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施工人員正在地鐵站大廳施工。 記者 潘之望攝
“越是最后關頭,越不能松勁兒!大伙兒再加把勁,爭取半個月內把所有出入口裝修做完!”近日,在北京建工集團軌道交通13號線04標項目工地,生產負責人王偉開完晨會,核完當天的施工量,快步走向施工現場。
北京在施體量最大的地鐵車站——新龍澤站(工程名)已正式定名為北郊農場橋站,目前工程建設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為確保年底順利通車,這個“十一”假期工地照常施工。
作為施工“大總管”,37歲的王偉肩負著“一站一區間”的建設重任。他所在的04合同段,需要建設總長度達532.28米的車站,以及包括5個出入口、4組風亭和5個安全口在內的全部附屬設施。從項目開工到如今臨近收官,他已在此奮戰了三年。
“車站主體和附屬結構都已完成,站內裝修完成了98%。”王偉一邊巡查施工現場,一邊向記者介紹工程進展。“A2口和D口已全部完工,現在集中力量攻堅B、C、E三個出入口。10月15日前完工,沒問題!”他信心滿滿地說。
工程收尾階段,工期依然緊張。指著B出入口,王偉解釋道:“這個口的土建結構9月底才完成,從結構完工到裝修交付只有15天。”在這半個月里,要完成石材鋪貼、鋁板安裝、機電布線、通風供水等7個工種的交叉作業,時間一刻不等人。為此,各班組每天都要開協調會,對照圖紙確認方案,遇到問題立即讓技術人員現場調整。
施工現場,不同工種的配合如同精密儀器的齒輪咬合。木工剛完成基層處理,瓦工立即進場鋪貼;電工布線的同時,通風工也在同步安裝管道。每個環節都卡著時間節點,任何一個工序延誤都會影響整體進度。
在B口層高4.5米的通道里,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安裝墻上龍骨、鋪設鋁板,嘈雜的作業聲此起彼伏。最辛苦的當數水工、電工和通風工,他們需要站在曲臂車上作業,在離地2至3米的空中搭支架、鋪水管、架線纜,從早晨7點一直忙到晚上10點。“地鐵出入口的扶梯區域是斜坡,支架搭設特別考驗技術。”王偉說。
安全,始終是王偉最掛心的事。搭支架的時候,他都要親自核查現場:“支架必須按設計搭設,斜撐、剪力撐一個都不能少;盤扣節點要擰緊,連接件不能有絲毫松動;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這些安全要領,他早已爛熟于心。
新站廳內,黃白燈帶交織如虹,白色與藍色鋁板相映生輝,勾勒出明亮現代的出行空間。“今年又在工地過國慶,但想到馬上就要完工了,心里特別高興!”80后河南小伙劉彥今年4月來到工地,負責協調木工、瓦工、電工等5個班組。看著車站從鋼筋水泥的骨架變成如今的模樣,他滿臉自豪。
這是劉彥在北京參與建設的第五個地鐵站。每完成一個項目,他都會在通車后特意去坐一次。“站在自己參與建設的站廳里,那種成就感是什么都比不了的。”
走出地鐵出入口,陽光灑在忙碌的工地上,180多名建設者正堅守在施工一線,做最后的沖刺。今年年底,這座地鐵站將做好通車準備,迎接川流不息的乘客,成為北京軌道交通網中一個重要的新節點。
來源:千龍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