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字節員工發文:糗大了,跳槽一面我的人竟然是我親自送進裁員名單的下屬。視頻面試過程中,我倆都互相認出了對方,場面有點尷尬。本來至少半個小時的面試,十幾分鐘結束,我明白沒戲了。
他在帖子最后感慨道:都在大廠圈混,感覺以前自己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
這里可以引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大廠,裁員名單是怎樣確定的?
首先要知道,一個部門裁員超過一定比例后那就是老板要求了。等裁員通知已經下發后,這個時候裁員計劃和名單都是確定好了的。員工收到的只是一個結果而且翻盤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如果是經濟型裁員(業績不好,入不敷出),那就跟績效好壞關系不大了。這種情況下,下面幾種類型的員工比較危險。
一、年齡大、職級低、薪水高的員工。除非你是核心,部門離不開你。否則從用人成本控制的角度來看,處境是很危險的。
二、合同到期需要續簽的員工。如果放在平時,一般來說,到點HR就會通知你續簽。但是如果遇到有裁員(任務)指標時,很容易到期不許簽,協商離職。
三、新入職的員工。其實這個也好理解,工作一兩年或者在試用期,賠償少并且對部門工作的影響有限。
最后,領導對下屬的態度很重要。一般來說,名單是+1確定好遞上去,+2有最終決定權。下面是某大廠P9分享自己對團隊下屬的裁員邏輯,可以說是十分詳細了。原文:
我所管理的團隊氛圍比較簡單融洽,派系紛爭不算突出(對比別的團隊)。如果遇到上面分發下來的裁員任務,實在又躲避不了,那就先看工作能力,其次是工作態度(是否服從我的安排)。
按照具體排序的話,被裁優先順序如下。
1、團隊的刺頭,工作能力差、經常捅婁子,甚至到了連累團隊的程度。其實這種人,即便不會立馬被裁員也會讓領導不爽,慢慢地被排擠出去。
2、能力一般,眼里沒活。安排工作嘴上不說什么,實際工作中卻推三阻四。
3、能力一般、入職時間短、資歷尚淺。負責項目內容比較邊緣化,替代性強,別人很容易接手。即便這個崗位取消也不打緊,實際情況公司降本增效調整,一般真的會撤銷。
經歷過以上三種情況之后,剩下的人員構成如下。
1、領導嫡系。作為領導的心腹,日常工作任務分配和年終績效排名靠前,所以領導不會優先動你。如果真的連真正的嫡系都動了,那么這位領導也到頭了。
2、能力尚可的公司元老。工齡長,兢兢業業,經歷了多任領導。裁員成本比較高,老員工之間比較抱團。
3、有本事又服從上級。在領導眼里,你又好用又不怕累,干活的絕對主力。要知道,任何團隊都離不開干活的。
總結一下,裁員是有征兆的,公司為了維護項目穩定,一般會提前告知部門管理層,先讓初步定人員。這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負責的項目進度會議少了,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工作量少了。公司停止招聘或招聘凍結,不僅不招人,還暫停了現有崗位的招聘流程。歸根到底就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項目邊緣不掙錢。投入了一輪又一輪,沒有起色。
作者:大喇叭;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