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品方
國民黨主席的競爭轉入直路,只剩16天。6位候選人,現在看來主要是鄭麗文與郝龍斌之間的競爭,或者可以理解為改革派基層和保守派高層的角力。為了爭取中間選民,雙方的立場有暗地里趨同的傾向,要有所警惕。
![]()
鄭麗文55歲,主張改革,能言善辯,獲基層黨員及黃復興黨部支持,直接向黨員選民呼吁,因此民調領先,但不一定穩勝。郝龍斌73歲,代表保守,依賴黨內傳統派系高層支持,密室運作,民調落后但不一定落敗。最終可能有棄羅(智強)保郝的暗流,只做不說。
現時傳統派系領袖朱立倫、馬英九(表面上支持羅智強)、趙少康和韓國瑜(9月25至30日率跨黨派民意代表11人訪問日本)都明里暗里支持郝龍斌。這些資深大佬們的支持能否取得深藍黨員票源,是最大的問號。傳統派系高層只談兩岸和平、避談兩岸統一,同意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但堅持各自表述。其實質是拖字訣,美其名曰“緩統”。這是17年前“不統不獨不武”的舊瓶新說,是“三不”2.0,在尚未有臺灣方案具體內容之前、已匆忙地表態反對“一國兩制”;這方面大陸肯定不會接受。如果是這樣,國民黨原地踏步,甚至是“路線倒退”。從主張最終兩岸必須統一(國統綱領),到現時曖昧不清地只欲維持現狀,伊于胡底?真正反對“臺獨”,必須旗幟鮮明地支持兩岸統一。
![]()
有分析認為,國民黨內老一輩利益階層盡管有派系之爭,但現時決策合流,是受到派系互動壓力的影響。為了妥協,以最大公約數共推有郝柏村背景和光環身影的郝龍斌來遏制鄭麗文被定義為“急統”的路線。這是2015、2019和2024年國民黨因為錯誤路線而連番失利的翻版。如果是這樣,國民黨仍未從“換柱”風波后過去10年來歷次失敗中取得教訓。沒救了。
國民黨有分裂的風險。如果藍白合沒有突破性的穩定機制安排,泛藍的團結顯得脆弱,前景如何?筆者并不看好。
現時改革派基層與保守派高層對立。鄭麗文代表改革呼聲,郝龍斌象征傳統勢力,若選舉結果無法平衡雙方訴求,黨內矛盾可能激化。現在看來,黃復興黨部或會起關鍵作用。該派系已集體支持鄭麗文,若郝龍斌當選,恐會引發黃復興成員不滿,加劇內部分裂,甚至出走、另立山頭。若鄭麗文當選,國民黨或會加速改革,但面臨保守派強大阻力,互相扯皮,無法團結,前途堪虞。若郝龍斌勝出,肯定延續現時的朱立倫路線,溫吞吞踟躕不前,忽悠臺灣民眾。基層一旦醞釀出失望情緒,將會削弱藍營的凝聚力。代表務實中生代的館長(陳之漢)現象,或會催生支持和平統一的民間團體。民眾黨士氣正盛,如因此成功爭取到淺藍和淺綠的支持,或將跨越國民黨取而代之,讓國民黨邊緣化。國民黨背著沉重的惰性包袱,基層將眾叛親離,加劇其下沉衰落的速度。第三次國共合作?門都沒有。
國民黨傳統派系勢力對郝龍斌的支持是雙面刄,他勝出或敗走都可能帶出藍營分裂的風險。選舉結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國民黨能否擺脫內耗、重塑團結。
![]()
臺灣最終的結局是實現統一,至于具體是和統還是武統,取決于多種因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有兩手準備,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只要臺灣當局不觸碰《反分裂國家法》所規定的紅線(如宣布“臺獨”)、不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導致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或島內發生內亂失控等情況,和平統一就仍然具有可能性。
“臺獨”勢力和外部干涉是阻礙和平統一的關鍵因素。如果民進黨膽敢宣布“臺獨”,或者出現臺灣當局組織獨立投票使祖國面臨分裂、臺島有外軍部署、臺啟動核武研發、臺軍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要慎防賴清德等臺獨好戰分子挺而走險妄圖為外部勢力干預制造借口)、島內發生大規模動亂等情況,那么武統就是必然的選擇。
有網評文章認為,當前中國大陸在臺海的管控能力已形成“軍事+行政+技術”三維布局,已具備強大的實力基礎應對各種情況。隨著大陸對臺壓倒性優勢不斷強化,島內民眾“不敢獨、不能獨、必被統”的認知也在不斷增強。從歷史大勢看,臺灣回歸是必然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毫無疑問必然包括臺灣問題的及早解決。
國家領導人說得好,臺灣問題因近代民族弱亂而產生,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孫中山“統一是全體國民的希望”和“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的論述,指出唯國家統一才符合歷史潮流。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國家強大為和平統一提供了堅實保障。統一是復興的必然要求。推進國家統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統一是民族復興命題之中的應有之義。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臺灣同胞應成為民族復興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
臺灣青年在大陸發展將得到各項優惠政策支持。福建省有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廣東省有大灣區惠臺試點(主要是中山市)。估計館長現象將會向臺灣青年大力推廣宣傳,不排除陳之漢或會另起爐灶。
“臺獨”是絕路,凡是數典忘祖、分裂國家的人,必將遭到人民唾棄,必將受到歷史懲罰。中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為基礎推動兩岸協商。兩岸可共同探索“兩制”臺灣方案,制度差異不是統一障礙,是需要共同協商解決的議題。
國家領導人將臺灣問題置于民族復興的宏大敘事之中,既展現歷史自信,也傳遞堅定決心。祖國完全統一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歷史進程,而且腳步已近。國民黨新主席是誰?老實說已無關宏旨。鄭麗文如當選、落實洪秀柱和張亞中的路線主張,形勢或會順利些,如此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