色紡織品供應。會上,盛虹集團有限公司印染總工程師錢琴芳作“紡織品生產全流程PFAS管控方案”分享表示,當前國際國內法規持續升級,PFAS檢測標準不斷提高,對印染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相關企業需構建從“供應鏈準入”到“產品出廠”的全流程PFAS管控體系。她分享道,盛虹集團從源頭發力打造綠色供應鏈,將風險攔截在廠門之外,同時強化生產過程管理與全環節檢測檢驗,最終成功建立起完善的PFAS管控方案體系,實現技術與管理的雙重創新升級。
![]()
Archroma印染助劑與數碼印花事業部全球營銷總監 Sachin Nigam帶來了“基于紡織化學品從源頭到末端構建印染行業完整生態鏈條”主題報告,提出以“關懷地球”理念構建紡織行業端到端可持續生態鏈。針對行業在水資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循環經濟轉型和化學品管理四大領域的挑戰,昂高開發了NTR生物基涂料印花系統等創新解決方案。該系統采用可再生原料,生物基含量最高達80%,實現了無甲醛配方和優異的色牢度表現,同時兼容印花、涂層和連續染色等多種工藝。昂高還建立了數字化合規平臺,為供應鏈提供透明的產品監管信息,滿足REACH、ZDHC等國際標準。
![]()
會上,SHEIN全國產業帶活動負責人Bili Chen系統闡釋了SHEIN以數字化驅動的柔性供應鏈模式。該模式通過“小單快反”實現精準生產,并為支撐其覆蓋全球的業務,構建了全程空運的物流體系,確保7日內送達的消費體驗。在供應商協同方面,SHEIN創新推出四維合作機制:ODM、OEM、OBM及現貨采買模式,并配套開發了面輔料集中采購平臺。針對合作企業關注的結算問題,建立了按星級劃分的階梯結算體系,最高可實現周級回款周期。
![]()
浙江濱康印染有限公司在可持續發展上成果顯著。該公司可持續發展部主管施青青介紹,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100%綠電使用,中水回用能力達3200噸/日、回用比例60%-70%。公司預計2025年碳排放較2022年降低31%,目標2040年達成全產業鏈凈零排放。此外,公司嚴格遵循REACH、CPSIA等多項國際國內法規,在化學品管理及可持續原料合作領域表現突出。
![]()
佛山技研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染整技術專家委員吳金在會上指出,當前紡化品應用亟需通過智能制造實現突破。技研智聯依托三技工業和研華科技的技術背景,構建了覆蓋設備智控、數字化工廠和AI大腦的三層解決方案體系。公司通過MES系統將化學品基礎研究數據轉化為可執行的系統規則,實現了對配方的科學管理與工藝約束。通過MES系統形成技術閉環,助力印染企業從傳統生產模式向智能化生產轉型,為行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制造提供了可行路徑。
![]()
三水區大塘鎮副鎮長陳潔圍繞“大塘綠色面料 織就產業新未來”這一主題,首先闡述了佛山市、三水區“大城資源、小城成本”的獨特發展優勢與扎實產業基礎。重點介紹了大塘鎮的產業升級方向與路徑:以綠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為核心導向,全力推動區域產業實現兩大跨越—從傳統“制造”向高端“智造”升級,從分散“單點發展”向聯動“生態協同”轉型,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在綠色創新實踐上,以綠色創新為引領,中水回用率已接近90%,憑借這一高效節水成果,成功榮獲“全球水獎?最佳工業項目”大獎;同時,建成國內首個印染園區萬噸級CO?捕集與資源化利用項目,該項目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雙碳”示范工程,其核心吸附劑技術更斬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與此同時,大塘鎮積極搭建產學研協同機制,加快推進產業 “智改數轉”,在有限資源條件下實現高效轉化與價值躍升,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打造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樣本。
![]()
新疆巴州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徐玥在會上推介當地產業發展優勢。該開發區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具備四方面優勢: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區位,構建了完善的立體交通體系;擁有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和獨特旅游資源;產業基礎扎實,已形成完整的紡紗、印染、服裝加工產業鏈;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供高效便捷的企業服務。開發區重點打造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目前已集聚大量紡織服裝企業,正致力于建設中國西部重要的紡織產業基地和服裝面料生產基地。
![]()
會上還為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廣東辦事處舉行了揭牌儀式。
![]()
![]()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會長董淑秀,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紡織化學品分會秘書長李鵬飛分別主持上、下午會議。
本屆大會由中國印染行業協會主辦,佛山市三水區大塘總商會、佛山市三水區紡織行業協會協辦,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紡織化學品分會、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廣東辦事處承辦。
10月15日,與會嘉賓前往佛山市豐澤紡織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大強紡織染整有限公司、佛山市佳利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塘總商會等單位進行參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