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非遺的匠心流轉
遇見古街的古韻綿長
興化府縣巷以一場非遺體驗盛宴
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傳承寫下最美的注腳
國慶期間
"宋韻閩風 煙火莆田"
荔城三小剪紙非遺傳承實踐體驗活動
在縣巷188-192號
非遺實踐店精彩舉行
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體驗
“金剪刀”裁出“宋韻閩風”
10月1日上午,街區化身流動的非遺舞臺。模特身披剪紙為魂的宋韻華服,步履輕移間,光影在鏤空紋樣中躍動,東方典雅與現代創意在衣袂間交融。現場觀眾紛紛駐足拍攝,用鏡頭記錄下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動人瞬間。
![]()
![]()
![]()
![]()
![]()
![]()
![]()
這場“把非遺穿在身上”的創意巡游,讓古老的剪紙藝術從靜態的展覽走向動態的展示,完美詮釋了“宋韻閩風 煙火莆田”的活動主題,讓市民游客在古街的煙火氣中,親眼見證了非遺在當代煥發的蓬勃生機。
從課堂到古街
讓非遺走向社會
國慶期間(10月1日-8日),位于縣巷188-192號的非遺實踐店,化身為荔城三小剪紙藝術的展示窗口。這里不僅集中陳列了 “金剪刀” 社團的百余件匠心之作,更融入了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一站式非遺研學體驗。
![]()
![]()
![]()
![]()
這正是學校踐行“讓剪紙藝術融入生活、走向社會”目標的真實寫照——將課堂成果搬進歷史街區,讓學生的創作與市民的體驗零距離接觸,完成了一次從校園傳承到社會傳播的完美實踐。
剪紙育人
校園里的非遺傳承
剪紙文化,是荔城區第三實驗小學一張閃亮的辦學名片。學校深耕剪紙藝術教育十余載,成立的“金剪刀”師生剪紙社團早已碩果累累。
![]()
![]()
在這里,剪紙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育人的載體。學生們在一刀一剪中,鍛煉了雙手的靈活與協調,培養了耐心與細心的品格,更在傳統美學的浸潤下,陶冶了情操,樹立了文化自信。本次展出的精美作品,正是學校多年來堅持“非遺活在課堂”育人理念的生動縮影。
這個國慶
讓我們相約興化府
在剪紙的方寸世界里
見證一所學校如何用一把“金剪刀”
剪出文化傳承的嶄新畫卷
來源:興化府街區
責編:徐寅生
編審:黃鳳珍
審核:嚴紹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