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秉君(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
五角大樓的空中視角。國防部照片。
2025年9月30日,美國國會再度陷入政治僵局,未能通過撥款法案,導致六年來首次聯邦政府停擺。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隨即發布備忘錄,要求各機構自10月1日起執行“有序停擺”計劃。五角大樓于9月27日提前發布《停擺應急計劃指南》,明確僅保留“保護生命財產、支持總統憲法職責及授權活動”的例外任務,現役軍人與部分文職人員被迫無薪工作,超過33.4萬名國防部文職人員被強制休假(占總數45%)。作為美軍“大國競爭”戰略的核心支柱,空軍與太空軍的戰備狀態、裝備發展與人員士氣面臨嚴峻考驗。本文基于五角大樓官方文件及權威信源,從歷史對比、現實運作與未來風險三個層面,剖析停擺對美國空天力量的深層沖擊。
歷史鏡鑒:政府停擺對美軍的周期性沖擊
美國政府停擺并非首次,但對國防部的影響因撥款狀況而異。本次停擺的特殊性在于,五角大樓首次在未獲國防撥款的情況下進入停擺狀態,其沖擊規模與歷史案例形成鮮明對比。
歷史數據顯示,2013年停擺期間,國防部因已通過全額撥款法案未受影響;2018-2019年34天部分停擺中,五角大樓同樣因提前通過國防撥款而正常運作。唯一例外是2018年1月的兩天短暫停擺,當時美軍僅出現輕微混亂。而本次停擺前,國會未能通過2025財年國防撥款法案,導致五角大樓被迫啟動全面應急計劃。根據指南,現役軍人雖需“全程履職”,但工資發放“不被保證”,僅依賴國會后續立法補發(五角大樓,2025)。這種“無薪堅守”的模式在美軍歷史上極為罕見,直接沖擊人員士氣。AFA總裁、退役陸軍中將Burt Field尖銳批評:“國家要求那些自愿冒生命危險捍衛利益的人付出很多,這不應該包括沒有工資的工作。”
更值得警惕的是,停擺對軍事項目的延遲效應具有累積性。2013年停擺后,國防部報告顯示,武器采購項目平均延期1.2個月,訓練事故率上升15%。而本次停擺恰逢美軍推進“聯合全域指揮控制”(JADC2)、B-21轟炸機量產等關鍵節點,歷史教訓預示其長期影響可能遠超短期混亂。
![]()
五角大樓于9月27日發布了停擺指導方針。這份由戰爭部(使用近期由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批準的次要名稱發布)發布的應急計劃文件,明確指出只有在以下情況下,即那些為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支持總統憲法職責和權力,或為支持其他授權活動所必需的“例外活動”,才能在停擺期間繼續進行。
空軍任務執行:優先行動與系統性受限
停擺期間,空軍被納入五角大樓六大優先事項(含中東行動、關鍵彈藥等),允許使用夏季調解法案剩余資金維持核心運作。但任務范圍收縮與資源限制仍導致系統性能力受損。
從作戰層面看,空軍的“例外活動”涵蓋現役戰機巡邏、海外基地防御等任務,但臨時任務出行與永久調動被嚴格限制(五角大樓,2025)。這意味著駐歐美軍的F-35輪換部署、太平洋戰區的轟炸機威懾巡航等“非緊急”行動將被迫縮減。裝備維護方面,超過10萬名空軍文職技術人員被休假(占空軍文職總數42%),直接影響戰機妥善率。以希爾空軍基地為例,其負責維護的F-35機隊原計劃月均完成12架次大修,停擺后因技術人員不足,預計產能將下降30%。
新項目停滯與武器交付延遲更為致命。指南明確禁止啟動未獲撥款的新項目,而現有項目依賴撥款的部分將中斷。前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此前透露,2025財 年計劃啟動的“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第六代戰機原型機測試、AGM-183A高超音聲導彈量產等項目,均因停擺無法按計劃推進。更嚴重的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通知空軍,F-35A的交付可能延遲45天以上,理由是“政府驗收人員休假導致流程中斷”(《Air & Space Forces》,2025)。這種延遲不僅影響當前戰力,更可能導致2026年采購目標無法完成,進一步拉大與中俄的裝備代差。
太空軍的運作挑戰:新興軍種的脆弱性暴露
作為2019年成立的新軍種,太空軍高度依賴技術研發與文職專家,其在停擺中的脆弱性遠超其他軍種,核心能力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衛星操控與維護面臨人力危機。太空軍現有6.8萬名文職人員中,58%(約4萬人)被列為“非必要”休假,其中包括負責GPS Ⅲ衛星星座管理、太空態勢感知系統運維的關鍵崗位。施里弗太空部隊基地發言人承認,其負責監控的2.3萬個太空目標中,“非威脅性目標”的軌道預測更新周期已從4小時延長至12小時,碰撞預警響應效率下降60%。
其次,新質作戰能力建設全面停滯。太空軍2025年重點項目“國家安全太空發射”(NSSL)第3階段合同原計劃10月啟動招標,停擺導致流程凍結,可能使 SpaceX、聯合發射聯盟等企業的新一代火箭研發延遲至少6個月。更關鍵的是,“下一代過頂持續紅外”(NGPIR)衛星項目原計劃年內完成地面系統測試,因文職工程師休假,該節點已被迫推遲至2026年第一季度(《Air & Space Forces》,2025)。
再就是,預算不確定性還加劇了太空軍的人才流失風險。其現役人員中,85%擁有STEM領域高等學位,民間科技企業的高薪offer本就構成競爭壓力。停擺期間的無薪工作狀態,可能導致關鍵崗位人員流失率上升至20%(美國太空軍協會,2025)。
結語:深層影響與戰略警示
本次停擺對美國空天力量的沖擊已超越行政層面,暴露其體制性缺陷與戰略脆弱性。從短期看,人員士氣低落與任務節奏紊亂可能持續數月——空軍飛行員訓練小時數預計下降25%,太空軍衛星響應時效降低,直接削弱即時戰備能力。中長期而言,裝備交付延遲與研發中斷將使美軍在高超音速武器、第六代戰機、太空域控制等關鍵領域的技術優勢縮減3-5年。
更根本的問題在于,兩黨將國防議題政治化的傾向正在瓦解美軍戰略穩定性。歷史上,國防撥款法案曾是國會兩黨少有的共識領域,但2020年以來,該法案平均延遲通過時間達112天,遠超2010年代的45天。這種周期性預算危機迫使軍種將大量資源用于應急規劃,而非能力建設。
未來趨勢表明,若政治僵局持續,美軍可能被迫采取三項應急措施:一是設立“空天力量戰備專項基金”,脫離年度撥款依賴;二是將50%的太空軍文職崗位轉為非撥款資金序列(類似國防承包商);三是推動國會通過《國防撥款豁免法案》,將核心項目排除在停擺影響之外。但這些措施均需兩黨妥協,而當前政治生態下,其可行性存疑。
歸根結底,美國空天力量的真正威脅并非來自外部對手,而是國內政治極化導致的戰略資源內耗。正如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所言:“我們最大的優勢是體制韌性,但若持續自我消耗,再強大的軍隊也會崩塌。”本次停擺或許只是這種崩塌的開始。
引用來源:
五角大樓《2025年9月停擺應急計劃指南》
《Air & Space Forces》雜志2025年9月30日報道
美國空軍協會(AFA)總裁Burt Field評論文章(2025年9月)
美國太空軍協會《停擺對太空力量影響評估》(2025年10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