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晚上,漫天閃爍的光被我們看著,星星被我們抬頭望見,總覺得我們離宇宙很遠,遠到像個摸不著的夢。可你知道嗎?如果把宇宙拉到眼前,一顆普通的小石子,都比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更有存在感,黑暗里懸浮著的一個小小的亮斑,就是它,后來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暗淡藍點。
![]()
1990年2月14日,地球64億公里之外,旅行者一號已經抵達。這個人類派去探索宇宙的信使,特意轉了個身,朝著故鄉的方向按下快門,后來傳遍世界的,就是這張照片。漆黑的背景里,地球的影子幾乎找不到,只有一個約0.12像素的亮斑輕輕飄在那里,像陽光透過窗戶時,你能看到的那粒浮塵。要真正懂這份小,不用復雜的公式,掰著手指頭算一算,就能明白。
太陽系里,109個地球的直徑,才抵得上太陽的直徑,地球質量的33萬倍,才等于太陽的質量,站在太陽旁邊,地球連渺小都顯得不夠分量。放到銀河系里,情況更直觀,10萬光年,是銀河系的直徑,9.46萬億公里,才相當于1光年的距離,上千億顆恒星,裝在銀河系里,太陽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顆,還擠在銀河系的一個旋臂末端,地球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再往大了說,930億光年,是可觀測宇宙的直徑,至少2萬億個星系,包含在其中,銀河系在里面,也和地球在太陽系里一樣,不起眼得很。
![]()
但宇宙里最珍貴的奇跡,就在這個連像素都快看不清的小光點里,我們目前所知的,整個宇宙中唯一孕育了生命和文明的地方,就是它。這話的,是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說,這個光點上住著所有我們知道的人,有圣人也有罪人,有國王也有農民,每對相擁的情侶、每個奔跑的孩子、每段寫在史書里的故事,都在這上面發生。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刻在石頭上的文字、畫在畫布上的色彩、唱在嘴里的歌謠,還有我們每天的喜怒哀樂、相聚別離,所有的熱鬧與溫暖,都擠在這顆小小的藍色星球上。宇宙里的過客,它不是,我們所有過去的見證者,它是,現在和未來唯一的依靠,它也是。
看這張暗淡藍點的照片,心里都會有種特別的感覺,像突然站在很高的地方,自己的生活被往下看,那些曾經糾結的小事、吵過的架、放不下的煩惱,好像一下子就輕了。宇宙給我們的提醒,其實就是這種視覺。謙卑,是它讓我們學會的,人類個體也好,整個人類文明也罷,在浩瀚面前都不算什么,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沒必要為了一點利益爭得面紅耳赤,這也是它教會我們的。
![]()
珍惜,是它讓我們更懂的,取之不盡的家園,地球不是,空氣、水和陽光,沒有第二個星球能像它這樣給我們,這一點要明白。所以隨手關燈、少用一次性用品,不是口號,是真的在守護自己的家。這份小沒讓我們退縮,催著我們往前走,月球,被阿波羅號踏上過,太陽系,被旅行者一號飛出過,火星,正被我們當下探測著,人類一步步向星辰大海靠近,就是不想只做宇宙里的旁觀者。
你有沒有過一種鄉愁?不是想念家鄉的飯菜,而是看著星空時,突然覺得原來這么小的,就是我們的家啊。這份感覺其實特別真實,憑空而來的,它不是。對這顆星球的依戀,早就刻在了我們身體里,因為我們生在這顆星球上,新的故鄉,目前沒有任何地方能替代它成為,因為我們清楚,在無邊無際的宇宙里,生命能在這里發芽,讓我們為之驚嘆,這么小的星球,居然能長出花草樹木,能有飛鳥游魚,能有我們這樣會思考、會熱愛的人。
![]()
卡爾·薩根還說過,大爆炸時的氮,含在我們身體里的DNA中,鈣,藏在我們的牙齒里,鐵,流在我們的血液里,碳,混在我們吃的食物里,這些都是千萬星辰散落的碎片。原來星星不用我們羨慕,我們自己,就是星辰的一部分。我們抬頭能看到的地方,有宇宙,我們的身體里,也有宇宙。
我們住的這顆藍色小球,是宇宙里不起眼的亮斑,卻裝著我們所有的生活,想想這點,不傲慢、懂得珍惜,是它的小教會我們的,想想這點,追問宇宙答案的勇氣,是它的特別賦予我們的,想想這點。其實不用覺得渺小就孤單,因為我們和地球一起,和無數星辰一起,都在宇宙里,好好地存在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