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是推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中堅力量,在人民法院各項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代表著“高層次審判人才”與“審判領域最高榮譽”,由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開始組織評選。2009年以來,先后六屆共評選產生346名。在第六屆全國審判業務專家評選中,“豫法陽光”將對三名法官的辦案心得予以刊載,激勵全省法官以全國審判業務專家為標桿,砥礪奮進,勇攀專業高峰。
![]()
宋旺興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二級高級法官,民商法學博士
知識產權與涉外商事案例撰寫的方法與路徑
法官的角色遠不止于個案糾紛的裁判者,更應是司法規則的提煉者和法治文明的傳播者,優秀的判決可以實現個案公正,而錘煉升華的案例可能統一法律適用尺度,明晰行為預期,引領社會風尚。知識產權與涉外商事審判,因其內在的專業性、前沿性和國際性,天然成為案例的“沃土”。本人有幸多年從事知識產權和涉外商事審判,主審或參審的一些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公報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庫參考案例、全國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優秀裁判文書、涉“一帶一路”建設典型案例、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等,這讓我對如何撰寫和培育典型案例有了一些切身體會,在此不揣淺陋,與諸位同仁分享交流。
一、案例培育:發現與選育典型案件的基礎
系統性的案例發現與選育,能夠將那些看似普通的案件轉化為典型案例,這要求法官不僅具備扎實的法律功底,還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維,能夠在案件審理初期識別其潛在價值,并為后續的深度開發和提煉奠定基礎。
(一)敏銳識別案件中的法律適用難點
新類型、法律規則空白或存在沖突、裁判尺度不一等法律適用難點的案件往往是培育典型案例的寶貴種子。在某銀行訴某投資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人民法院案例庫參考案例)中,敏銳地捕捉到約定的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過高如何認定的問題。二審裁判明確指出,約定的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如無法定無效情形,應予支持。但約定過高,顯著背離實際損失的,應當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不予支持。它解決了司法實踐中的模糊地帶和爭議問題,為同類案件的處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二)關注案件背景與司法政策的契合度
典型案例往往與國家重大戰略和司法政策高度契合,應注重發現那些能夠體現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有助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案件。金博士種業公司植物新品種糾紛案(第一批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妥善處理“鄭單958”各權利人、種植戶、我國玉米增收與育種創新的關系 ,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司法保障。
(三)深入挖掘案件細節與創新價值
典型案例的價值需要通過深入挖掘案件細節來展現,注重發現那些能夠體現中國司法智慧和國際視野的案件。阿帕迪斯公司信用證糾紛案(2022年全國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優秀裁判文書三等獎),積極化解“平行訴訟”的沖突問題,細化三原則(國內判決優先、國內訴訟優先、國內先訴優先)的適用條件,肯定了本國法院的管轄權,依法支持我國企業運用國際貿易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為全國法院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
二、案件審理:為案例撰寫奠定堅實根基
優質案例的產生離不開扎實的案件審理工作,案例撰寫的質量首先取決于案件審理的深度和廣度,充分的法庭調查、嚴謹的法律分析和全面的合議討論,為案例撰寫提供豐沃的土壤。
(一)精準審理與充分合議:匯聚集體智慧
復雜案件審理需發揮合議庭與專業力量的協同作用,“四步庭審法”與“三級把關機制”是匯集集體智慧的捷徑和關鍵。
