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又出事了!
![]()
今日凌晨3點左右,成都天府大道上,一輛超速行駛的小米SU7Ultra與綠化帶發生碰撞后起火。
![]()
據報道:根據多名目擊者的行車記錄儀顯示,一輛小米SU7在行駛中先是搖擺不定,有網友稱一起等紅綠燈時,還聽到該車駕駛員在大聲吼叫。
隨后車輛超速失控,先與綠化帶發生碰撞,隨后翻滾至對向車道并起火。
一名車主的行車記錄儀顯示,車輛碰撞前從右側飛速駛過,碰撞后迅速燃起大火。
![]()
最后消防人員到場后,先用水槍壓制火勢,隨后用工具切割車身救援,現場方才逐步得到控制,但駕駛員已不幸遇難。
網上流傳的現場視頻里,記錄下了令人窒息的畫面:車輛碰撞后燃起熊熊大火,現場路人見義勇為,嘗試了多種方式破窗救援。可最后還是沒能救回車里的人,只能看著消防員用電鋸切開變形的車門,那種無力感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
13日下午,成都公安官微發布通報稱:駕駛員鄧某某涉嫌酒駕,事故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從官方通報可以看到,這位車主屬于酒駕,并且目擊者也表示,出事之前,車子已經左右搖擺了,真是害人害己。
![]()
這事兒一出來,網上也立馬炸了鍋,質疑聲鋪天蓋地。有人說車主酒駕活該的,也有人認為這是設計缺陷,也有人在爭論超速和車本身到底誰的責任更大。
大家最揪著不放的是“車門打不開”的問題。也有好多人直接喊“小米又自燃了”,但這話其實有點武斷。碰撞起火和停著不動自己燒起來,性質完全是兩碼事。
![]()
之前中汽研測過,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SU7Ultra用的就是這款)在70公里時速碰撞下還能正常工作,可這次事故里,行車記錄儀顯示車速大概150公里,都快翻倍了,這種極端情況確實超出了常規測試的范疇。
![]()
不過網友翻出雷軍說的“電池過了1050項測試,是國標20倍”,現在看來就有點打臉了——宣傳時把安全吹得天花亂墜,真遇到極端情況卻沒扛住,難免讓人覺得是過度營銷。
![]()
至于是電池防護沒做好,還是熱擴散技術失效,現在說啥都太早,得等官方調查結果,但廠家當初把話說太滿,現在想圓回來可太難了。
更讓人揪心的是車門打不開的問題。現場那么多好心人想救人,錘子砸開窗戶了,可門就是打不開,最后只能眼睜睜看著火勢變大。這事兒直接把小米的隱藏式門把手推上了風口浪尖。
小米客服說有機械應急裝置,業內人士也解釋說“用力拉把手就是機械模式”,但問題是,誰會在緊急情況下記得這茬?
今年9月工信部剛出了新規,要求事故時外把手能直接開門,還得有足夠的操作空間,可從現場情況看,這要求顯然沒達標。
之前特斯拉Cybertruck就出過類似的事,斷電后門鎖死導致無法逃生,小米3月份也有過碰撞后車門打不開的質疑,怎么就沒吸取教訓呢?
有人說150公里撞上去,門框變形了肯定打不開,這確實是事實,但如果電子解鎖失靈,又沒有清晰可見的外部機械應急裝置,這不就是把人往絕路上逼嗎?不能總拿“行業通病”當借口,安全設計上的漏洞,再小也不能忍。
網上吵得厲害,但有個點得拎清楚:150公里的時速撞綠化帶,本身就是極其危險的駕駛行為。
不管什么車,在這種速度下發生碰撞,風險都會呈幾何級上升。這事兒也給所有司機提了個醒,再快的車也不是用來飆的,腳下的油門關系著自己和別人的性命。
不過話說回來,超速和酒駕是司機的責任,可車輛在碰撞后的安全防護和救援便利性,就是廠家的責任了,這倆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雷軍并未就此事發聲。網友紛紛涌到雷軍評論區談起此事。
![]()
這些年新能源汽車拼顏值、拼速度、拼性價比,卻常常在最基礎的安全設計上打折扣。隱藏式門把手確實好看,電子設備堆料也能吸引眼球,但安全從來不是PPT上的數字,而是真真切切能救命的設計。
現在新車更新換代快,好多人沖著“首發”“酷炫”去買車,但車不是手機,安全性能得經過市場驗證。尤其是第一輛車,別被宣傳話術忽悠了,多看看真實的用戶反饋,重點關注碰撞測試、應急設計這些硬核指標,畢竟好看和速度再重要,也比不上保命關鍵。
最后我想說的是,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這不僅僅是一句交通安全宣傳語,更是每個駕駛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紅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