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子結婚幾年,就開始厭倦。總覺得自己老公太差,外面的男人更優秀。最終因為一時的沖動而離婚,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其實,人無完人,外面的男人再有吸引力,也都是濾鏡之下的錯覺。沒有一起經歷過柴米油鹽,哪有真正的感情和甜蜜?
幸福,從來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漫長的相處和陪伴。別用濾鏡看待別人,別再忽略身邊人的付出。
深秋的午后,38歲的周明(化名)牽著26歲妻子,剛走出單元樓,準備去超市。卻瞥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是他離婚3年的前妻,35歲的蘇晴(化名)。
蘇晴提著一個帆布購物袋,頭發隨意地扎在腦后,幾縷花白的發絲在陽光下格外刺眼。她穿著洗得發白的棉質外套,臉上沒施粉黛,眼角的細紋和蠟黃的膚色,讓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了至少十歲。
當蘇晴的目光與周明相遇時,她的身體瞬間僵住,隨即像受驚的兔子般猛地轉頭,幾乎是踉蹌著沖進了旁邊的樓梯間,連購物袋里滾落的幾顆土豆都沒顧上撿。
周明站在原地,看著緊閉的樓梯間門,心里五味雜陳。身旁的李然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袖:“那是……你前妻嗎?”周明點點頭,目光落在地上的土豆上,想起3年前蘇晴執意離婚時的決絕。
想起她當時說“外面有更優秀的人等著我”,再看看如今躲起來不敢見人的前妻,以及身邊笑容明媚、皮膚白皙的現任妻子,他突然明白:有些女人總以為外面的世界滿是繁花,卻忘了自己早已擁有一片可以遮風擋雨的屋檐,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可時光早已不允許重來。
![]()
“你連浪漫都不懂,怎么配得上我”:被濾鏡蒙蔽的婚姻
周明和蘇晴的婚姻,始于2015年的一次相親。彼時28歲的周明在一家建筑公司做項目管理,性格沉穩內斂,雖然不算富裕,但憑借多年的努力,在市區貸款買了一套兩居室。
27歲的蘇晴在一家化妝品專柜做導購,長相清秀,愛打扮,對生活有著很高的“浪漫期待”。
剛結婚的前兩年,日子還算平靜。周明知道蘇晴喜歡浪漫,會在情人節提前訂好鮮花和餐廳,會在她生日時悄悄準備禮物。
他主動承擔了房貸,每月還會給蘇晴2000元零花錢,讓她不用為生活瑣事操心,安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蘇晴偶爾也會給周明買幾件衣服,兩人周末一起逛超市、看電影,雖然平淡,卻也透著煙火氣。可從第三年開始,蘇晴的心態漸漸變了。
起因是她的閨蜜嫁給了一個做生意的老板,每次聚會,閨蜜都會曬出老公送的名牌包、珠寶首飾,聊起周末去海邊度假、去國外旅游的經歷。
看著閨蜜光鮮亮麗的生活,蘇晴心里越來越不平衡。她開始覺得周明沒本事:一個月掙的錢只夠還房貸和日常開銷,連件像樣的名牌衣服都買不了。
還覺得周明不懂浪漫,情人節都不送玫瑰和巧克力,而閨蜜老公直接送鉆戒。還嘲諷老公太死板,周末只會待家里,不帶她去網紅餐廳打卡,也不制造驚喜。
矛盾的導火索,是一次同學聚會。蘇晴在聚會上遇到了大學時的同學張浩,對方開著豪車,穿著名牌西裝,說話風趣幽默,對蘇晴格外殷勤,不僅主動幫她擋酒,還送她回家。
臨走時,張浩說“你這么優秀,應該過更好的生活”。這次聚會后,蘇晴徹底陷入錯覺。她開始頻繁和張浩聊天,對方的甜言蜜語讓她愈發覺得周明“乏味無趣”。
“你看看人家張浩,不僅有錢,還懂我,哪像你,每天就知道工作、還房貸,一點情趣都沒有!”蘇晴不止一次跟周明爭吵,“跟你過一輩子,我真的覺得委屈,我值得更好的人!”
