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人對“巴鐵”這樣的稱呼都感覺到很欣慰,所謂的巴鐵指的是我國的鄰國巴基斯坦。你可能很難想象,在這個國家,精英階層中竟有超過60%擁有英美頂尖高校教育背景,而他們恰恰是掌握著巴基斯坦國家命運的人群。日常思維和決策邏輯,其實更偏向西方,反而離中國比較遠。表面上,中巴兩國經常一起交流,合作的不亦樂乎。但這種看上去牢不可破的關系,其實往往是最脆弱的。因為近幾年來我們越發的發現,巴基斯坦親美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因為不少人發現,巴基斯坦的政府高官們經常往華盛頓跑。
![]()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年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暗中援助可是一點也不少。一旦遇到經濟難題,其實巴基斯坦最先想到的并非是北京,而是華盛頓。 美方手段老練,一邊用關稅優惠穩住巴紡織品出口,一邊靠話語權施加影響,這種拉扯之下,巴基斯坦也學會了左右逢源。值得關注的是,在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很多精英圈子的家族,都會把子女送往牛津、哈佛等這樣的學府。等到他們學成回國后,帶回來的不僅僅是在西方學到的知識,還有一套西化的思維模式。 他們之間很少談論所謂的“全天候朋友”,更多的是討論如何“多邊合作”和“靈活應對”。
![]()
學會了兩邊都下注的策略,既不放棄中國的投資和基建,也想要坐在美國的談判桌上拿好處。不過好在中巴之間有扎實的合作基礎,因為一方面印度在邊境不斷施加壓力,這種外部威脅迫使巴基斯坦必須和中國站在同一陣營。 此外瓜達爾港是中國援建的關鍵樞紐,一座座風電機組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如果失去這些,巴基斯坦的經濟動力將會瞬間萎靡。在中國的幫助下,巴基斯坦每年都有新項目落地,中巴經濟走廊上的工人日夜不停趕工,不僅帶動了巴基斯坦的就業,也提升了他們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
![]()
但有一點我們不得不引起重視,那就是巴基斯坦內部從來不是鐵板一塊,無論是軍方還是政府,亦或是精英圈子,他們都有各自的立場。 一旦國際局勢突變,或者國內的經濟壓力劇增,那么這種平衡就很容易被打破。類似的劇情在菲律賓的身上不是沒上演過,自杜特爾特時代后,菲律賓和與中國走得很近,然而當小馬科斯上臺后,對華政策立即反轉,菲律賓開始在南海挑起各種事端。 巴基斯坦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菲律賓呢?其實誰也說不準,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萬事小心,提前做好提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