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咱國內的私募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
規模百億級私募,做量化的數量首次超過了主觀,在90家百億私募中占比接近半數!
![]()
4年之前,私募還是主觀為王的時代;
4年之后,量化已占據半壁江山。
![]()
這場百億大戰的格局變更,絕非偶然;
量化從“邊緣人物”到“舞臺中央”,是市場環境變化、工具豐富、技術進步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結果。
![]()
讓我來逐一講解下。
一、市場環境變化:從“蠻荒時代”到“文明新大陸”
過去的市場像是一片“原始叢林”:
信息傳播較慢、披露相對不透明,市場上存在大量的、長期的“錯誤定價”;
散戶投資者占絕對主導,容易受情緒、消息驅動進行交易,導致股價長期偏離其內在價值。
![]()
此外,過去上市公司數量少,可供投資的選擇不多,資金容易形成合力;
宏觀經濟又處在高速增長階段,各行業都能享受到增長紅利,股市易出現同漲同跌的“貝塔行情”。
![]()
在這種相對“蠻荒”的時代里,投資相對簡單,只要“看對大勢、選對板塊”,大概率就能成功。
主觀基金經理通過建立自身的“信息優勢”,能夠比普通投資者更快地發現被市場低估的“黑馬”或“白馬”股。
![]()
而反觀當下,在科技進步、制度改革和宏觀經濟轉變等多重因素催化下,A股市場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
市場有效性的大幅提升,對主觀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那些“靠信息差撿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錯誤定價的機會變得更加短暫、微小、復雜。
![]()
快速輪動的結構化行情中,選股難度也呈幾何級數上升。
一旦風格切換,押注賽道大幅回調,就會面臨巨大的損失。
![]()
而這樣的市場,反而是量化策略的理想土壤。
人腦無法處理海量數據,無法在毫秒級別做出決策,
但機器可以輕松、迅速地捕捉市場中的微小錯誤定價、獲取收益。
![]()
人力無法對市場上5000+公司逐一調研,但機器可以通過“廣撒網”的方式,在輪動行情中抓住上漲機遇。
![]()
二、投資品種和工具:從稀缺匱乏到豐富成熟
過去的市場中,量化條件不成熟,投資品種和工具匱乏。
2010年,國內第一只股指期貨: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量化才有了對沖工具,從“單邊做多”的時代走向“多空對沖”的時代。
![]()
而隨著金融生態的逐漸成熟,可利用的投資品種也越來越豐富。
![]()
多樣化的交易品種涌現,也讓量化誕生出了更多“花式玩法”。
![]()
各品種下的標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為量化這種基于海量數據和機器決策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獲利機會。
![]()
三、技術進步:從單一到多元
除了市場環境的變化,技術進步也是使量化超越主觀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數據維度來看,量化可使用和處理的數據量級在不斷升級,遠遠超過主觀。
![]()
從執行維度來看,量化要比主觀“迅速”得多。
![]()
從算力維度來看,量化自身也在不斷突破和迭代。
![]()
主觀和量化,并無優劣之分;
主觀投資更像一門“藝術”,依賴于基金經理個人的洞察力和決斷力;
而量化投資更像一門科學,依賴數據、模型和算法。
這場戰爭,量化暫時贏了,未來會怎樣呢?歡迎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