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本號
本文重點敘述事實,所取事實,如有虛假,歡迎批評、指正。
盡管各種粉傾向于刻意忽略于己不利的事實,夸大可憐有限的對其有利的事實,尤其擅長以虛假信息自娛自樂,但充分的事實是立論的基礎——科學精神是現代文明素質的核心之一。
之前,讀者留言稱以粉氣勢甚于鼎盛時期的川粉,筆者感受到了,其猛烈程度不亞于川毛俄紅哈等任何粉種。加上9月底以來哈伊戰爭迎來了關鍵時刻。因此,盡管鮮有關注的中東局勢,筆者近來卻聚焦于此,本文完成后將暫告段落。
以色列贏了,這是近來輿論場非常濃烈的一股氣氛。且不論以粉自媒體,大國之媒也不乏此論,美總統川普與以總理內塔尼亞胡更不用說了,甚至俄人也高調宣揚。
于是,以色列贏了成為一種“正確”與意識形態,但筆者所見與此論調相反,盡管不受待見,但堅持所見比流量更重要。
![]()
10月6日,俄總統普汀與內塔通話后,似乎強人之間惺惺相惜,“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旗下的俄衛星通訊社積極幫助內塔發聲,標題是“內塔尼亞胡宣布以色列在所有戰線上均獲勝”,內塔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聲稱,“我們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些勝利震驚了全世界……但與此同時,我必須告訴你們,戰爭尚未結束。”
川普的和平協議漏洞百出,內塔也信不過。10月13日,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杰夫撰文稱“加沙沖突將繼續,直至巴勒斯坦建國”。
不知川普是否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10月13日,川普在以色列議會演講表示,加沙戰爭已結束,“在美國的幫助下,以色列已通過武力贏得了他們所能贏得的一切”,還呼吁以總統赫爾佐格赦免面臨腐敗指控的內塔尼亞胡。
這有一個尷尬的問題,赦免的前提是內塔犯罪了,內塔承認犯罪指控嗎?
內塔是選擇拒絕犯罪指控犯罪,還是要“赦免”?
川普似乎沒有準備好如何落實其“20點計劃”。20點計劃取得的成果遠甚于8月15日美俄阿拉斯加會晤,尤其是釋放最后一批人質。
其中存在的問題已顯示出嚴重后果,關鍵是解除哈馬斯武裝。
隨著哈馬斯重返加沙城,其恐怖面目再次暴露,如當街處決與多名當地的以色列合作者,如下圖是其中一幕。
![]()
10月14日,哈馬斯發言人哈澤姆·卡西姆稱“”我們不需要將自己限制在以色列關于武器的條款和定義中。我們不會成為以色列條款或要求的俘虜。”“我們將保持對加沙的行政安排參與,并優先考慮加沙的救濟和重建,但我們不是執著于權力。”
內塔認為哈澤姆聲明“違反了協議”,重申“戰后加沙無哈馬斯”。
10月15日,記者問及解除哈馬斯武裝的問題,川普稱“他們(哈馬斯)會解除武裝,這是他們說的,如果他們不解除,我們會解除他們的武裝”。
記者追問,“如何解除?”川普回應是“我沒必要和你解釋這個,但如果他們不解除,我們就會解除他們的武裝,他們知道我不是在開玩笑。”
加沙談判中,解除哈馬斯武裝是核心問題。可惜,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也沒有要求哈馬斯停止殺人,便匆匆簽了協議。
從以往情形看,川普說辭意味著根本沒有解除哈馬斯武裝的具體措施。武力大概是必選項,若如此,川普吹噓的和平呢?過去兩年的事實證明,武力不是有效手段。
最好辦法是改革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并建國,強力支持巴勒斯坦國消除哈馬斯毒瘤。
![]()
川普帖子上發的圖片,吹噓自己的“和平”
哈馬斯歸還的人質中沒有女性,一些自媒體將此解讀為哈馬斯刻意虐殺女性,以此批評那些反對內塔政策的女性。然而,沒有權威媒體如此解讀歸還人質皆為男性的問題。事實上,女性在此之前,多已被釋放,
總計251名人質,最終168名人質活著返回以色列。
2023年11月首次停火協議中,哈馬斯釋放了105名人質,其中多為女性和兒童(其中女性81人)。
優先釋放弱勢群體是埃及、卡塔爾、美國協調與要求的結果。
2025年1月停火協議中,哈馬斯釋放了30名人質,包括部分婦女和老人。6月,以軍救援了一些人質,之后,還剩余48名人質,其中女性僅3名(70歲、70歲、27歲),以軍方和人質家屬確認他們在拘禁中被殺。
