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不容易才搶到今天的票!”剛到海河游船永樂碼頭,筆者就聽一位老大爺用一口山西話念叨著。“看了幾天都沒票,托人幫忙才搶著。”大爺補充道。
也相信夜津城的璀璨,一定對得起游客們的期待。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219.59萬人次。各大旅游平臺數據顯示,天津是本次長假國內游最熱門城市之一。前不久舉行的上合組織天津峰會帶來“潑天流量”,天津不僅穩穩接住,還成功晉級熱門旅游城市“頂流”,這究竟是憑啥?
01
“爆款制造機”,實至名歸
兩千萬人次走進天津,一億多人次在線“云游”,這就是假日天津的真實寫照。
夜幕降臨,從天津站出發,沿著海河岸邊漫步,發現這里早已被來自各地的游客“占領”——有人舉著手機尋找最佳拍攝角度,有人架起三腳架等待璀璨瞬間,還有人干脆坐在石階上守候光影畫卷。
![]()
人潮中,一位“逆行者”的身影格外醒目,走上去一問才知,這位本地人想來湊湊熱鬧,走到一半卻被人潮“勸退”,“看到天津這么受歡迎,打心眼兒里高興,還是先把美景留給游客!”來自河東區中山門的“老天津”霍先生說。
“夜景這邊獨好”成為天津最新標簽,海河兩岸夜景燈光全新升級,8.2公里河道串起一場夢幻大秀,許多游客因為“出片率拉滿”的燈光秀,將天津列入了旅行清單。
![]()
他們中有人感慨:這夜景“每一幀都能當壁紙”。一位在津求學的上海籍大學生告訴筆者,海河夜景可與黃浦江夜景、香港維港夜景比肩,且河流寬度、建筑尺度,所形成的光影體驗,看起來更有沉浸感,更讓人如癡如醉!
若說燈光秀是鴻篇巨制,那么街頭演藝就是點睛之筆。在金街大銅錢廣場,在意風區的石板路上,在古文化街的茶樓里,戲劇以最不經意的方式闖入游客的行程。
89歲的老戲院,最近再次翻紅。二樓陽臺上,“虞姬”揮劍亮相,華服翩躚,引得路人齊聲叫好。一位“老天津”感嘆:這么多年,頭一回見這陣勢,還是沾了游客的光。
![]()
漫步城市之中,處處“有戲”,十分帶感。曹禺的《日出》在故事發生地“復活”,《花為媒》在人民公園上演,《海河故影》在古文化街戲樓立體呈現……289場沉浸式演出,點綴在城市各個街區,全網總曝光量突破1億次。戲“聚”天津,人氣也聚天津。
![]()
02
這座城的“打開方式”,不止一種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發現天津,總有新角度,常看就常新。
這座城市,可以“走著瞧”。在五大道縱橫的街巷里來一場城市漫步,哥特式尖頂與羅馬柱廊在樹影間若隱若現,每一座小洋樓都藏著時代倒影。網友由衷感慨:“天津對不起!才知道你是city walk王者。”
![]()
也可以“水上看”,海河游船是“悅”讀天津的絕佳之選。還可以“天上看”。登上“天津之眼”摩天輪,或站在摩天高樓的觀景臺上,城市天際線在眼前鋪展。在“天津之心”觀光廳,一位高樓迷拍客告訴筆者,天津不僅夜景是世界級的,天際線也是!
![]()
更妙的是,甚至能“地下看”。天津的地鐵站本身即成風景,在東南角站看天津衛城墻遺址,在金街站看津門商業百年歷史,在六里臺站與八里臺站領略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的“校張力”。
不只從地下到天上,從水中到街頭,天津的美,還在舌尖上——煎餅果子總有獨家秘方,津味包子門口大排長龍;也在耳畔——茶館里的相聲貫口一氣呵成,觀眾的叫好聲此起彼伏。
![]()
感受天津,從不是“單選題”,而是“多選擇”,其背后,是天津海納百川的文化氣質多樣化的呈現。從東西合璧的萬國建筑到川流不息的人間煙火,從可以觸摸感知的文化肌理到給人無限遐想的現代燈光秀場,歷史在瞬間穿越,生活在陡然升華,這座歷史名城每個維度散發出的獨有滋味、特有光影和其中的溫暖、松弛、從容,都讓人驚艷不舍,流連忘返。
![]()
03
從“短期爆發”,到“長期留量”
若只是表面熱鬧,終究曇花一現。這座城市真正讓人“上頭”的點,在于它深植于日常的文化底氣。
有人一語道破:天津的走紅,是有后勁的,越品越有味。您瞧,清晨海河邊吊嗓子的戲迷,一張口就是百年戲曲大碼頭的回響;五大道不只有出片的洋樓,更是一本本打開的歷史書。就連天津人那股“能整活”的勁兒,也是現代文明結晶和平民文化融合孕育的幽默與智慧、潮流引領與市井煙火淬煉出的從容與敞亮。當“上合峰會”引來全球聚焦,當國慶中秋接受千萬量級的觸摸、上億目光的打量,天津在滔滔喝彩中,平靜自信本色地上演了自己獨特模樣。
![]()
最出圈的燈光秀,也透著滿滿的歷史文化味。燈影里的城市輪廓,隨海河流淌,也徜徉于天津老城的古代、萬國建筑的近代和高樓林立的當代。當海河旁的一幢樓宇上閃耀“我愛你中國”大字,并與亮麗的赤峰橋交相輝映時,河畔的市民、游客不約而同舉起手機,定格下這一心動瞬間。
![]()
況且,如今的天津,經過大型國際峰會的洗禮,城市軟硬件被“打磨”得更貼心:交通引導更清晰,景區服務更周到,旅游體驗更“絲滑”,開放包容、熱情好客的城市底蘊被充分激活,整座城市形成了全新的服務協同。
“媽呀,天津咋變化這么大!”在五大道鐘樓,筆者聽到這樣一句感慨。循聲走過去,得知對方是一位二十多年未曾回來的“老天津”。這座城市總是在變,樓宇越長越高,老建筑開出繁花,上合峰會帶來的蝶變效應持續;卻總有些不變,那獨特的文化氣息,還有那些眼里有光、心里有溫度的天津人。
![]()
不久前,一對來自南京的盲人夫婦攜導盲犬到津旅游。在天津站,導盲犬帶他們走偏了路線。正當迷茫時,一個溫暖的聲音傳入耳邊:“走!我帶你們走。”一位交警主動提供幫助,帶著他們走了二十多分鐘,送至進站口才離開。
天津眼前的“紅”是“復雜的”。她的驚艷,不是一日打造,憑空而起的,她是穿越風雨,經歷歲月,悄悄出落成長起來的。從“網紅”到“長紅”,不僅有年輕人的打卡熱情,還有獨特的文化基因,現代科技的高效賦能,所有人澎湃的家國情懷,共同匯成海河之濱的璀璨星河。
天津憑啥?或許,憑的就是這樣的風情……
![]()
您覺得,天津憑啥?
天津在您眼中,又是怎樣的?
(津云評論員|仁言 攝影|馬成 吳濤 蒲永河 戴濤 劉乃文 特約飛手|周亮 馬志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