周明試圖解釋:“我們現在的日子雖然不富裕,但很穩定,我一直在努力賺錢,想給你更好的生活,那些甜言蜜語不能當飯吃啊。”可蘇晴根本聽不進去,她眼里看到的,全是周明的“缺點”和張浩的“優點”。
更讓周明無奈的是,蘇晴還聽不進身邊人的勸。蘇晴的母親曾勸她:“周明是個踏實人,對你也真心,你別太貪心了,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可蘇晴卻反駁:“媽,你不懂,現在都什么年代了,女人就該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不想一輩子就這么平淡下去。”在蘇晴的執意堅持下,兩人的爭吵越來越頻繁,曾經的溫情漸漸被指責和冷漠取代。
![]()
“我能找到更好的”:決絕離婚后的“幻想與現實”
2021年年初,蘇晴正式提出了離婚。周明試圖挽回,他跟蘇晴細數這些年的感情,說自己可以改,可以學著更浪漫,可以更努力賺錢,可蘇晴卻鐵了心:“沒用的,我已經不愛你了,我跟你在一起看不到未來,我相信我能找到更好的人。”
離婚手續辦得很順利,蘇晴幾乎是“凈身出戶”——她覺得房子是周明婚前貸款買的,自己不稀罕;存款沒多少,她也懶得爭,只帶走了自己的衣服和化妝品。
走出民政局的那一刻,蘇晴甚至有種“解脫”的感覺,她給張浩發了條消息:“我離婚了,以后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
可讓蘇晴沒想到的是,張浩的態度卻突然冷淡下來。之前承諾的“會對你好”“會給你更好的生活”,全都變成了敷衍的“我最近很忙”“我們先緩緩”。
蘇晴主動約張浩見面,對方要么推脫,要么只肯在人少的地方匆匆見一面,絕口不提“在一起”的事。直到有一次,蘇晴在張浩的車里看到了一條女人的絲巾,追問之下,張浩才坦白:“我其實沒打算離婚,跟你只是玩玩,你別太認真了。”
這句話像一盆冷水,澆滅了蘇晴所有的幻想。她又氣又悔,可事已至此,她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她辭掉了化妝品專柜的工作,想找一份“更體面、薪水更高”的工作。
可她只有高中學歷,又沒有其他技能,面試了好幾家公司都失敗了。最后,她只能在一家小超市做收銀員,月薪3000元,除去房租和生活費,幾乎存不下錢。
以前跟周明在一起時,蘇晴從來不用操心房租和水電費,零花錢夠她買喜歡的化妝品和衣服,周末還能跟朋友出去逛街吃飯。可離婚后,她才真正體會到“柴米油鹽貴”。
買一件稍微貴點的衣服,就要省好幾天的飯錢;冬天想開空調,又怕電費太貴;生病了不敢去醫院,只能自己買點感冒藥扛著。
更讓她難受的是,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遇到困難只能自己扛,深夜里常常對著空蕩蕩的出租屋流淚。
有一次,蘇晴在超市遇到了以前的同事,對方看著她憔悴的樣子,忍不住問:“你怎么變成這樣了?以前跟周明在一起的時候,你多滋潤啊,皮膚又好,穿得也漂亮。”
這句話戳中了蘇晴的痛處,她強忍著眼淚,匆匆說了句“有事要先走了”,就逃離了超市。那天晚上,蘇晴翻出了以前和周明的合照,照片上的她笑容燦爛,依偎在周明身邊,一臉幸福。
她突然想起周明每天早上給她做的早餐,想起他在她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想起他為了多賺點錢,主動申請加班卻從不說累……這些曾經被她忽略的細節,如今都成了扎在她心上的刺。
“如果當初沒有離婚,我現在是不是還過著安穩的生活?”蘇晴無數次在深夜里問自己,可答案早已無從知曉。她開始后悔,后悔自己當初的任性,后悔自己被外面的虛假繁榮蒙蔽了雙眼,后悔自己把周明的真心和付出當作了理所當然。
![]()
偶遇樓梯間:3年時光,兩人的人生早已天差地別
離婚3年后的這次偶遇,成了壓垮蘇晴的最后一根稻草。當她看到周明牽著年輕漂亮的現任妻子,看到兩人親密的模樣,看到周明臉上平和幸福的笑容時,她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當初丟掉的,是多么珍貴的幸福。
周明的現任妻子李然,今年26歲,是一家幼兒園的老師,性格溫柔開朗,皮膚白皙,笑起來有兩個淺淺的梨渦。她知道周明有過一段婚姻,但從不在意,反而覺得周明踏實穩重、有責任心,是個值得托付的人。
兩人結婚一年多,雖然日子不算富裕,但周明會主動分擔家務,會在李然下班回家后遞上一杯熱水,會在周末帶她去公園散步、去吃她喜歡的小吃。
李然也很體貼周明,知道他工作辛苦,會變著花樣給他做可口的飯菜,會在他壓力大的時候陪他聊天解悶。用周明的話說:“現在的日子很平淡,但很踏實,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她,就覺得心里很溫暖。”
而蘇晴呢,這3年里,她換了好幾份工作,都做不長久;談過兩次戀愛,對方要么是只想跟她玩玩,要么是嫌棄她“年紀大、條件差”;
為了省錢,她搬到了這個老舊小區的頂樓,夏天熱得睡不著,冬天冷得刺骨;長期的壓力和焦慮,讓她早早地長出了白發,皮膚也變得蠟黃粗糙,看起來比同齡人老了一大截。
