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越野性能展示事故,將212瞬間就推至風口浪尖,這讓不少國慶在阿拉善的越野人感到錯愕。
盡管事故沒有定論,但北汽集團的聲明來得迅速而果決,聲明指出:涉事212汽車為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產品,與北汽集團及旗下品牌北京越野無關,并強調該企業屬于山東魏橋。
在聲明中,北汽集團還著重強調了“車輛A柱嚴重變形”,并貼心地提醒公眾“謹慎甄別其產品品質及質量”,并表示“不對相關產品售后及服務承擔任何責任”。
強硬的措辭背后,表面上是北汽集團擔憂212品質可能波及自身品牌形象,實質上這是對212中國越野車鼻祖地位和文化正統性一次爭辯與鳴放。
一段歷史,兩家車企,六十多年的品牌歷程,都匯聚在這則短短的聲明里,這是一場關于歷史、血脈、名譽與正統的博弈與爭論。
法律糾葛:商標在誰手里?
北汽集團的聲明看似堅決,卻難以掩蓋一個基本事實:212的血脈源頭在北京汽車制造廠,而非北汽集團。
歷史資料清晰顯示,北京汽車制造廠比北汽集團歷史更久,212越野車誕生于1965年的北京汽車制造廠,這比北汽集團的前身——北京汽車工業總公司的成立還要早8年。
從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汽車制配廠,到1958年正式命名的北京汽車制造廠,再到1965年212車型的橫空出世——這段輝煌歷史的所有關鍵節點,都屬于今天的北京汽車制造廠。
北汽集團在聲明中強調北京汽車制造廠“目前已是一家山東民營企業”,卻回避了另一個關鍵事實:正是北汽集團自己在2015年將北京汽車制造廠掛牌出售,使其被迫離開北汽體系。
將一個曾經的下屬企業剝離后,又否定其歷史傳承,這本身就有失公允。
那么在這次出售中,北汽究竟賣出了什么?
除了已經確認的企業名稱中的“北京”二字之外,212的歷史屬于誰?對此,北汽方面并未給予準確回復,我們也不得而知。
《經濟觀察報》旗下“經觀汽車”曾報道:北汽方面確認,在2015年做股權轉讓時候,北汽集團留下了“北京牌”的商標,但同意北京汽車制造廠繼續在企業名稱中使用“北汽”二字。
那么,另一個問題,北京汽車制造廠能不能使用212這個商標?
商標名稱為“212”,商標注冊號27537780,目前仍在北京汽車制造廠名下,該商標注冊于2019年。應該是出于品牌保護的目的,北京汽車制造廠還從2020年開始注冊了多個212商標,并在35類廣告類和12類交通運輸類等多個類別都注冊成功。
212的歸屬問題,在法律角度上,可以理解成是商標之爭,不管是在注冊時間上,還是商標實際歸屬上,都毋庸置疑地屬于北京汽車制造廠。
從目前來看,212品牌發布之后,魏橋和212在對外傳播上都在刻意地淡化“北汽212”這個稱謂,一直在強化212這個稱謂。
倫理糾葛:更像是父子之爭
在這場爭論中,北京汽車制造廠與北汽集團的關系頗為微妙。
從倫理角度審視,兩者關系不是簡單的分家與宗家關系——分家雖獨立門戶,但血脈相連;而北京汽車制造廠已被徹底出售,與北汽集團不再有股權牽連。
也不是前妻與前夫的關系——離婚后各自生活,互不干涉;而北汽集團與北京汽車制造廠卻仍在共享同一段歷史,爭奪同一份文化遺產。
歷史脈絡清晰地顯示,北京汽車制造廠誕生在前,北汽集團成立在后。
在長達四十多年的時間里,盡管北京汽車制造廠成為北汽集團的子公司,但這改變不了北京汽車制造廠是北汽血脈源頭的民間共識,是212創始者的歷史事實。
或許,將北京汽車制造廠與北汽集團的關系比喻為“父與子”,才能觸及了這場爭議的核心倫理問題。
既然,北京汽車制造廠如此重要,為何北汽集團還要主動出售?
