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翟芳雪
編輯 高宇雷
特斯拉新推出的簡裝Model Y 正在價格上遭受爭議。
10月7日,為了應對美國稅收抵免政策到期,特斯拉在北美同步推出了Model Y標準版與Model 3標準版。兩款車型的起售價分別為39990美元(約合人民幣28.9萬元)和36990美元(約合人民幣26.8萬元),比此前版本分別便宜了約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3.5萬元)和5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9萬元)。
然而,這場降價并沒有帶來預想中的熱烈反響。原因在于,這筆“優惠”其實是建立在明顯減配的基礎之上。尤其是Model Y標準版,從外觀到座艙,再到輔助駕駛功能,幾乎所有配置的調整都指向一個目標:盡可能壓縮成本。
在諸多改動中,有三項引發最大爭議。首先,Model Y標準版移除了兩側大燈之間的貫穿式燈條,并調整了前保險杠的造型,使得其與其它版本外觀差異明顯。一些消費者表示,這會讓別人一眼認出自己買的是“毛胚版”,有被區別對待的感覺。其次,Autopilot中的自動轉向功能被取消,而這在許多經濟型電動車上已屬標配。最后,特斯拉并未直接換裝金屬車頂,而是在原有全景天窗下方加裝內襯和隔音材料,這意味著如果用戶想保留原本的全景天窗,還得額外花錢拆除新增的部件。
![]()
雖然價格下調了5000美元,但并不足以抵消稅收政策到期的影響。據媒體測算,選擇新款標準版車型的消費者,實際支出反而比政策到期前購買老款還要高出近5000美元。
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丹·艾夫斯就認為:“我對這些車只比下一級車型便宜約5000美元感到失望。”不少海外網友在Reddit社區中也表達了不滿,“與其他車型相比,這款車失去了這么多功能,絕對不值得”、“即使售價3.5萬美元,它在同類產品中也沒有太大競爭力”。資本市場也給出了反應:新車發布當天,特斯拉美股收跌4.45%,市值蒸發約6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30億元)。
特斯拉一直是價格戰的熟手。自2023年以來,特斯拉在全球多次大幅降價,甚至點燃了中國車市至今仍在持續的降價潮。2017年至2022年間,特斯拉電動車的平均售價幾乎腰斬。深諳用戶價格敏感度的特斯拉如今“不夠誠意”的做法,投射出來的是其成本壓縮已進入瓶頸。
財報顯示,特斯拉今年二季度凈利潤下滑16%至11.72億美元,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8%降至17.2%。在一季度,特斯拉的凈利潤更是暴跌71%。
一輪輪降價政策不斷擠壓利潤空間,而市面上常用的降本手段特斯拉早已用到極致,包括但不限于研發集中式整車電子電氣架構,降低整車開發成本;拋棄超聲波雷達,改用純視覺方案,節省硬件成本;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節省制造成本;整合供應鏈、不投放廣告節省宣傳費用……以至于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去年三季度財報會上直言:“降本20%的難度比設計汽車和制造工廠還要困難。”
在降本武器庫里,備受重視的4680電池,卻遲遲未能兌現承諾。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單一成本項,通常占整車成本的30%-50%。特斯拉早在2020年就發布了4680電池,目標是通過全新制造流程將成本降低50%。
按照原計劃,4680電池應在2021年實現量產,全球規劃產能達60億顆。但到2024年,實際產量僅1億顆。
據媒體去年報道,4680電池的研發一直面臨困難,特斯拉在試生產中損失了70%至80%的陰極,而傳統電池制造商因制造缺陷損失的組件不到2%,該公司還一直在嘗試擴大干涂版 4680 電池的生產,但一直無法提高電池的生產速度。這個被寄予厚望的項目,不僅未能短期支持降本,反而持續消耗研發經費。
外部供應電池的成本相對而言還在升高。特斯拉今年4月警告稱,關稅將對其能源業務產生巨大影響,因為其對中國磷酸鐵鋰電池具有依賴性。特斯拉首席財務官瓦伊巴夫·塔內賈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雖然公司計劃在美國本土生產磷酸鐵鋰電池,但目前其正在調試的設備只能滿足其位于加州拉斯羅普的Megapack工廠總裝機容量的一小部分。為了減少對中國電池的依賴,今年夏天有多方消息稱特斯拉同意從韓國電池制造商LG能源購買價值 43 億美元的美國制造電池,用于緩解儲能業務的壓力。
這樣做雖然減少了關稅風險,但是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和中國電池相比,其它供應商的電池在價格上仍然不具優勢。據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截至2024年底中國電池組平均價格最低,為94美元/千瓦時,美國和歐洲的電池組價格分別高出其31%和48%。另一方面,引用多家供應商必然會導致單一供應商的訂單量減少,從而影響特斯拉的議價能力。
![]()
電池成本的增長只是關稅對特斯拉影響的一部分。特朗普政府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加征10%關稅,使特斯拉單車成本增加約1200美元,Model S和Model X的單車成本更是飆升3000美元以上。Cybercab和Semi的量產計劃也因此受阻。特斯拉原本打算從中國運輸零部件至美國,但隨著關稅上調,計劃不得不放緩。雖然部分供應鏈正逐步恢復,但被打亂的節奏與延誤帶來的損失仍難以彌補。
降本手段已經捉襟見肘,讓成本增加的大山還一直壓在特斯拉身上。在二季度電話會上,特斯拉CFO 瓦伊巴夫·塔尼亞稱:“按季度計算,關稅成本增加了約3億美元,其中大約三分之二影響汽車業務,較少部分影響能源業務。然而,考慮到開票和銷售的滯后性,全部影響將在后續季度顯現,因此短期內成本將會上升。雖然我們正在盡力消除這些影響,但在關稅方面我們處于一個不可預測的環境中。”
錢掙得少了,花錢的地方還多著,這也是特斯拉在下調價格時變得“吝嗇”的原因。特斯拉二季度的營收同比減少12%,但在財報內容中明確提到:“在保持資產負債水平表現穩健強勁的同時,特斯拉將繼續在資本支出和研發上進行高價值投資。”
馬斯克已公開宣告他將重心轉向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業務,而現有的汽車業務似乎已經成為這兩個新業務的奶牛。一些華爾街分析師認為,特斯拉的汽車業務價值不到每股100美元,僅為其約300美元股價的三分之一。
不論是加長版的Model Y L,還是減配再減配的Model Y標準版,都是舊瓶裝新酒,難以看出車型換代的誠意。而特斯拉過去五年唯一一款新車型,還是外形受爭議、銷量慘淡的Cybertruck。
一些網友在討論Model Y標準版時也回想起了減配版Cybertruck。全輪驅動版Cybertruck起售價8萬美元,在減配后便宜了1萬美元,但特斯拉同時砍掉了一臺電機、主動空氣懸架、電動后斗蓋和電源接口等關鍵配置。該版本的命運是由于性價比過低,少有人訂購,上市不足 5 個月后,特斯拉便將其停產。
如今,特斯拉再次復制了類似邏輯。雖然在北美已經發布,該版本是否會引入中國市場、以及何時引入,特斯拉中國團隊還沒有公開回應。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