哈馬斯是恐怖團伙,女性被哈馬斯殘酷對待,但遭到殘酷對待,并不是女性人質的“專屬”。
長期戰爭下,人質不斷死亡,以色列人因此責怪內塔。以粉說應怪哈馬斯。哈馬斯固然罪大惡極,但內塔不積極談判也難辭其咎。最終解決,還是通過談判,而非戰爭手段。
很多以粉情緒強烈,希望內塔更強硬一些,認為以國應團結一致——這說法是否熟悉?若能嗅出奇怪的味道,則難能可貴。
既然“以色列贏了”的聲音甚囂塵上,那就看看到底贏了什么,為此需要對比以色列的目標與結果。
徹底消滅哈馬斯是以色列的目標與口號。以色列嚴重削弱了哈馬斯,清除多名哈馬斯高層領導人,摧毀了大部分地道網絡和基礎設施,哈馬斯武裝力量從2023年約3萬人降至不足1萬。(10月6日,加沙衛生部公布6.7萬名加沙人死亡時,以粉博主描述為以軍消滅了近7萬名哈馬斯武裝,以粉看了,情緒激動地高呼正義,實在可憐)
然而,哈馬斯在停火協議中得以存續,并重返加沙城。以國未達成消滅哈馬斯的目標。
![]()
最新時代周刊封面,“以色列需要的領袖”,川普對此不滿,展示的川普頭發太少、也太老了,他說“我從來不喜歡仰拍,這張照片實在太爛了。”
人質釋放問題是這場戰爭以軍更直接的目標。然而,人質問題的解決主要歸功于美國、埃及、卡塔爾的多次外交調解,而非以軍行動的結果。相反,以軍長期轟炸導致部分人質死亡,引發以國內對內塔的批評。
內塔奉行全面占領加沙政策,試圖建立長期的軍事存在。如今,以色列撤軍了,占領與控制加沙的目的沒有達到,還導致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普遍批評。
內塔堅決反對巴勒斯坦建國,尤其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建立統一國家。此次戰爭并未改變巴勒斯坦建國的國際取向,川普的和平協議仍將“兩國方案”作為目標。
以軍行動的軍事與經濟代價,數據存在爭議,但損失巨大是不爭的事實。以色列傷亡數千人,而加沙地區6.7萬人死亡。以軍的戰爭開支超過500億美元(一說是670億美元)。
國際上,從聯合國、歐洲的國際刑事法院到眾多阿拉伯國家,認定以色列犯下了種族滅絕罪,內塔成為刑事法院的通緝犯。若說這是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污蔑,筆者決不相信,況且內塔都承認“誤炸”了,以軍封鎖加沙舉措同樣受到廣泛批評。
在國際上,以色列被國際社會孤立,以色列國內及川普也反對內塔的戰爭與侵略政策。
川普的協議沒有懲罰雙方的犯罪分子,巴以之間的仇恨沒有得到絲毫的緩解,而且加深了。
川普的一紙和平協議裹著一團火。
![]()
埃及和平峰會
10月13日,在簽署協議時,川普邀請了相關各方,連伊朗也參與了。流傳的什么背后印東金主并沒有出現(實際金主是卡塔爾、沙特等),若存在的話,川普不可能無視。
自媒體虛假消息滿天飛,主流媒體不屑于此。
立場和情緒重要,但應首先尊重事實。
10月13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飛抵埃及參加川普主持的和平峰會,但飛抵埃及準備降落時,突然飛機又起飛了,在紅海上空盤旋而不降落。原因是埃爾多安拒絕內塔參加峰會,“他是我的敵人,他參加我就不參加”。
事前,外交協調的結果是作為當事方的內塔不參會。飛機降落前埃爾多安得到了內塔參會的消息,因此飛機拒絕降落,埃及總統保證內塔不參會后,埃爾多安的飛機才重新降落。
強人之間,相互看不對眼,那就看誰有優勢,以色列顯然不占優勢,盡管有美國的大力支持。
所謂“勝利者”,被排斥在和平峰會之外,這是對以色列的羞辱。
不能上桌的“勝利者”還是勝利者嗎?
通過以上分析,以色列算不算贏家?答案顯而易見。
以色列所謂“勝利”僅存于政治宣傳與情緒表達,實際上以色列堪稱戰略失敗。
就這,竟被編織成一幅以色列“勝利”的畫面。
只能說,世界太荒唐,也太瘋狂。
當然,一些哈馬斯部隊投降似乎展現了以軍勝利的景象。還有一種想象中的“勝利”,那就是廣為流傳的,以軍再轟炸起來,就沒有人質的后顧之憂了。
莫非以軍像俄人一樣,可以無差別轟炸加沙?那里有200多萬人!
這種思維和流傳的專家所說,即哈馬斯應好好利用人質的思維,如出一轍,是相互對應的兩個方面。
這場戰爭根本不是哈以甚至巴以戰爭本身的問題,而是以色列與周邊穆斯林國家之間關系的問題。
將來,以色列若再發動戰爭,這一格局不會改變,結果也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