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深夜,從加密貨幣到海外股市再到商品,全球大類資產經歷了一夜驚魂。
這一切的導火索,是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發出的最新"威脅":計劃從11月1日起加征100%關稅,并對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但戲劇性的是,據觀察者網報道,僅僅兩天后,今日特朗普又釋放出愿與中國達成協議平息緊張局勢的信號,海外避險情緒有所緩和。(來源:觀察者網)
這種反復無常,恰是當下宏觀環境最真實的寫照。市場又一次用它特有的方式提醒我們,不確定性才是常態,而“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從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周末刷到挖掘基加更的資產配置內容時,很多朋友或許也會生出些許共鳴——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時刻,那些被反復提及的底層邏輯,往往最能讓人找回冷靜。
但比起海外市場的跌宕,當下投資者更牽掛的恐怕還是A股。在上證指數一度站上3900點的過程中,經歷此次外部擾動,后續行情將如何演繹?
筆者嘗試從三個關鍵問題入手,梳理思路,探尋方向。
問題1:
當下的A股是否會復刻4月的行情?
當相似的消息再次出現,我們本能地會回顧歷史,尋找參考。4月份那輪由類似因素引發的市場調整,無疑是最近的鏡子。但世間從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落葉,當下與4月的差異,藏著市場更本質的邏輯。
首先,市場的沖擊烈度明顯降低。
4月7日,上證指數單日暴跌7.3%,而這一次僅低開2.49%,收盤跌幅已縮小至0.19%。市場如同一個免疫系統,經過一輪博弈和洗禮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抵抗力,恐慌的程度自然有所緩和。(來源:Wind)
其次,市場的預期變得更為透明。
上一次,市場對于“TACO交易(即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還感到陌生和未知,但這一次,特朗普剛發布“小作文”,隨即又表示不排除會晤的可能。這種“極限施壓”后再留有余地的老套路,反而讓不確定性有了邊界。
最后,更關鍵的是攻守態勢的逆轉。
4月時,我們面對外部黑天鵝更多是接招與理性反制;現在,從AI芯片到EDA工具,美方的牌路早已清晰。無論是限制采購英偉達的H20芯片,還是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都顯示出我們正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布局后的博弈升級。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市場自身的位置已截然不同。
4月滬指尚在3300點附近徘徊,而如今一度站上3900點,不少個股翻倍。豐厚的獲利盤之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部分資金的了結意愿,從而放大短期波動。
因此,我們不應將“復刻4月暴跌后立即暴力反彈”的劇情作為基準假設。
當前點位下,主要指數本身已進入技術上的壓力區域,本就存在盤整消化的內在需求。但換個角度看,3900點對應的,正是市場對中期趨勢的共識——這種共識或許會在波動中搖晃,卻不會輕易顛覆。
不過,目光轉向未來關鍵的時間窗口,特朗普提到的11月1日關稅生效時點,與月底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緊密相鄰。這層特殊的時間含義,為局勢發展留下了觀測的空間。
兩種短期情景值得琢磨:
①如果月底高層會晤如期舉行,市場下探空間有限,11月有望再探高點;
②如果會晤取消,市場的盤整或將延續到利空落地。
但從稀土等“硬籌碼”與特朗普的談判套路來看,前者的概率更高。畢竟,特朗普的本質是商人,極限施壓從來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坐在談判桌前。
問題2:
行情是否“見頂”?中期趨勢變了嗎?
