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知道,我們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我們與老美的談判,從最初的“管控分歧”到后來的相向而行,再到今天美媒直言:中國在出口管制公布后,直接拒絕了美方代表的電話。
由此可見,對美戰略反擊,將會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快。
事實上,自從國慶假期后,我們在新聞上就能看到,面對“不靠譜”一連串的極限施壓動作,我們有條不紊,穩坐如鐘的出臺了一連串的“反制措施”。
從稀土管制出口,到針對美國船只進行“合理收費”,再到對韓國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
這背后也透露出一個信號:我們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樣只會被動防守,已經開始戰略反擊了。
這可不是空穴來風。
因為我們這兩年走的每一步棋,都是有章法,有力度的,從多年前的“半導體反卡脖子工程”開始,我們就意識到“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問題的嚴重性。
自此之后,我們從石油到半導體材料,從農產品供應到人工智能芯片,從手機到汽車等各行各業,我們通過分散風險、技術攻關以及戰略儲備進行攻關,如今已經在關鍵領域構建起非對稱優勢。
這種“不打無把握之仗”的行事風格,在今天的稀土管制等精準反制措施上就能凸顯出來。
![]()
關于能源,我們從最初的多元采購,到如今的自主勘探。
比如鐵礦石原材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極度依賴進口。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70%的的產量都流入了中國,也就是說中國每年要花費上千億美元購買澳礦石。
最重要的是,這里面的“買賣規矩”是由西方去定價,要跟著國際期貨走,而且結算清一色用美元。明明我們才是大金主,卻沒有任何話語權,甚至眼睜睜看著澳礦企業賺差價,我們還不能說事。
從今年國慶前就開始,情況有所改變。國家規定部分澳大利亞礦企業在對華出口鐵礦石的時候,必須要提供“人民幣計價”的結算選項,而且部分長期合同直接將“人民幣結算”作為優先條款。
這意味著什么?
我們開始把“買家優勢”變成了“規則話語權”,直接在大宗商品上打破了美元的壟斷地位。
盡管澳大利亞很不情愿的樣子,但也不得不接受我們這個條件。
畢竟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礦石買家,光是鐵礦石,中國就貢獻了澳出口收入的25%,一旦澳大利亞失去了中國這位大金主,估計澳大利亞的經濟就會受到重創。
此外,在能源領域我們也早早建立了風險分散機制。
盡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極度依賴能源進口,但我們都是保持著“任何單一來源不超過25%的”鐵律。
因為我們很清楚,一旦對某個國家的能源出現了依賴,就會被有心人利用,從而變成用來遏制打壓我們的手段。
更具有戰略意義的是我們資源勘探的突破。在去年我國就新發現了10億噸級油田和19個千億方級氣田。
由此可見,我們通過“換個貨幣結賬”的方式直接倒逼全球結算規則重塑,通過風險分散機制打破對能源進口的依賴,讓美國“痛癢難耐,卻無從下手”。
![]()
其次,船舶對等反制的背后正告美方:“你要是卡我脖子,我直接拆了你的路子!”
很顯然,今天的美國試圖在船舶賽道上故技重施,想要像當年的半導體領域一樣,對我們進行極限施壓。結果呢?中國直接反制,而是直擊美國七寸。
既然美國以“涉伊朗能源運輸”為借口,制裁了中遠的3家子公司和5艘貨輪,甚至不讓這些船舶停靠在美國港口,還要求所有全世界的港口拒絕為這些船舶停靠。
美國以為通過這一招,就能逼迫我們在伊朗問題上妥協。
很顯然,美國忘了“對等反制”是我們對付霸權的“常規操作”!
就在美國制裁出臺不到半個月,中國直接對美國的美森輪船公司、以星航運部分船舶進行了“對等制裁”,而且禁止這些公司的船舶停靠在我國的主要港口,同時還要求國內港口企業暫停與這兩家公司進行新合作訂單。
這一招,直接打在了美國航運的七寸。
比如美森輪船公司,可是美國最大的云航公司之一,有40%的業務依賴中國港口。
因為美國的洛杉磯、長灘港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電子產品、家居家電、服裝等,其中有30%以上都是需要靠美森的輪船進行運輸。
而以星航運更是如此,它的亞洲航線核心利潤就是中國市場。
這也難怪中國這制裁一出,美森輪船高層立馬向特朗普政府施壓:“我們不想失去中國這位大客戶,中國市場丟了,公司季度利潤至少損失2億美元!”
當然,最擔心的還是美國的那些零售商以及普通老百姓。
因為他們壓根就離不開“中國制造”的小商品,畢竟圣誕節即將到來,他們需要中國制造的小商品,服裝以及各種各樣的裝飾品。
結果,美國眼看中方反制力度如此之大,美國商務部又偷偷改了“制裁規則”,允許中遠的“民用貨物運輸船停靠在美國港口”……
不得不說,這老美也是“明白人”,感受到痛了立馬就收手!