庭審事實夯實“四步法”:技術事實查明。知識產權案件中,可要求技術調查官出具《技術比對意見書》并接受質證,如某晶圓級封裝技術秘密,技術調查官現場演示芯片切割過程,幫助合議庭把握關鍵技術。推行專家輔助人“拆解式”質證,將專家意見拆分為“技術原理—實驗方法—結論可靠性”三部分逐項詢問,確保技術事實準確。涉外法律查明。采用“雙保險”機制,既可以委托高校國際法研究中心出具《外國法查明報告》,又可以要求當事人提供經公證認證的外國判例。國際慣例檢驗。建立“三步檢驗”法——確認是否為“通例”、檢驗是否“合理”、評估是否“不違反公共秩序”。某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糾紛案,以該方法駁回外方對FIDIC條款的變通解釋,維護市場秩序。焦點預判梳理。庭前要求合議庭成員獨立撰寫《爭議焦點預判表》,對比觀點差異;庭審后制作《裁判要點對比表》,標注“最高法院類案觀點”、“學術主流觀點”、“本案創新點”,為合議提供參考。
合議庭“三級把關機制”:通過“法官會議—審委會—專家論證”層層審核,確保裁判規則的普適性。宗連貴等28人假冒注冊商標案(2013年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通過三次召開專家論證會、法官會議明確“假冒注冊商標罪情節嚴重”的認定標準。
(二)創新裁判思路與規則確立:彰顯司法智慧
典型案例的價值往往體現在裁判思路的創新性和規則確立的指導性。在同方威視訴某公司專利侵權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中,面對專利權利要求解釋這一核心問題,突破了傳統的字面解釋方法,提出了符合發明目的的解釋原則,即專利權利要求的解釋應當考慮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實現的技術效果。這一裁判思路不僅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認可,使該案入選最高法院公報案例,也為專利侵權判定提供了新的方法論指導。
(三)優化庭審與裁判文書寫作:夯實案例基礎、裁判文書打磨
夯實案例基礎:優質的庭審是案例產生的重要前提。重要案件庭審注重“社會價值傳遞”。海底撈商標侵權糾紛案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由央視直播,提前制定庭審方案,細化舉證質證、焦點辯論環節,既查清事實,又闡釋商標保護原則,產生廣泛社會影響。
裁判文書打磨:事實認定客觀性、法律適用權威性以及價值引領時代性需要著重把握。事實認定客觀性。推行數據化呈現,關鍵數據標注證據來源,如侵權產品銷售額1.28億元(證據卷第56頁)、技術圖譜化(附《技術特征比對表》等。涉外證據溯源化,外文證據需附中文翻譯及公證認證說明,(韓國)國民銀行株式會社信用證糾紛案,當事人提供由參加《聯合國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起草的美國專家出具的專家意見書,為準確適用國際規則提供參考,贏得中外當事人信任。法律適用權威性。法條引用細化至款、項,避免籠統引用,比較法借鑒堅持批判性,引用外國判例時說明“相似性與差異點”,如某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案中,對比德國法院與中國法院對CISG第79條的解釋差異。價值引領時代性。洛陽杜康控股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二審裁判文書被評為“全國百篇民商裁判文書”,核心經驗即在于:精準歸納焦點、全面回應當事人主張、結合法律原則與個案實際、文字精煉準確,同時融入“老字號商標保護”的時代價值,為后續案例轉化奠定基礎。
三、案例提煉:從個案裁判到普適規則的升華
案例提煉是將優秀裁判轉化為典型案例的關鍵環節,其本質上是一個再創造過程,要跳出個案思維,挖掘裁判背后的普適規則和方法論價值。通過系統化的提煉方法,可以使個案裁判升華成為具有指導意義的典范。
(一)裁判要旨的歸納與表達:精準凝練規則核心
裁判要旨是案例的靈魂,應簡潔明了地表達案例的核心規則或裁判方法。裁判要旨的歸納應遵循以下原則:源于判決但高于判決,即雖然基于裁判文書的說理,但需要進行更高度的概括和提煉;重點突出,通常一至兩條為宜,集中展示案例最核心的貢獻;表述精準,使用規范的法律語言,避免歧義。巴布豆(中國)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2021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的裁判要旨,并未局限于案件的具體事實,而是著重強調了馳名商標跨類保護的適用條件和判斷標準,使其對同類案件具有指導意義。
(二)案例內容的組織與裁剪:突出核心價值
案例內容組織需要圍繞裁判要旨進行精心裁剪。在撰寫某銀行訴某投資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庫參考案例)時,對案件事實進行了選擇性呈現,重點展示與利息、復利、罰息等相關事實,而對于與裁判要旨無關的案件細節則進行了簡化處理。這種裁剪不是為了扭曲事實,而是為了突出案例的核心價值,使讀者能夠迅速把握案例的關鍵點。
案例內容組織應當遵循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原則。通常包括基本案情、裁判結果和典型意義三大部分。在基本案情部分,應當簡明扼要地介紹案件背景、當事人主張和核心爭議;在裁判結果部分,應當清晰呈現法院的裁判思路和結論;在典型意義部分,則需要深入闡述案例的價值所在,如法律規則完善、裁判方法創新或社會效果積極等。河南浩豐化工有限公司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糾紛案,在案例撰寫中著重突出了國際貿易慣例與中國合同法的銜接問題,通過精簡與裁判要旨無關的事實細節,使案例的法律創新點更加突出。這種有針對性的內容組織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案例的指導價值和可借鑒性。
