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新一代旗艦芯片驍龍8 Elite Gen 5采用了臺積電最新的N3P制程工藝,確實讓高通更有底氣和蘋果掰手腕了,雖然單核性能依然輸給A19 Pro,多核性能卻優勢明顯,但代價也很明顯——芯片制造成本大幅提升。
![]()
其實早在去年的驍龍8 Elite,作為Android陣營第一款采用3nm工藝的旗艦芯片,當時就給手機廠商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壓力。現在到了驍龍8 Elite Gen 5,成本進一步增加:最新估算顯示,它的成本比上代提高了27%,手機廠商們這下徹底陷入兩難,要么把手機售價往上調,要么就只能在其他配置上做妥協。更麻煩的是,高通還打算把下一代芯片工藝升級到臺積電2nm,這意味著下一款驍龍8 Elite Gen6的成本也別指望降下來。
具體看價格,驍龍8 Elite Gen 5的預估成本在240到280美元之間,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1700到2000元;上代驍龍8 Elite的成本大概220美元,約合1570人民幣,算下來漲幅最高能到27%。而下一代驍龍8 Elite Gen 6,照趨勢輕輕松松就能突破300美元。在這種成本一路漲的背景下,眾國產手機廠商的多供應商策略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
根據社交平臺上分享的高通歷代旗艦手機芯片的預估成本,高通驍龍8芯片的價格確實逐年上漲。從2021年驍龍8 Gen 1的120到130美元,到如今驍龍8 Elite Gen 5的240到280美元,四年間翻了一跟頭還不止。
平日里網友們常說“手機不能只看芯片!”——如今看來,不看芯片看什么?起售價4499元的小米17,僅一顆驍龍8 Elite Gen 5就占到了手機總價的40%(這還不是BOM成本價)!
不過話說回來,最終的實際成本也不是固定死的,會受不少因素影響。比如高通和手機廠商私下談判的結果、訂單量大小等等。一般來說,訂單量小的廠商很可能要多花錢,而像小米、OPPO這種每年旗艦機出貨量較大的品牌,大概率能拿到更高的折扣。而像三星這種旗艦機銷量動輒千萬的頂級客戶,已經可以獲得定制版超頻芯片了(驍龍8 Elite for Galaxy)。
![]()
也正是因為臺積電在代工界一家獨大,驍龍8 Elite Gen5的成本如此之高,我們才好理解為什么高通現在開始評估三星的2nm GAA工藝——時隔四年打算再次讓三星生產旗艦芯片。把三星拉進供應鏈,高通和臺積電談判時就能更有底氣,能拿到更好的價格。這一點對高通來說十分關鍵,畢竟下一代驍龍8 Elite Gen 6要大規模采用臺積電2nm工藝,要想控制成本,總得有個談判籌碼。
新一代驍龍芯片在旗艦手機里占多少成本?
要搞清楚芯片成本對旗艦手機的影響,得先弄明白旗艦手機的總成本結構,還有SoC芯片在里面占多大分量。
如今Android陣營的旗艦手機,比如三星Galaxy S25 Ultra這類,它們的硬件BOM成本(這部分不含研發、營銷和渠道費用)一般在350到550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2500到3900元)。具體價格會根據配置變,例如搭載2K OLED屏幕、潛望式長焦鏡頭,以及12GB+512GB存儲的機型,BOM成本大多在450到500美元(約合3200到3500人民幣)。
再看新一代驍龍芯片的成本占比:驍龍8 Elite Gen 5的成本是240到280美元,占旗艦手機BOM成本的比例大概在53%到62%。舉個例子,一款BOM成本450美元(3200人民幣)的旗艦手機,單芯片就占了280美元,超過總成本的60%,說SoC芯片是成本核心一點都不夸張。
到了明年的驍龍8 Elite Gen 6,成本預計會超過300美元(2100人民幣)。如果到時旗艦手機的整體BOM成本沒跟著大幅上漲(畢竟其他零部件的價格也會有波動),那芯片占比可能會突破65%,甚至接近70%。這個比例比起4年前高得離譜——比如驍龍8 Gen1成本大概160美元(1140人民幣),在當時的旗艦機里只占35%到40%,現在Android旗艦芯片的成本占比算是創下新高了。
![]()
對比一下蘋果就更清楚了:A18 Pro芯片也是用臺積電3nm工藝,預估成本250到280美元(1800到2000人民幣),但iPhone 16 Pro的BOM成本大概550到600美元(3900到4300人民幣),芯片只占45%到51%,比驍龍8 Elite Gen 5低了不少。關鍵原因在于蘋果的優勢——它自己研發芯片,還能整合整個供應鏈,其他部件比如屏幕、存儲,都能靠大規模采購壓低成本(iPhone 16系列全球總銷量已超過1.3部)。而Android廠商大多依賴高通的芯片,供應鏈又比較分散,想平衡芯片成本就難多了。
旗艦手機會悄悄在其他硬件上減配嗎?
芯片成本漲得這么厲害,Android廠商肯定不會隨便全面減配,畢竟是旗艦機得保住核心體驗。他們更可能的做法是有選擇地妥協——核心配置不動,只在不太影響體驗的地方做調整,再加上優化供應鏈,盡量把成本平衡下來。比如靠規模壓價:像三星、小米、OPPO這種大廠商,會跟屏幕、攝像頭供應商簽長期大額訂單,與三星顯示訂一年的OLED屏幕,能把屏幕成本壓低5%到8%,這樣就能抵消一部分芯片上漲的成本。
更直接的辦法可能還是小幅漲價。預計搭載驍龍8 Elite Gen 5的旗艦機,起售價會比前代普遍高100到200元人民幣。其實旗艦機用戶對價格沒那么敏感,更在意體驗,所以小幅漲價比減配更容易被接受。
因此對于消費者來說,不用太擔心拍照、屏幕、存儲這些關鍵體驗因SoC漲價而變差。畢竟旗艦機的核心競爭力就在這些地方,廠商要是連這些都膽敢砍了,那也就稱不上旗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