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前,筆者以《重磅!河南兩家中國500強企業合并》發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與河南能源集團戰略重組一事。不承想,9月28日,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官方信息顯示,中國平煤馬集團就召開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黨委會第一次會議。會議主題是審議通過了河南能源和平煤神馬戰略重組工作計劃。
除了會議主題確認了兩家500強企業的戰略重組之外,更讓筆者驚訝的是重組進程:
召集會議的組織主體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也就是說,兩家500強企業戰略重組的本義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吞并河南能源集團。
新任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是李毛,即原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會議地點:鄭州國龍大廈,原河南能源集團總部,現新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總部。
也就是說,河南能源集團就此走進歷史
那么,李毛如何打開新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新局?他的重組思路有哪些看點?他的企業戰略能否支撐省政府的期待?
李毛從大學畢業到就業,成長一直在平煤,從技術員干到董事長,用了25年時間,直到2018年10月接任退休的梁鐵山,成為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委書記、董事長,至今已有7個年頭。
7年之后的2025的9月28日,李毛再上臺階,掌控了河南能源安全保障主平臺的總舵手。
![]()
李毛開新局,承擔的重組挑戰是清晰的。
會議消息明確的表述是:當前特殊時期、關鍵階段,全力以赴穩大局、穩思想、穩隊伍、穩經營、穩安全……
這體現出李毛抓重組矛盾的總開關是“穩”,“穩”也是新主體要生產經營上的主題要求,畢竟,它的主業是煤炭生產與經營。
從外部看,“穩”也是市場的期待。對此,李毛的回應是:及時關注、積極回應內部干部職工,以及社會、金融機構、上下游客戶的關切。
當然,“穩”也是省政府的要求:不因重組裁減一名職工、不因重組降低職工薪酬待遇、不因重組改變勞動合同關系。
不過,重組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工程。
兩大集團企業的基本情況是,下轄平煤、焦煤、永煤、鶴煤、義煤、神馬、中原大化等二級企業及神馬、大有等6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超5000億元,員工總數近30萬人。
此多的資產主體,肯定要打破原有的組織經營結構,進行合并重組,如此多的人員,肯定要涉及調配重建團隊。
這其中,必然是一場“破”與“立”的重構,是一場“效率為先,兼顧公平”的內部改革,那么,李毛必然要選擇“穩中有進”的重組戰略取向。
穩中有進,這當是李毛推進重組的基調,這在他對新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兩大中心任務中體現出來:“深入融合,高質量發展”。
穩中有進的重組方向在哪里?
李毛的觀點是,加快煤炭產業延鏈補鏈、化工產業提質增效、新材料產業搶灘占先,推動煤炭電力保障、清潔能源開發、風光儲一體化等實現新提升。
穩中有進的重組目標呢?
李毛的指向是,把省委、省政府賦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打造全省能源安全保障主平臺、做強世界級尼龍新材料產業鏈鏈主、當好煤基化工和硅碳新材料產業發展領軍者、成為未來能源未來材料發展引領者四大功能定位和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使命任務。
注意,這其中政府的期望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能夠創建世界一流企業,進軍世界500強。
這當然不是重組能夠完成的,關鍵動能在新主體的“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落實到新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李毛從何處突破呢?
從重組目標來看,李毛將新主體的產業板塊定位在四個方向上,煤炭能源的開采與經營;尼龍新材料產業;煤基化工和硅碳新材料產業以及未來能源未來材料產業。
不難發現,新主體的產業結構與原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產業結構頗為相似,也就是說,李毛將會以原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產業結構為依托,把河南能源集團的產業融入進原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產業結構中去,當然,河南能源集團除了煤炭資源,能夠拿得出手的好像只有煤基化工。據說,煤化工也是導致河南能源集團巨虧的原因之一。
那么,李毛在經營原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產業中有何思路與措施,值得新主體走上原有的路子?
對此,今年兩會期間,李毛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答案。
在以新興產業支撐高質量發展上,原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轉型發展做得不錯。
李毛介紹,與2022年相比,2024年,原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新興產業營收增長約102.03%,新興產業營收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從20.29%提升至37.35%。
他們布局了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板塊。在支持三大新興版塊發展上,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推進創新領跑、新業倍增、數智賦能“三大行動”,提高研發投入強度至2.6%,實施92個產學研合作項目,提高新興產業板塊研發人員占比至7%。
也就是說,原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能夠獲得這次重組的主體,與李毛在轉型發展上取得的業績分不開。
沿續相對成功的發展思路,往往是決策者相同的決策選擇,背后是慣性思維模式的支持。當然,這會形成決策路徑依賴。
那么,面對主業重組面臨著哪些挑戰?
李毛介紹,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煤炭智能化發展是緊迫的挑戰。一方面,煤炭行業目前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導致不同系統間的數據難以共享和整合。另一方面,煤礦智能化建設需要既懂煤炭行業又精通新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這類人才非常稀缺。同時,由于煤礦智能化建設起步相對較晚,智能化掘進、通風、地質保障等系統成熟度、穩定性不高,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適用性和裝備系列化、成套化仍需研發創新等。
對此,李毛的態度是,“以穩定保發展,以發展促穩定,在新征程上創造出無愧于組織、無愧于職工、無愧于時代的嶄新業績。”
當然,市場會用時間檢驗李毛的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