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梳子姐
一條蜀道,兩千公里,把大唐的月光、大明的枷鎖,統統鑿進崖壁。
劉志巖他們像給古蜀把脈的老中醫,三指一搭,摸出 1034 處“穴位”;新冒出的 297 顆“粉刺”里,最紅的一顆叫龍王塹——巴中南江,水面五米之上,24 平方米的石壁,被唐、元、明、清輪流當成“朋友圈”刷屏。
蜀道石壁驚現 400 年前“催婚禁令”?——這屆古人管得真寬!
文物普查收官戰正酣,蜀道考古卻爆出大瓜:巴中絕壁上,萬歷年間石刻赫然刻著——
“男不滿十五、六歲不許娶親,違者父兄同枷號示眾!”
好家伙,大明民政局也搞 KPI?連入洞房都要掐表!
![]()
看這處龍王塹石刻,活脫脫古代“政策宣傳欄”:唐、元、明、清六幅題記密密麻麻,婚俗、律法、基建一應俱全,一部摩崖版《大明民生周刊》。
最絕的是那條萬歷禁令,堪比高速巨幅標語——“禁止早婚!違者枷號!”
只是不知當年有無無人機巡邏?
可細想又覺蹊蹺:洪武開國明明鼓勵早生貴子,生娃免兩年徭役,白紙黑字;怎到萬歷突然翻臉?
真相啼笑皆非:三百萬人口的四川竟征不到兵!
小伙子一結婚就拖家帶口,誰還肯背井離鄉去啃窩窩頭?
官府一怒,祭出“結婚年齡鎖”,堪稱古代版“延遲退休”。
![]()
更魔幻的是,同款禁令在廣安、閬中等地接連出土。看來當年四川男青年沒少和官府斗智斗勇,否則何至于把公文刻在江天險處?
這波操作,像極了今天把標語刷上珠峰——越險越要廣而告之。
考古隊這回扒出的哪是石頭?分明是穿越時空的“大明熱搜榜”。
原來古人也在“人口紅利”與“國防剛需”間反復橫跳,為催婚催育愁禿了頭。
不知當代被三姑六婆催婚的年輕人,看到文物會不會苦笑:——原來 400 年前就有“婚戀辦”!
“男不過十五六,敢娶?父兄枷號,鄰不舉,同罪!”翻譯過來就是:小子,想洞房?先過兵營這道門。
嗟乎!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結婚難,難跨四百年。
朝廷賬本上,四川一省才 310 萬口,尚不及今日成都一區縣,卻要同時補給遼東、播州兩條火線。
兵源荒,比田里蝗蟲還兇。
于是把床笫之事,生生做成 KPI:想抱老婆?先抱火銃!
你看,歷史從來不是溫吞水,而是刀口舔血的算計。
洪武初年,田野荒如月球,多一張嘴就多一壟稻,于是鼓勵早婚;萬歷中年,邊關告急,多一條命就多一支槍,于是掐死早婚。
政C書比翻臉快,石頭卻老實,一筆一鑿,把“工具人”三字釘在河壁,讓千年后的我們隔著玻璃罩,仍能摸到那條冰冷的政策鐵鏈。
所以,別再把古代想象成慢鏡頭田園詩。
它更像深夜直播間:左上角人口數字狂掉,右上角軍費進度條爆紅,皇D一嗓子“全體男生延后結婚”,彈幕齊刷“收到”。
區別在于:今天的彈幕秒刪,當年的彈幕得用鏨子鏨,錯一字,腦袋搬家。
蜀道何止運荔枝、運兵馬?
它干脆是一條“政策傳送帶”,把長安的焦慮、成都的算盤、山崖上的青年,一并打包,刻成摩崖,扔給時間。
于是我們在博物館抬頭,看見十五歲的明朝少年,被一條石縫卡住喉嚨——左邊是婚床,右邊是邊關,中間只隔著一句:“違者,重責枷號。”
別笑古人太狠。誰不是被更大的“都察院”示諭著?
只是今天的枷號,改叫房貸,改叫 996,改叫“人口紅利”罷了。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較犀利的文我會發這個備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