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天氣轉涼,空氣干燥,傳統養生常提到“秋季宜食酸”。這背后是否有科學依據?又該如何正確實踐呢?
1、中醫理論:酸味收斂,順應秋氣
![]()
在中醫理論中,秋季與“肺”相應,氣候特點是“燥邪當令”,容易耗傷人體津液,導致口干、皮膚干、咳嗽等問題。酸味食物有“收斂”作用,能幫助固護津液,防止過度耗散,同時刺激消化液分泌,增強脾胃功能。因此,民間素有“秋食酸,斂肺氣”的說法。
2、現代營養學:酸味食物的價值
![]()
從現代科學角度看,許多酸味食物富含維生素C(如山楂、檸檬)、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和抗氧化物質,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強免疫力。秋季適當攝入天然酸味食物,確實有助于應對季節轉換帶來的身體不適。
北京勁松中西醫結合醫院好醫院健康科普溫馨提示:
![]()
1、選擇天然食物:如山楂、石榴、葡萄、柚子、檸檬等水果,或適量食用酸奶、發酵食品。
2、避免過度加工:糖漬酸味零食(如話梅)含大量添加糖和鹽,不宜多食。
3、因人而異:胃酸過多或胃病患者不宜過多攝入酸味食物,以免刺激腸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