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下,讀史書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如何進行考證、分析,最終得出結論的。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
第一步,發現問題
讀《三國志集解·鐘繇傳》遇到一個問題,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介紹了鐘繇的家世,提到了鐘皓,但關于鐘皓到底是鐘繇的祖父,還是曾祖父,出現了相互矛盾的記載:
皓孫繇,建安中為司隸校尉。——《后漢書·鐘皓傳》
《海內先賢傳》曰:“繇字元常,郡主簿迪之子也。”
皓二子迪、敷,并以黨錮不仕。繇則迪之孫。——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
很明顯,《后漢書》、《海內先賢傳》的記載都說,鐘繇是鐘迪之子,鐘皓之孫;而裴松之所注引的《先賢行狀》則說,鐘繇是鐘迪之孫,所以是鐘皓的曾孫。
![]()
然后我們看看盧弼在《三國志集解》中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趙一清曰:《后漢書·鐘皓傳》:繇為皓孫。注引《海內先賢傳》:繇,郡主簿迪之子。
◎錢大昭曰:裴注以繇為迪孫,疑誤。
◎潘眉曰:孫,當為“子”,迪為皓子,繇為迪子,此作“迪之孫”,誤。
◎弼按:《法書要錄》引張懷瓘《書斷》云:魏鐘繇祖皓,至德高世;父迪,黨錮不仕。《通鑒》云:繇,皓之曾孫。見獻帝初平三年。
趙一清是看到了《后漢書》的記載,錢大昭則懷疑裴松之搞錯了,潘眉和錢大昭的觀點一樣,認為裴松之注引的寫錯了,‘子’寫成了‘孫’。盧弼又提供了一條史料,《書斷》中說鐘繇是鐘皓的孫子,但《資治通鑒》采納了鐘繇為鐘皓曾孫的說法。
![]()
趙一清、錢大昭、潘眉都認為裴松之搞錯了,鐘繇是鐘皓的孫子;但《資治通鑒》的記載和裴松之一樣,盧弼雖然都列舉了各處史料和考證,但沒下結論。我們現在打開百度百科,也是祖父和曾祖兩種說法并存。
第二步,解決問題
解決這種問題,如果能證明某種史料是錯的就行了,但很明顯,裴松之所引的《先賢行狀》可能錯了,但我們也舉不出來強有力的證據,那么我們用另一種方法來試試: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鐘皓的生卒年份88-157年,鐘繇生于151年。
這條信息有什么用呢?你可以根據結婚生子年齡,推算鐘繇是鐘皓孫子、還是曾孫的可能性大。首先,需要查證東漢時期,人們的結婚年齡。
![]()
譙周曰:“國不可久無儲貳,故天子、諸侯十五而冠,十五而娶,娶必先冠。”……是故男自二十以及三十,女自十五以及二十,皆得以嫁娶。
魏晉時的王肅也在《圣證論》中,對禮書上的婚齡規定作了類似的解說,而且還引用了圣人孔子的話為自己的說法做佐證:
孔子曰:夫《禮》言其極,亦不是過。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于此以往則自昏矣。
結合以上兩條史料,大體可以知道東漢時期,男女婚嫁年齡,男子一般是20-30歲,女子是15-20歲。我們取兩個極限計算一下:
1、假設鐘皓20歲結婚,然后生子,那么鐘皓108年結婚,109年生鐘迪;鐘迪129年結婚,130年生子(鐘繇之父);鐘繇之父150年結婚,151年生鐘繇。雖然這樣安排看上去時間很緊,但并非絕無可能。所以鐘繇有可能是鐘皓曾孫。
2、假設鐘皓30歲結婚,然后生子,那么118年結婚,119年生鐘迪;鐘迪149年結婚,150年生子,那么鐘繇只能是鐘皓的孫子。
計算完了,還是不能排除鐘繇是鐘皓曾孫的可能,但還有一條線索:
膺之姑為皓兄之妻,生子覲,與膺年齊,并有令名。
這是說李膺的姑姑,是鐘皓大哥的妻子,鐘皓大哥的兒子鐘覲與李膺同年出生,在當時都很有名聲。百度一下,李膺生于110年,那么鐘覲也生于110年。鐘覲是鐘皓兄長的兒子,按理來說,鐘覲出生應該早于鐘迪。
但這條線索,還是不能完全肯定鐘迪生于110年之后,我們再收集一下,鐘皓同時代之人婚育年齡,看有沒有什么發現:
楊秉(92-165年),其孫子楊彪生于142年,兩代人相差50年;楊彪兒子楊修生于175年,楊彪33歲生子;
荀淑(83-149年),其孫子荀悅生于148年,兩代人相差63年;
陳寔(104-187年),其子陳紀生于129年,陳寔生子年齡大約26歲;
司馬防(149年-219年),長子司馬朗生于171年,次子司馬懿生#深度好文計劃#于179年,生子年齡23歲;
曹操(155-220年),長子曹昂197年戰死,已被舉為孝廉,至少20歲,那么曹昂最晚生于177年,曹操大約23歲生子;
![]()
因此,按照東漢男子婚育年齡期限,及同時代人結婚生子年齡來看,20歲結婚并生子似乎并不太可能實現。平均起來,一代人差25年似乎更為合理,所以鐘繇生于151年,當為鐘皓孫子更為合理,而不是曾孫。
我們再回到史料記載來看,有人認為根據《隋書·經籍志》的記載,《先賢行狀》、《海內先賢行狀》、《海內先賢傳》這三種史料,實際上是一種。那么很可能裴松之注引的時候,不小心把鐘繇誤寫成了鐘迪之孫,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問題。
而且,很明顯,雖然鐘皓的兩個兒子鐘迪、鐘敷都因為黨錮沒有做官,但史書記下了他們的名字。如果鐘繇的父親不是鐘迪,而另有其人,那么史書肯定也會記載下來。綜上所述,個人以為鐘繇是鐘迪之子,鐘皓之孫,裴松之注有誤。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盧弼《三國志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