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養生,很多人都會想到《黃帝內經》,這部傳承千年的中醫經典,早就點出了健康的核心 ——“陽強則壽,陽弱則夭”,而 “寒” 正是損耗陽氣的 “頭號敵人”。
書中記載 “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意思是寒氣一旦侵入身體,會阻礙氣血運行,時間久了各種不適就會找上門。
![]()
生活中很多人總覺得身體沒 “大病”,卻總被小毛病困擾,其實可能是體內藏了 “寒氣”,若你有這 4 個異常,別不當回事。
一、身體局部常發冷,保暖后也難緩解
不少人明明穿得比別人多,卻總覺得手腳冰涼,甚至腰腹、膝蓋也常年透著一股涼氣,尤其到了秋冬季節,晚上睡覺腳半天暖不熱,蓋再多被子也沒用。
這可不是 “體質虛” 那么簡單,《黃帝內經》中 “四肢為諸陽之本”,手腳是陽氣流通的末端,若體內寒氣重,陽氣被 “困住” 無法輸送到四肢,就會出現局部發冷的情況。
更要注意的是,這種冷往往 “深入肌理”,比如夏天在空調房里,別人覺得舒適,你卻總覺得寒氣往骨頭里鉆,哪怕裹著外套,也會忍不住打哆嗦。這是因為寒氣已經悄悄侵入經絡,單純靠外在保暖難以驅散。
![]()
日常可以多泡溫水腳,加些生姜、艾葉,每次泡 20 分鐘,讓熱氣從腳底往上走,幫助打通陽氣通道;也可以常按足三里、涌泉穴,每次 3-5 分鐘,促進陽氣循環。
二、精神總萎靡,稍動就覺得累
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每天睡夠 8 小時,卻還是覺得沒精神,上班坐著就想打哈欠,爬兩層樓梯就氣喘吁吁,連說話都沒力氣。
很多人以為是 “熬夜多了”“壓力大了”,其實也可能是寒氣在 “耗陽”。《黃帝內經》說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就像身體的 “動力源”,負責維持精神狀態和體力,若寒氣過重,陽氣被消耗,動力不足,自然會變得萎靡乏力。
這類人還有個特點:不愛動,越不動越累,形成惡性循環。因為活動能生陽,長期不動會讓陽氣更弱,寒氣更難排出。
![]()
建議每天抽 15-20 分鐘做溫和的運動,比如散步、八段錦,動作不用劇烈,只要能讓身體微微發熱就行;也可以喝些溫陽的飲品,比如用桂圓、紅棗煮水,少喝冰飲、涼茶,避免進一步損傷陽氣。
三、代謝變慢,身體易積 “濁物”
體內有寒氣的人,還容易出現 “代謝遲鈍” 的情況:比如體重沒刻意增加,卻感覺肚子越來越松,腰上的肉變多;或者排便不規律,有時候好幾天才上一次廁所,大便還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沖不干凈;甚至早上起來臉和眼睛容易腫,到了下午小腿也會有點發脹。
這背后的原因,《黃帝內經》早有答案:“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也是代謝的關鍵。
![]()
寒氣最容易傷害脾胃陽氣,脾胃功能弱了,水濕運化不暢,就會在體內堆積成 “濁物”,導致代謝變慢。調理重點要放在養脾胃上,平時少吃生冷食物,比如冰水果、涼拌菜,多吃溫性食材,像南瓜、山藥、小米;飯后可以順時針揉肚子 5 分鐘,幫助脾胃蠕動,促進濁物排出。
四、皮膚狀態差,總顯 “老態”
很多人花大價錢買護膚品,卻還是抵不住皮膚干燥、沒光澤,甚至眼角、嘴角容易長細紋,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顯老。
其實皮膚的狀態,也是體內氣血的 “鏡子”,《黃帝內經》中 “有諸內必形諸外”,若體內寒氣重,氣血運行不暢,皮膚得不到足夠的滋養,自然會失去彈性和光澤。
這類人的皮膚還有個特點:容易敏感,換季時總發紅、脫皮,哪怕用溫和的護膚品也會不適。這是因為寒氣凝滯氣血,皮膚的 “防御屏障” 變弱,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下降。
![]()
除了外在護膚,更要從內調理:每天喝夠溫熱水,避免脫水;可以用當歸、枸杞煮水喝,幫助養血潤膚;晚上少熬夜,23 點前入睡,讓氣血有足夠的時間滋養皮膚。
寒氣不是一天攢的,避開 3 個 “造寒” 習慣
看到這里,很多人會問:“寒氣是怎么跑進身體的?” 其實大多和日常習慣有關:比如夏天離不開冰奶茶、冰西瓜,哪怕來月經也不忌口;
穿衣服總愛露腰、露腳踝,哪怕天氣轉涼也不添衣;晚上睡覺愛踢被子,尤其夏天開著空調直吹身體。這些習慣看似平常,卻在悄悄給寒氣 “開門”。
《黃帝內經》說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養生的關鍵不是等出了問題再調理,而是提前預防。
平時少做 “耗陽” 的事,多做 “養陽” 的事:比如早上曬 10 分鐘太陽,讓陽氣自然生發;吃飯時細嚼慢咽,減輕脾胃負擔;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抑郁耗損陽氣。
![]()
體內有沒有寒氣,身體早早就會給出信號,若你有以上 4 個異常,別忽視調理。畢竟健康沒有 “回頭路”,只有及時驅散寒氣,養護陽氣,才能讓身體保持輕松舒適的狀態,這也是《黃帝內經》傳承千年的養生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