(三)不同案例體裁的撰寫重點:因材施教
案例撰寫需要根據不同體裁要求有所側重,案例撰寫主要分為案例庫案例、典型案例和案例分析三種體裁,每種體裁有其不同的寫作重點和要求。
案例庫案例側重于為司法實踐提供參考,強調裁判要旨的精準歸納和裁判規則的普適性。撰寫河南冰熊制冷設備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案,著重提煉了實用藝術品著作權保護的認定標準,使該案成為“河南省八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之一。
典型案例通常用于展示司法政策或重要法律適用原則,強調案例的代表性和導向性。銀都影視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2020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撰寫時特別突出了案件對于文化產業著作權保護的示范意義。
案例分析則是對裁判文書的深度解讀和拓展,強調問題的深入分析和觀點的創新性。在撰寫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案例分析時,不僅解讀了裁判理由,還結合國內外立法例和學術觀點進行了比較分析,提出了關于網絡平臺責任邊界的思考。
(四)價值拓展:讓案例指導價值最大化
案例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其法治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其首要價值就體現在對司法實踐的指導作用,應特別注重案例對統一裁判尺度、指導法律適用的實際效果。阿拉伯及法蘭西聯合銀行獨立保函案(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批涉“一帶一路”建設典型案例)中確立的單重欺詐與雙重欺詐區分標準,已經被多地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參考引用,有效統一了獨立保函糾紛的裁判標準。典型案例也是推動法治進步的重要力量,洛陽杜康商標糾紛案,通過裁判闡述了老字號商標保護的特殊規則,促進了老字號商標保護的規范化和體系化,其裁判理念對后續相關立法和司法實踐產生了積極影響。
(五)案例撰寫的常見問題與應對策略
案例撰寫中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見問題:裁判要旨與案件事實脫節、說理不充分、價值挖掘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是保持裁判要旨與案件事實的緊密聯系。裁判要旨應當是從案件事實和裁判理由中自然推導出的結論,而不是外部強加的觀點。中交大建(西安)橋梁科技有限公司等不正當競爭糾紛案(2022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確保每一項裁判要旨都有相應的事實基礎和法律推理支持。
二是強化說理的深度和廣度。案例說理不僅包括法律邏輯分析,還可以結合立法目的、法政策考量和社會經濟影響等多維度進行論證。湖北郭維淮正骨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不僅進行了法律分析,還從中醫藥傳統文化保護的角度闡述了裁判的價值導向,使案例說理更加充分。
三是深挖案例的創新價值和示范意義。案例撰寫不能就事論事,而應當站在推動法治進步的高度,挖掘案例的深層價值。孔孝龍等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河南省法院第六批參考性案例),不僅解決了本案的法律適用問題,還探討了非法經營罪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的競合問題,提升了案例的參考價值。
通過精心提煉案例內容,可以將個案裁判轉化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法治資源,這一過程要求法官具備系統思維、概括能力和前瞻眼光,能夠從具體案件中發現普適規律,從個案裁判中提煉法律智慧,真正實現從辦案能手向專家型法官的轉變。
結 語
案例撰寫是法官職業生涯的重要使命,它不僅是審判工作的延伸,更是法官參與法治建設的核心途徑。案例可以將個案的司法智慧轉化為普適的法治資源,實現從“糾紛解決者”向“規則引領者”的角色升華。當阿拉伯及法蘭西聯合銀行案為“一帶一路”商事活動提供規則、同方威視案為專利審判提供方法論、海底撈案向公眾傳遞知識產權保護理念時,這份職業成就感無可替代。法官的尊榮,不在法袍,而在裁判被歷史記住。期待更多法官同仁以“工匠精神”對待每一次庭審、每一頁文書,將案件打磨成“司法精品”,讓“河南實踐”成為“中國經驗”,讓中原裁判為全球治理貢獻東方智慧。
供 稿:省法院民一庭宋旺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