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河南農商銀行官網消息,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南監管局批準,河南農商銀行正式吸收合并開封、平頂山、安陽等9個地市范圍內的82家農商銀行、村鎮銀行。
此次大規模整合,是自今年2月河南農商銀行正式成立以來,首度公開披露的大范圍機構合并動作。這標識著河南農商銀行組建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當人們把看點集中在這次大規模國有化整合之后,關注河南農商銀行如何化債之時,市場還當關注這次合并吸引后其服務農村市場的信譽修復以及對支農支小支微功能定位上存在的發展悖論。
政策開放是好的,市場實踐卻是不幸的。
20年前,一次針對農村金融服務的改革實驗,成全了今天河南省不得不痛下決心買單行為——村鎮銀行的大合并。
2006年12月,原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彼時湖北、四川、吉林等6個省份的農村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試點。
隨后三年內鋪開,河南后來居上,成為全國村鎮銀行設立數量規模居前的省份之一。
然而,四年前,隨河南四家村鎮銀行“暴雷“,河南承受了這次金融改革實驗的最大成本,雖然成就了今天的河南省農商銀行,吸引合并82家農商銀行與村鎮銀行,不過,這也標志著這次農村金融改革徹底失敗。
![]()
筆者發現,在合并的82家村鎮銀行中,并不包括出事的禹州、上蔡、開封等4家村鎮銀行,這說明,這四家村鎮銀行的案件處理仍然沒有完結。
當河南農商銀行實質性地運營起來之時,市場有理由反思這場市場化金融實踐的得與失。
客觀上講,村鎮銀行作為地方政府出資平臺、市場法人與內部職工等聯合投資的金融機構,從運營實踐看,個別村鎮銀行確實存在著大股東違規質押、股權嵌套、股權代持等股權問題,通過信貸、債券、貼現等手段違規輸送利益問題,以及內部人控制和大股東操縱掏空機構等問題,這是造成部分地方金融市場不穩定的根源,也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所在。
個別村鎮銀行治理失控肯定不是單方因素,不止是內部原因,還要看到地方政府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的缺位。也就是說,村鎮銀行的設立本是一場農村金融市場化的系統改革工程,落地的卻有一個存在著治理基因缺陷的村鎮銀行,其失控難以避免。
客觀上講,“暴雷“的4家村鎮銀行如果僅僅依靠自己的攬儲平臺高息吸收社會資金,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個案涉全國的金融丑聞,背后還要看到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為其線上銷售高息產品提供的傳播助力。這一切也告訴市場,金融監管出了紕漏,河南背負村鎮銀行治理不力的罵名。
今天,河南農商銀行在吸引合并82家農商銀行、村鎮銀行,承諾了承繼這82家機構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網點以及其他一切權力,原機構變更為河南農商銀行的分支機構,客戶權益等繼續有效,各項服務保持不變。
在市場看到來,河南農商銀行合并之后最大的難題是處理高企的負債,如何實施債務重組,才能讓其持續經營下去。政府注資必不可少,而市場化化債肯定是必須的。
不過,在筆者看來,河南農商銀行真正的難題還在于如何拓展生存空間。
要知道,河南農商銀行是帶著支農支小支微的使命而設立的,這也決定了其發展存在著悖論。
農業是弱勢產業,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沒有護城河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難有較高的毛利率,除了市場風險之外,又承擔著自然風險,還存在著政策依賴,這決定了支農支小是一個不確定風險比較大的經營服務門類。
對于新成立的河南農商銀行來說,聽從政府安排,加大支農支小服務力度,經營風險肯定會不斷增加,如果把資金向以往一樣調往城市,那么,就偏離了支農支小的服務定位。兩難處境導致的悖論,讓新成立的河南農商銀行必須在支農支小服務上做好產品創新,不然,難破其服務農業產生的生存基因缺陷,這必將對其未來可持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事實是,河南農商銀行董事長郝驚濤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