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印度高調宣稱終于干翻了日本,不僅GDP突破41900億美元,還順勢成了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緊接著印度放話,3年內會再把德國拉下馬,三哥的名號終于快要實至名歸了。
可國際社會卻一片沉默。
十五年前,中國超越日本的新聞當時都是轟動級別的。
現在為什么反差這么大?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41900億美元里水分實在太多了。
![]()
2700家企業撤離、2.1萬億美元的外債、靠電信詐騙來續命、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這些現實情況都太殘酷。
所以印度的真實情況并沒有那么樂觀,而解決這些問題,遠比追求GDP排名更加關鍵和艱難。
![]()
面對印度已經是第四大經濟體的言論,來印度投資的外資企業是一肚子的苦水,因為印度簡直是外資企業的“噩夢”。
當初,這些企業去投資建廠就是瞄準了印度的14億人口,如果它們可以成功地在印度打開銷路,就可憑借銷量來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在全球范圍內獲取更高的利潤。
同時,印度勞動力低廉,這使企業無形中又提升了利潤,再加上“印度制造”的戰略,稅收減免、補貼等措施,使全世界的外資企業都心動不已。
然而,隨著諸多的企業來印度投資辦廠,卻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了監管隨意、政策反復、對外資企業不公平對待等情況。
![]()
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在印度市場幾進幾出,期間被索要60%股份、環境污染罰款、配料不清晰罰款等不公平對待,還付出了40億美元的公關費,最夸張的是要求向印度公開配方。
不僅如此,印度政府還給三星的一些關鍵零部件加征關稅,導致生產成本大幅提升,最終三星只能從越南進口整機。
基本上從小米、谷歌、亞馬遜到諾基亞,幾乎所有進軍印度的外資企業,都不同程度地被割過韭菜。
而且印度還對海外企業突擊查稅,不僅中國等外資企業遭遇麻煩,連印度本土投資者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于是2025年外商對印度的直接投資暴跌到了3500萬美元,同比萎縮了99%,而外資撤資與利潤匯出規模卻高達490億美元。
不是沒有資金進入,而是資金撤離的規模遠遠高于進入的規模。
![]()
而且不僅外資在跑,印度本土的企業也不想在國內待了。
其中本土企業對外投資猛增至二百九十億美元,這種雙重的流出導致“印度制造”的戰略目標完成率僅為37%,這是遠低于預期的。
這樣一來,印度的經濟增長將面臨更深層的問題。
截至2023年,7年間已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印度業務,包括福特、富士康等企業,占在印跨國公司的六分之一。
印度吸引中企投資230億美元的計劃也已基本落空。
然而,外資對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卻一直持續不斷。
例如2024年,外商對越南在制造業上的資金投入約382.3億美元。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越南的經商環境更公平、更穩定,相比之下,印度在合同執行、企業注冊、審批等制度上仍然有著巨大的差距。
其實,面對外資大面積撤離的狀況,印度需要關注的不在于有多少企業來,而在于最終有多少企業愿意留下來。
![]()
外資的撤離已經嚴重影響了印度的經濟,而讓人更擔憂的則是債務危機。
截至去年年底,印度的外債數額達到了2.1萬億美元,債務與GDP的比率高達84%,遠超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而造成債務飆升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軍事方面瘋狂投資。
印度在基建上加大投資,是為了解決就業崗位稀缺和經濟增長緩慢的問題,從而能在地區事務中擁有更強的影響力。
然而這一行為雖然短期能拉動 GDP,但長期可能引發償債危機。
![]()
再加上印度為了應對周邊復雜的安全局勢,所以不得不在軍事方面不斷大量投入,但這樣一來,財政負擔也越來越重了。
雖然2025年5月,印度有6906.2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完全不夠。
為了防止盧比大幅貶值,印度央行必須經常干預市場,這種行為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是在拆東墻補西墻,儲備早晚也將被掏空。
今年5月,印度一天內就拋售了12億美元的國債,盧比匯率跌到1:86的歷史新低,市場信心又一次崩塌。
然而,面對債臺高筑的局面,印度的電信詐騙卻撐起了一片天。
相比于緬北,印度面向的是英語人口和印地語人口,它的詐騙規模更大。
2022年,美國公民因遭遇網絡電信詐騙,損失的金額超過了一百億美元,而這些詐騙經過追查,卻發現主要來自于印度。
因為印度幾乎承接了所有主要英語國家的電話呼叫中心,所以憑借著這一特殊的優勢,印度才滋生出了超越緬甸的電詐王國。
![]()
而電詐產業能在印度如此猖獗地發展壯大,與當地的就業環境有很大關系。
由于很多印度底層年輕人無法找到收入較高的工作,而電詐工資高出當地平均收入水平的四到五倍,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加入。
如今,印度電詐集團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他們首先在英文網站植入病毒,當美國用戶點擊后彈出“報修窗口”,立刻有“技術人員”要求付費解毒。
而等到受害者轉賬后,還沒有結束,相反更“高級”的騙局就上場了,操著純正美音的“官方客服”致電,稱電腦已被植入頂級木馬,需要進一步“殺毒”。
而印度警方對電詐的打擊力度卻微乎其微。
在人口超過14億的印度全國,僅有29225名警察有資格調查網絡犯罪案件。
![]()
更可笑的是,2022年印度電信詐騙收入將近400億美元,而印度農產品出口收入是502億美元,電信詐騙已成為支撐印度GDP的重要產業。
印度經濟的發展模式簡直太魔幻,如果這樣走下去,要想GDP超過日本和德國真的很難。
![]()
面對印度在經濟上的種種困境,GDP超過4.19億美元,趕超日本的這個宣告,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很真實,而是一種虛假的經濟繁榮。
這次印度能夠趕超日本,完全得益于其在統計上的一系列“創新”之舉。
![]()
印度的財年是從每年4月到次年3月,日本和其他國家一樣用的是自然年。這意味著當日本還在核算2024年全年數據時,印度已將2025年前三個月的成績歸入到統計里了。
而且在國際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曾明確提出,得等到明年4月之后,印度才有可能反超日本。
如今印度真實的現狀是,人均收入不到3000美元。 但日本人均高達34000美元。
印度的棚戶區里,人均占有面積不到三平方米;新德里街頭80%的底層勞工日薪不足4元人民幣。
印度所謂的GDP超過日本了,普通老百姓依然為喝水、用電、看病等問題發愁。
![]()
其實,今年印度已經多次調整GDP核算方式,最著名的就是將曬干的牛糞定義為“生物質能源”而納入統計體系,這種操作直接推高了農業GDP占比,卻淪為了國際笑柄。
更夸張的是,印度將貧民窟鐵皮房、街頭奶茶攤等非正規經濟體系,都全部按市場價折算計入GDP,甚至連黑市交易都占GDP的29.7%。
面對這些操作,有不少印度國內的專家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例如,有印度的經濟學家曾指出,自2011年以來印度的 GDP年增速每年都約2.5個百分點被高估。
印度政府只知道宣傳超越了日本,農民抗議化肥短缺和公立醫院ICU床位不足10%等現實問題。
![]()
實際上這只是虛假的繁榮,印度政府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發展制造業、創造有誠信的經商環境、怎樣改善民生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到改統計方法、高喊政治口號上,最終就是在自嗨,想趕超任何國家也不過是在做白日夢。
參考資料:
1.南亞研究通訊《說好的繁榮呢?海外投資者正在大批逃離印度……》
2.志象網《三星血戰印度,遇到在中國沒想過的坑》
3.《環球時報》《印度官員爆料:搞了4年、規模達230億美元,振興“印度制造”計劃失敗》
作者:京墨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