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集齊張常寧、龔翔宇等世界名將,還有吳夢潔、莊宇珊等新星的女排四強精英賽,最終以 7.5 萬元總獎金畫上句號。東道主福建女排捧起冠軍獎杯時,這份 3 萬元的冠軍獎勵背后,是 48 位女排姑娘的全力拼搏。花幾萬塊就能請來國家隊半壁江山辦賽事、做宣傳,看似 "劃算" 的賬,實則藏著女排商業價值被低估的尷尬。
![]()
剛落幕的福建 "惠女繁花?廣海杯" 精英賽堪稱星光云集。江蘇女排的張常寧雖已轉型助理教練,仍為賽事站臺;龔翔宇、刁琳宇作為老國手,全程主導球隊攻防;福建本土名將鄭益昕領銜東道主出戰,新星吳夢潔莊宇珊的暴力扣殺更是點燃全場。這樣的陣容放在國際賽場都是焦點,卻在國內賽事中只換來 "均分 7.5 萬" 的待遇 —— 冠軍隊人均 2500 元,殿軍隊人均不足千元,連專業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成本都難以覆蓋。
![]()
更令人唏噓的是賽事方的 "低成本運作"。此次賽也對外售票,獎金親民,通票僅售 28 至 78 元也親民。按最低票價計算,賣出 2500 張票就基本能收回獎金成本,后續的招商、宣傳收益更是純利潤。對主辦方而言,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用極低的獎金請來頂級球員,借女排的影響力打響地方知名度,門票收入還能輕松回本。可對拼到渾身是傷的女排姑娘們來說,這份報酬與付出嚴重失衡。
![]()
對比國際賽場的獎金體系,差距更是觸目驚心。2025 年世界女排聯賽中,僅小組賽單場勝利就能斬獲 9500 美元,總決賽冠軍獎金高達 730 萬元人民幣。即便張常寧這樣手握十余代言、早已實現財富自由的名將,其體育局技術崗位年薪也達 22-25 萬元,而普通國手的收入遠未達到這個水平。國內賽事的微薄獎金,不僅無法體現運動員的專業價值,更難以吸引年輕人投身這項運動。
![]()
有人說 "來者有份" 的設置彰顯了體育精神,但當龔翔宇在賽場上魚躍救球、刁琳宇精準傳配換來的報酬,不及流量明星一張合影的零頭時,這種 "其樂融融" 更像一種無奈的妥協。女排作為中國體育的 "黃金 IP",曾憑熱血拼搏激勵無數國人,如今卻在國內賽事中遭遇商業價值的 "冷遇",著實令人費解。
![]()
7.5 萬元請來 48 位女排精英的背后,是排球運動的貶值。如何讓女排姑娘的付出與回報匹配,如何提高這項運動的商業價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否則,當年輕一代看不到職業前景時,中國女排的人才梯隊終將面臨斷層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