當短期擾動出現時,我們更需要拉長視角,審視市場中長期趨勢的基石是否依然穩固。判斷市場是否趨勢扭轉,不能僅憑感覺,更需要一些客觀的標尺。
第一,從以微信指數衡量的市場情緒指標來看,當前A股的熱度距離去年10月的高峰仍有相當距離。市場情緒如同水溫,尚未達到沸騰的程度。
![]()
第二,從個股表現的結構來看,本輪行情的結構性特征顯著,盡管主要指數已回到2015年4月的水平,但僅有不到四成的個股觸及了十年前的高點,甚至不少個股連2021年的高點都未能突破。(來源:Wind)
第三,從資金層面觀察,居民儲蓄大規模“搬家”入市的浪潮尚未出現。居民活期存款與A股總市值的比值目前為0.44,仍遠高于2015年市場頂部時的0.29,這說明留給行情延續的空間仍在。
![]()
第四,參考“巴菲特指標”(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值),目前A股市場的這一比值約為88%,與2015年的120%+和2007年的180%+相比,還存在一定的空間。
![]()
綜合這些維度來看,當下的市場行情至多只能定義為“局部過熱”,更大的概率是,中期向上的趨勢尚未走完。
畢竟,從資金面看,居民儲蓄仍處于高位,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行,推動“存款搬家”向權益市場轉移的趨勢未變;而從政策面看,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長期資金入市渠道不斷拓寬,監管層對“活躍市場”的表態明確,“十五五”的宏偉藍圖尚未在市場中充分兌現。
趨勢的盟友從不是某一時的價格,而是其背后堅實的邏輯。當邏輯未被證偽,過程中的波動更像是旅途中的風景,雖不盡相同,卻無礙于最終的方向。
問題3:
短中長期的策略?投資者如何布局?
復盤“924”以來的外部風險沖擊,其本質更多是情緒層面的擾動,市場“下有底”的格局并未發生根本性轉變。
而每一輪情緒波動過后,最終的核心矛盾從來不是“跌多久、跌多深”,而是“哪些資產只是被情緒錯殺”“哪些優質標的之前漲太快沒上車,現在回調敢不敢買”。
今年4月的調整就是先例,只是現在的市場有了新變化。AI產業主線更清晰,但估值也更高。隨著股債價值趨于均衡,權益市場的單純“拔估值”階段已過,進入情緒與價值的再平衡區間。
這個階段,冷靜比博弈重要,耐心比焦慮珍貴。不妨靜待波動率下降,再聚焦后市的布局思路。
短期看,紅利與黃金作為風險偏好下行階段投資組合的“壓艙石”,是當前必不可少的對沖配置。
另外,我國重要會議前后的價值與成長風格切換歷來常見,低位的大金融板塊,或許會成為下一輪反彈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長期視角下,我們依然看好AI產業在未來一年中反復活躍的機會。從全球視野、技術演進和產業變革多方面分析,AI時代的大幕只是剛剛拉開。這其中必將經歷各種波折與反復,但其底層邏輯是堅實且清晰的。
此外,港股在歷次中美摩擦中均有更大波動,但危中有機。其在產業分布、估值等方面有顯著優勢,如有較大回調仍是較好的布局機遇。
綜合來看,“紅利+黃金+AI”的配置方向,在當前環境下依然是相對合理的選擇。
畢竟,當世界進入新舊交替的動蕩期,在“滯脹”壓力與“創新”機遇并存的當下,投資者或許需要建立兩層思維。
第一層以勝率為核心,關注股息率和“硬通貨”等可量化的“確定性變量”;第二層以賠率為視野,理解AI等科技突破可能在一夜間重繪某個行業的競爭格局,并且顛覆社會生產力。
在實操層面,構建一個多元資產配置的組合,或者選擇一只專業的多元資產配置FOF基金,仍然是普通投資者踐行這一思路的可行路徑。
我們不得不承認,宏觀上的“不確定性”已成為這個時代最具確定的主題。風波之下,或許我們仍然無法預測市場的具體走勢,但可以通過科學的資產配置,讓自己始終處于“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因為歷史已經反復告訴我們,突發的沖突會改變短期價格,但永遠不會改變投資與配置的本質。無論什么樣的黑天鵝、灰犀牛,當我們度過之后回頭再看,往往會感嘆“輕舟已過萬重山”。
回想4月我們是如何走過來的,那么現在,就讓我們秉持同樣的理性和耐心,繼續走下去。
AI基金投資小助手——對話&菜單欄入口
![]()
風險提示
以上不構成證券推薦。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