![]()
最重要反制手段還是“稀土管控”,直接讓美國嘗到了被“卡脖子”的滋味。
既然美國想方設法來遏制我們的制造業發展,那我們直接斷了美國工業的“維生素”。
都知道在制造業領域,最核心的原材料就是“稀土”,小到家具家電手機汽車,大到飛機航空,導彈戰機,都離不開稀土。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和出口國,是美國、歐洲以及日本高端制造業離不開的合作伙伴。
盡管美國這幾年為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不斷搭建了稀土產業鏈,但最后發現于事無補。
因為中國的產品純度能夠達到99.99%的純度,而美國本土的只能做到99.5%,而且成本更是中國的3倍多。
![]()
所以啊,中國管控稀土出口,必定會對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造成一定的影響。
美國軍工企業的反應就是最好的證明。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直言:如果中國斷供稀土,那美國的F35生產將會被迫暫停。
因為F35的發動機涂層、雷達制造系統、每一架都要擁有近20公斤的稀土,而目前只有中國生產的高純度稀土能夠滿足F35的性能需求。
不難發現,以上我們走的每一步棋子,都表面了一個信號:我們已經從“被動防守”開始轉向“主動布局”了。
這一連串的動作背后,可不是一時興起,更不是零散攻擊,而是有理有據,直擊痛點,精準打擊。
簡單來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且還是專門挑你的痛點打。
![]()
以往美國總喜歡在芯片行業對我們下手,認為我們離不開美國芯片。
那今天呢?我們直接對英偉達、高通進行調查,擺明告訴老美,你認為我們離不開美國芯片,那我也認為你離不開中國市場。
以往美國總喜歡通過軍事手段,在港口對我們進行圍堵。
那今天呢?我們直接對等反制,而且找準美國的“零售旺季”下手,告訴了美國,讓你也嘗嘗“吃不飽飯”的滋味。
當然了,如今我們對美的“戰略反擊”不再是“某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團結一致的“多部門協同聯動”。
比如船舶反制,是商務部牽頭,然后聯合交通運輸、港口管理以及各行各業,對美國進行精準“鎖定”,確保一擊即中,一擊斃命的效果。
再比如調查英偉達、高通,是市場監督總局,聯合網信辦、工信部等部門,既要對你進行調查,還要數據審核安全,更要兼顧國內企業的供應穩定。
這種“多部門聯動協同”是美國學不來的戰術打法。畢竟美國政府部門之間只有“利益瓜葛”,只要是資金不到位,白宮甚至可以關門停工……
更重要的是,如今我們的“反制節奏不斷加快”,讓美國都猝不及防。
以往對于美國的反制,或許我們是隔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回應。
2018年,美國對我們加征關稅,我們隔了一個月才會進行反制。但如今呢?美國制裁我們的船舶,我們10天后就進行了反制,而且直擊美國痛點。
這種快節奏的改變背后,也是這場博弈“主動權的轉移”。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或許美國是“規則制定者”,他們想要打什么,什么時候打,我們只能跟在背后,非常的被動。
但如今呢?攻守易型了!
想要在什么領域,什么時候反擊,反擊的力度多大,都是由我們說了算。
![]()
這種快節奏的改變,也相當于向美國傳遞出:別想著這種極限施壓的手段可以嚇到中國,反而中國的反擊手段可以慢慢耗死美國。
這背后也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強大的國防才能捍衛外交和經貿”。
事實上,從今年的珠海航展、九三閱兵、長春航展后,美國以往強硬的態勢也開始消失了,隨之而來的只有虛張聲勢,只有強勢過后的“放軟”。
為什么?因為當中國亮出利劍后,美國開始明白了,眼前的競爭對手,可不像以往那些被美國擊敗的“世界老二”!
美國今天要面對的,可是一個比前蘇聯還要更強大的競爭對手。
如今中國的軍艦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中國的軍工產能更是美國無法想象的,畢竟中國每年下水的軍艦噸位,相當于一個法國海軍。
這背后還沒提及中國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戰斗意志。
70多年前的朝鮮戰爭,美國人就已經領略過中國人不怕打仗的意志,所以面對今天強大的中國,美國顯然不會輕舉妄動。
總而言之,對于這場中美博弈,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我們只需要保持好自己的戰略定力,爭取時間繼續埋頭苦干,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實現彎道超車,自此之后就是實現復興。
屆時,美國要么“體面”退出西太,要么瓦解成為歷史。
因為如今的美國也開始認清現實,屬于它只手遮天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美國霸權主義這一套在中國身上行不通了。
所以,當下的懂王能做的,該做的,目測只有趕緊收割財富,然后安享晚年的退休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