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周琴/文 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
去年,我在網絡上看到過一篇文章“給精神科醫生的50條建議”,有好幾個轉載版本呢。
作者Allen Frances博士,是杜克大學名譽教授,曾任精神病學系系主任;DSM-IV工作組主席。
我在北卡大學看望在那里做訪問學者的女兒時,曾多次去杜克大學參觀。看到杜克大學老師寫的文章,又是精神專業的,與神經內科有很密切的聯系,感到分外親切。
但當我讀完“給精神科醫生的50條建議”時,感到原文系純數字無序羅列,內容比較交叉混雜,不容易理解、記憶,于是在2025年10月10日第34個世界精神衛生日這一天,嘗試按“臨床實踐邏輯”重新排序,按5大類別順次整合成清單版。
整合后的清單版與原文的關鍵差異是: 從“按原文順序”到“按臨床場景邏輯”。
簡單地說,原文是“雜亂的珍珠”,清單版是“串好的項鏈”: 珠子(50條建議)沒變,只是按更實用的邏輯重新排列,方便日常查閱罷了。
我認為“給精神科醫生的50條建議”不僅僅是對精神科醫生有用,對我們神經科醫生以及對其他任何科室的醫生都有參考意義。
(文中圖片均為我在杜克大學參觀時用蘋果手機拍攝)
一、醫患關系(10條)
1. 你的病人將是你最好的老師。
2. 患者的每一次會面都非例行公事,對你而言也應如此。
3. 專注建立治療聯盟,首次治療的核心目標是讓患者再次復診。
4. 治療嚴重精神疾病更困難,但也更有成就感。
5. 肯定患者當下的努力,同時引導他們對未來產生積極改變的期望。
6. 激發現實的希望,扭轉不切實際的低落情緒。
7. 跟隨患者的真實情況,而非你的先入為主、上級或手冊。
8. 沒有“不好或無聊”的患者,只有糟糕乏味的醫生。
9. 對第10名患者和第1名患者保持同等的同理心、關懷與敏銳。
10. 重視患者的現實困境,幫他們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
二、診療原則(12條)
11. 需要建議時,不必羞于提出。
12. 若患者能自主探索,則避免過多干預和建議。
13. 盡可能聯合患者家人、朋友及其他治療師共同協作。
14. 用開放式問題引導患者講述生活,用結構化問題獲取關鍵信息。
15. 嘗試創造“神奇時刻”——讓你的話能被患者銘記并用于改變生活。
16. 診療需慢而謹慎,小錯誤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17. 了解患者本人,而不僅僅是診斷標簽。
18. 診斷幾乎要用“鉛筆寫”(留有余地),尤其對年輕人和老年人,避免錯誤診斷困擾患者一生。
19. 運用診斷標準,但不盲目崇拜;既不信任不懂標準的醫生,也警惕只懂標準的醫生。
20. 向患者科普癥狀、診斷、病程及治療的風險與益處。
21. 與患者協商治療計劃,而非命令,接受“沒有一刀切”的個體差異。
22. 不跟風“診斷時尚”(如過度診斷多動癥、自閉癥、雙相情感障礙)。
三、藥物與治療(11條)
23. 癥狀輕微或存疑時,“觀察等待”是最佳選擇。
24. 安慰劑對輕癥改善作用顯著,很多“藥效”實則源于安慰劑效應。
25. 嚴重疾病診斷更易明確,且必須緊急干預。
26. 始終先排除癥狀由藥物、酒精、毒品或軀體疾病引發的可能。
27. 不盲目“用藥”,但認可藥物在合理適應癥下的價值。
28. 充分了解藥物的風險,而非僅關注益處。
29. 提前告知患者藥物的不良反應、并發癥及戒斷癥狀。
30. 警惕藥物相互作用,需考慮患者服用的所有非精神病藥物。
31. 用藥從低劑量開始,緩慢調整,尤其對年輕人和老年人。
32. 掌握“停藥”技巧,減少過度用藥的危害。
33. 避免不合理的“多藥聯用”傾向。
![]()
四、專業認知與實踐(9條)
34. 學習并運用鋰、氯氮平、電抽搐治療(ECT)這三種高效但被低估的治療手段。
35. 不與藥品銷售人員接觸,無視藥企營銷,對藥企資助的研究保持懷疑;提醒患者警惕誤導性藥物廣告。
36. 批判性閱讀科研文獻:多數研究無法重復,積極結果常被夸大,消極結果常被掩蓋;目前遺傳學研究尚未能指導精神疾病的病因探索與治療規范。
37. 接受醫學的“不確定性”,勝過錯誤的“確定性”;不急于下結論,幫患者應對由此引發的焦慮。
38. 學習統計學(尤其醫療決策相關),用概率論思考,而非絕對化的“是/否”判斷。
39. 向上級醫生學習,但不盲從。
40. 用生物-心理-社會-精神四維模型理解精神障礙,選擇綜合治療方案。
41. 為重癥患者發聲,扭轉對他們的忽視與冷漠(如無家可歸問題)。
42. 不期望用簡單答案解決“精神疾病病因與最優治療”等復雜問題。
![]()
五、自我成長(8條)
43. 擁有豐富、滿意的個人生活,避免職業倦怠。
44. 接受個人心理治療,以理解自我、解決自身問題、糾正偏見、體會患者感受。
45. 廣泛閱讀經典小說,觀看心理敏銳的電影與戲劇。
46. 閱讀歷史,總結并借鑒其中的重復規律。
47. 周游世界,了解人類經驗的多樣性。
48. 不將個人的文化偏見、宗教信仰(或無信仰)、價值觀強加給患者。
49. 做真實的自己,并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50. 始終牢記:首先,不要傷害(Do No Harm)。
![]()
(作者簡介:馮周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學系和天津醫學院神經病學專業,獲神經病學碩士學位。曾任河南省神經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政協常委。現為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