“經觀汽車”曾發文梳理內情:2010年,北汽集團整合包括北汽制造在內的整車資產,成立北汽股份,并于2014年在香港掛牌上市,北汽集團開始把重心放在了北汽股份旗下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建設上。而北汽制造由于產品較為窄眾,且無新的技術資源投入和市場戰略支撐,在北汽集團體系中逐漸成了“雞肋”般的存在。2012年11月,為保證上市資產的優質率,北汽集團將盈利狀況不佳且非全資控股的北汽制造從北汽股份中剝離出來,由集團層面直接管理。但由于持續虧損,北汽制造最終被北汽集團所拋棄。2015年,北汽集團掛牌出讓北汽制造股權。2016年5月,北汽制造成為北京汽車裝配廠的全資子公司,就此和北汽體系做了徹底切割。
彼時,北汽集團正開啟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2013年,北汽集團營收達到2685億元,首次躋身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名單,排在第336名。從此之后,北汽年年登上世界500強榜單,從未缺席過。
彼時,合資板塊,北京現代沖擊百萬輛體系,北汽奔馳一車難求更是現金奶牛;自主板塊,紳寶和北汽E系列比翼齊飛,銷量沖擊30萬輛;技術上,對薩博核心技術完成了初步消化到開花結果.......
彼時,財報上的北京汽車制造廠,只是資本市場和董事會眼里急于出手的不良資產,這也就有了接下來的故事,這也就有了延續至今的恩怨情仇。
倫理層面講清楚了,誰來傳承也就清楚了。北京汽車制造廠對212品牌的傳承和保育,不僅合理,而且也是對無數212車迷的負責。
圖騰糾葛:越野圖騰之爭
越野車市場是一個特殊的細分市場,它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在這一市場中,“圖騰” 至關重要——要么是技術圖騰,要么是企業家圖騰,要么是車型圖騰。
目前來看,北汽BJ系列最缺少的就是圖騰:既沒有豐田陸地巡洋艦那樣公認的“技術圖騰”,也缺乏如長城坦克品牌那樣鮮明的“企業家圖騰”,這就勢必需要強化“車型圖騰”。
在方盒子越野車市場爆發的當下,圖騰的價值被無限放大。212正是中國越野車的活化石,是最符合北汽越野產品的“車型圖騰”,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市場號召力。
雖然BJ系列在產品線上更為豐富,但其與212的精神連接已因當年的剝離行為而弱化。而從外界傳出BJ212的產品規劃,北汽集團注冊“BJ212”商標的舉動來看,北汽集團試圖重新拿回212這個“車型圖騰”,再度強化BJ系列的越野圖騰。
只不過,北汽集團在聲明中提醒公眾“謹慎甄別其產品品質及質量”,這種沒有基于事實定論的公開強調,反而暴露了自身的不安與焦慮。
這一次,212的復興,很大程度上依賴于212的車迷。
魏橋對212品牌的復興,不是簡單的情懷消費,而是基于深厚歷史底蘊的品牌重塑。從陸付軍到陸云然,兩代212車迷將212作為人生使命進行傳承,這種執著本身就具有強烈的企業家圖騰意味。
在方盒子越野車市場爆發的今天,212品牌的復興,不是對歷史的簡單復制,而是一場基于傳統的全面創新。212 T01基于魏橋WY專業越野平臺開發,是中國越野車第一款兼容新能源的傳統動力及混合動力平臺。
從富路時代到魏橋時代,恰恰證明了市場對北京汽車制造廠及其212品牌價值的認可。特別是魏橋集團作為世界500強的產業實力,為212的品牌復興提供了堅實的資本和產業基礎。
股權可以更迭,歷史無法改寫。
在這場212的正統之爭中,真正的評判者不是聲明與牢騷,而是法律與歷史本身。
經典品牌的價值,不僅在于誰曾是它的主人,更在于誰在法律上真正擁有它,誰真正傳承它的精神內核,并在新時代賦予它新的生命與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