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視頻號:丘腦大叔
早上好,我是腦叔,一個愛聊腦的家伙。
狗會這樣做,貓會這樣做,鹿也會這樣做——事實上,許多哺乳動物都能轉動它們的耳朵來引導聽覺。
人類在大約 2500 萬年前失去了這種能力,但是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我們雖然缺乏搖動耳朵的技能,卻能通過大腦選擇最強烈地向哪個方向傾聽的能力來彌補。
![]()
這項研究使用了移動式腦電圖 (EEG) 來記錄志愿者在移動時的大腦電活動。直到最近,腦電圖(EEG)只能在坐著時進行,頭皮上的電極需要用電線連接到電腦上。然而,近年來,隨著更小、更輕、至關重要的無線腦電圖設備的開發,現在可以在移動中測量大腦活動,并開始將行為與大腦功能聯系起來。
移動如何影響大腦
這類研究正在揭示運動對大腦工作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主動探索能增強感知,支持空間定位,并將多感官線索整合為一個連貫的空間感,”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 Maren Schmidt-Kassow(未參與本研究)說。
“認知深植于行動之中。”德國維爾茨堡大學 Barbara Haendel 實驗室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走路會影響視覺信息的處理,因此我們在不移動時通常會被抑制的周邊視野中的物體,我們在走路時更有可能注意到。
現在,她的團隊已經證明類似的情況也適用于聲音,并且大腦會不斷調整應該最強烈地傾聽哪個方向。
在實驗中,35 名志愿者佩戴了移動腦電圖傳感器和運動傳感器 20,并被要求沿著數字 8 形狀的路徑行走,同時通過入耳式耳機收聽連續的聲音流。與他們站著不動或原地踏步相比,腦電圖顯示,當志愿者沿著路徑出發時,大腦中的聲音處理能力有顯著提升。當他們轉彎時,大腦進一步適應,優先處理來自那個方向的聲音。
隨著他們沿著路徑繼續前進,大腦的內部注意力焦點會隨著每一次轉彎而切換方向,就好像從一個立體聲揚聲器平移到另一個,或物理性地將耳朵轉向聲音一樣。
浙江大學的團隊成員 Liyu Cao 推測,這種內部形式的“耳朵轉動”可能是一種進化適應,目的是保持安全。他說:“這可能有助于在動態環境中實現更快的反應時間和更安全的導航。”
實際應用
Haendel 表示,這項研究可以幫助改進視障人士導航輔助工具的設計,并改進助聽器,使其能根據人們的行走方向來過濾背景噪音。
它還可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戶外運動似乎比在跑步機或固定自行車上運動對大腦健康和認知有更多的益處。
“運動不僅僅是肌肉,”Haendel 說。“你的大腦改變了你的移動方式,而你的移動方式改變了你大腦的運作方式。這是關于利用這種交互作用,就像它進化到最高效運作一樣。”
原文作者:Caroline Williams
原文參考: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498050-our-brain-swivels-to-focus-on-sounds-from-different-directions/
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用于學術交流
腦叔創建了一個名為“丘腦大叔·大腦管家”的知識星球。我把它定位為一本持續更新的大腦進化訓練指南,專注于分享認知行為與健康知識,陪伴腦友解決認知與情緒問題,提升大腦能力、推動自我進化,助你收獲更幸福的人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