那天偶遇后,蘇晴躲在樓梯間里,聽著周明和李然漸漸遠去的腳步聲,忍不住蹲在地上哭了起來。她想起自己當初離婚時的驕傲,想起自己說過“能找到更好的人”,想起自己對周明的指責和嫌棄,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只覺得無比諷刺。
“如果當初我能珍惜周明的好,如果我沒有被外面的假象迷惑,如果我能踏實過日子,現在是不是也能像李然一樣,擁有簡單的幸福?”這些問題,成了蘇晴心中永遠的遺憾。
周明后來在小區里又遇到過蘇晴幾次,每次蘇晴都會刻意避開他——有時候會假裝看手機,有時候會轉身走進旁邊的店鋪,有時候會加快腳步跑上樓。
蘇晴現在最需要的是體面,不想被打擾。但心里還是會忍不住想:“如果我沒離婚,該有多好!可惜,人生沒有回頭路。”
![]()
為什么總有人覺得外面的人更優秀?真相藏在濾鏡里
外面的人:只展示高光時刻,隱藏真實底色
我們和外面的人相處時,往往只能看到他們的高光時刻。比如蘇晴遇到的張浩,他在同學聚會上展示的是有錢、風趣、體貼的一面,卻隱藏了已婚、只想玩玩的真實底色;
比如有些女人覺得同事比老公溫柔,卻沒看到同事在家懶得做家務、和家人吵架的樣子;比如有些男人覺得學妹比老婆懂事,卻沒看到學妹在背后算計別人、貪圖小便宜的一面。
這些外面的人,就像社交媒體上的網紅,他們會精心包裝自己,只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看,而把缺點和不堪藏在背后。
可很多人卻把這種濾鏡下的完美當成了真相,誤以為自己遇到了更好的人,卻忘了眼見不一定為實,忘了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想象中。
身邊的人:暴露全部真實,缺點被無限放大
而我們和伴侶相處時,看到的卻是他毫無掩飾的真實。比如周明,他會在蘇晴面前展示自己的疲憊、壓力和偶爾的粗心;
比如有些老公,會在老婆面前抱怨工作的辛苦,會忘記結婚紀念日,會把襪子亂扔;比如有些老婆,會在老公面前嘮叨家務的繁瑣,會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會素顏面對老公。
這些真實的缺點,在長期的相處中被無限放大,讓我們漸漸忽略了伴侶的優點——周明會默默還房貸、給蘇晴零花錢,卻被蘇晴忽略;有些老公會在老婆生病時悉心照顧,卻被老婆忘記;
有些老婆會在老公失業時不離不棄,卻被老公忽視。我們總以為別人的伴侶更好,其實是因為我們沒看到別人婚姻里的一地雞毛,只看到了自己婚姻里的不完美。
認知偏差: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心理學上有一個“契可尼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未完成的事情、得不到的人或物,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更強烈的渴望。在婚姻中,這種效應也同樣存在——我們對“外面的人”充滿了好奇和期待,覺得他們是未得到的美”;而對身邊的伴侶,因為已經得到,所以更容易產生厭倦和不滿。
就像蘇晴,她對張浩充滿了期待,覺得他是更好的選擇,所以忽略了張浩的缺點;而對周明,因為已經在一起多年,所以更容易看到他的不足,更容易產生厭倦感。
這種認知偏差,讓我們陷入了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誤區,誤以為外面的人更優秀,卻忘了身邊的人才是真正陪伴自己、為自己付出的人。
![]()
最后想說的話:
蘇晴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婚姻的真相是,不是找最好的人,而是和合適的人過好當下。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伴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愿意包容對方的缺點,是否愿意看到對方的優點。
周明雖然不懂浪漫,但他踏實肯干、對蘇晴真心;李然雖然年輕,但她溫柔體貼、懂得珍惜周明。他們的婚姻之所以幸福,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完美的人”,而是因為他們愿意包容彼此的不完美,愿意為對方付出,愿意一起經營生活。
外面的人或許很光鮮,或許很浪漫,或許很有錢,但這些光鮮往往是短暫的、虛假的。只有身邊的人,才會在你生病時照顧你,在你失意時安慰你,在你需要時陪伴你;只有身邊的人,才會和你一起面對生活的風雨,一起承擔家庭的責任。
就像周明,他雖然不能給蘇晴名牌包和豪車,但他能給蘇晴安穩的生活和真心的陪伴;而張浩,雖然能給蘇晴甜言蜜語,卻不能給她真正的幸福。
而蘇晴,因為不懂得珍惜周明的好,不懂得珍惜當下的生活,所以最終失去了幸福。人生沒有回頭路,婚姻也沒有“重來鍵”,只有珍惜當下,才能避免遺憾。
愿我們都能擦亮眼睛,看清婚姻的真相,抓住身邊的幸福。和身邊的人一起,把平淡的日子過成溫暖的樣子,別讓“悔青腸子”的遺憾,出現在自己的人生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